李开复演讲稿2篇.doc
《李开复演讲稿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开复演讲稿2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开复演讲稿2篇各位来宾:大家好!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
2、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2)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例如:1:00—1:15等车,1:15—1:45搭车,1:45—2:45与朋友喝茶)。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
3、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3)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4)要事为先 -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
4、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 no! 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5)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
5、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6)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
6、早起。7)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 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
7、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今天分享这个故事,是“给未来的你”,希望你能看到未来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可能会说,我未来称为什么养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不是确切地知道每个人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你们要相信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google、微软这三个地方我们所雇佣的每个员工,我们招聘的每个毕业生,来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位年轻的创业者,在微薄上留言的每位求助者,他们都是二十来岁,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今天是
8、9月2日,XX年,我跟在座的各位会谈什么事情,你们心中的困惑又是什么,你们要发展成为的人在XX年的今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讨的:XX年的你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演讲一共分4个部分。1. 首先我认为,有可能XX年你会成为一个迷茫困惑的人。在创新工场去年做校招的时候,我们去了15所高校,找到了顶尖的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发出了200份offer,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来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之前,我不想误导任何的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会问: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想做的一件事情。当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是顶尖学校的顶尖学生,这个问题总
9、应该想透宗应该知道答案吧?如果你不想创业,我可能就不希望你太努力地来创新工场,因为也许你会在一个大企业或者政府里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得到了许多回答。常见的回答有:——啊?你真的是开复吗?是真的开复吗?——是的,我想跟你谈谈创新工场对你的邀请。在谈offer前,我想先知道,你是否想过创业的事情?——这时80%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想过。其实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offer的人都没有想过创业是否是你自己的道路,这一点就是一种迷茫。这个数据还是顶尖学生的迷茫,我在网上看到更多的同学的发问,比如
10、专业不对口,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今天我想跟大家将的是,你们这大学四年,有一件事要做好,就是认清你自己,要弄清楚你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特别要知道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赋在哪里。在你考虑这个事情之前,首先要知道你要清空的过去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就是:这个事情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你周围的人,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所以大学四年,其他都可以再学,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天赋。为什么天赋如此重要?你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硬变成一个音乐
11、家,硬要他去作曲,他能去成就微软吗?如果你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人硬要他去编程,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你至少亏欠你自己的是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样你才能够把你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另外我深深相信,找到自己的兴趣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着这个事情,最后他不成功都会很奇怪。那该怎么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给你们的建议也很简单:多尝试。多尝试那些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或者去网上求知。重点是你要给自己分配时间,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天赋
12、和兴趣可能存在的地方。还有,不要很刻意地去说,我未来要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我要很功利地去学某一个知识系统,因为这样做的话你可能就错失了你心中真正最爱做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人生中的一些经历都像是一个个点,在人生未来某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当你还没有画出你的曲线的时候,不要苛求每个点都在正确的位置,否则你可能就没有真正追随你的心。我来演讲前,看了下我大学里选的课,发现有三种:一是选之前觉得可能有兴趣的,选了以后发现非常枯燥,上课都在睡觉,实际没有兴趣的,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这几个都是我发现
13、原来自己没有兴趣的。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花了时间选这些课,因为选之前以为自己有兴趣,选之后明白自己没兴趣,就让人生的选择划掉了一个,能多划掉些选择,这样的elimination也是一件好的事情。第二种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发现你爱上了它,这个感觉特别好,而且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发现自己不喜欢的课,才发现撞上了自己喜欢的课,也就是计算机。还有第三种可能发生的是,学完以后发现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有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点,也许你的人生未来有一天会把这些点串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学了没用,又不可能做哲学家,但我今天写的书
14、和文章,如果有丝毫的哲理在里面,还是要感谢当时学的哲学。当时还学了中国文学,听起来也很荒谬,这个学计算机的人学文学干什么,就是有兴趣嘛,那毕业了有用吗?没用,但是我这几年出了5本书,至少还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中国文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也有一些其他课程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英语写作、国际关系,这些在google的四年确实蛮用得上的。这些选课的决定,当时做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的。当时就觉得上一上。第一种发现不喜欢的,就扔掉,第二种是爱上的,就马上去追随它,第三种是喜欢但是没用的,那就先留着,以后终于会把它串起来。我知道在座的许多同学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你在美国换专业选课
