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doc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他们的作用不同。实验器材:铁架台、长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一、研究定滑轮 动滑轮作用实验表 左边钩码的个数 右边钩码的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2 2 平衡 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变力的 方向。3 2 不平衡 3 3 平衡 二、研究动滑轮 1、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升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记录数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用? 动滑轮作用实验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 0.5 0.3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大小。1
2、.0 0.5 1.5 0.8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改变力的大小,能省力。具有美感的很棒的范文。之前的视野确实很狭窄。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
3、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2.【学情分析p 】: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拟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拟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消费生活的影响。3.【教学目的】: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构造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的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挪动而
4、挪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挪动而挪动。 3.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
5、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实验探究才能。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根底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拟法”等教学方法。2.说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浸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和合作学习才能。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的,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络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构造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1.画面中的升旗手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实验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