15、之类都很轻松,我们在中国可不是这样的,很多是被限制的。确实中国有很多限制。但我跟你分享一个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有一个很能干的工友名叫尚若辉(音),他毕业于一个排名非常靠后的大学,几乎最后,没人听过那所大学的名,因为父母亲说你学会计吧这个好找工作。但他学了才发现,没有兴趣,挂课,但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居然有一个方向叫用户体验设计,他特别感兴趣,怎么父母没告诉,怎么高考时没这么一个选择。但他没想这么多,就在网上交了各种相关的朋友,在网上上了各种课程,在论坛里发问,跟国内外的朋友交流,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方面的热情,也有这方面的天赋。然后居然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打工,半年之内赚了4万块,他的设计让人
16、赞不绝口。但就在他发现非常开心的时候,悲剧发生了,以前只挂一两科,这个学期他挂了4科,因为他爱上了自己的兴趣。他跟父母做了沟通,他毕业以后不做会计,但他也尽力提升成绩,至少达到毕业的标准。父母看到这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还是不错的,就没有要求他了。他也就一边读书把成绩提起来,一边在新浪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然后一毕业就在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哩,成为了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所以当你找到自己的最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想魔术一样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再次分享一下乔布斯的一段名言:XX年斯坦福说:不要被信条所束缚,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多少已
17、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一个人。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我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才不会迷茫。2. 成为应试机器的人。知道自己的迷茫还是有希望找到兴趣的,但成为应试机器的人就更严重了。在创新工场每年收到几万份简历。常常,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比如,某人,男,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80分,刻苦努力,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一个简历千篇一律地都是用这些成绩数来描述一个人,而且是用在应试体系里的数来描述一个人。这样的人是没有一点吸引力的。难道你在大学四年教育之后,只能给我这些数吗?你是否成为了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一台机器?你的特点在什么地方?除了你的分数之外,你
18、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你学懂了什么?你在学到的地方有没有好的创意,你是否知道你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处?你在课堂学的东西能发挥出来吗?所以,第二点我想建议的就是,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XX年的应试教育,今天应该划上一个句点。我希望你们能逆转过去教育对你们所做的一切迫害,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有关思考方面,一共有三种大学四年里你必须学会的学习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助你从应试的壳里飞出来:第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这个特别重要,这点做不到,一切其他的大学教育都是白学了。读中学的时候,老师会一次一次重复当时上课的内容,但是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
19、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实践。在这四年中你一定要从一个被告知知识的人,到一个能学会自己学习知识的人。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不能只有背诵的能力。这包括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无师自通,给你一本课本,你能把它看懂,做到这些,你就拥有自学的能力了。那你可能要说,我从何开始才能具备自学的能力呢?唯一一件必须学会的事情,就是学会问为什么。因为在应试教育里面,只要学了“什么”就可以及格了,就可以背诵了,就可以考试了,但是在大学里面,你不能只学“什么”,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理解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是如此的,你才能再次把它推出来,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随时都要问为什么,上
20、课问,去论坛问,上网问,问同学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懂了,学到了。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你学的每样知识,不要知识知道这个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真实的工作中有什么用。因为你进入社会才会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老板认为你最需要的知识。有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的有用的知识,只是你一生中要用的5%而已。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些知识怎么能够应用起来。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这个英文应用到比如说写一个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理解这个编程怎么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这些都需要你在学习时多
21、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反对学数学,认为像指数之类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直到有一天,我告诉她会用指数,你就可以计算你的银行有多少钱。我问他,你如果有100块钱,每年10%的利息,XX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答案居然不是200块钱的时候,她就突然有兴趣了。她说,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她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我就告诉她,指数是有用的,要学会融会贯通,知道怎么实践。第三种能力叫做critical thinking,就是批判式思维。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一个意见都值得了解,都值得珍惜。不要被教条锁住,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
22、这里我也想讲一个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的故事,他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然后进入了google,google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是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这个技术能够多酷,能够多困难,能够多难让竞争对手抄袭,但是比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做用户体验的人,特别在乎用户的感觉,而且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被抄袭,如果用户不喜欢还是不会去用的,他在google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在google的时候因为是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有时候就会被淹没,但是他执着地提出他的想法,至少在两款产品上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演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