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试题数:15,总分:0.(填空题,。分)读拼音,写词语。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熬哈b白zh6uo除夕夜家家dQnghub tdngxi总o,鞭炮声ri y。bi ju6。yuan da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in qi 家、朋友家拜年而 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1 .(单项选择题,0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正月(z正ng)嘟嘎(nang)初旬(xun) B.咽下(yan) 稠密(chou)黄炳鸡(men) C栖息(xi)王侯(hou)含情脉脉(mo) 3 .(单项选择题,0分)下面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通霄水绞摆
2、摊残灯未庙B.板栗肿胀碗筷无可奈何C.僧人脱僵演译青面短牙4 .(单项选择题,。分)下面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求知欲/随心所欲B.东非西望/范灯结彩C.素净/素不知道D.精益求精/益发浓稠.(单项选择题,0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几 天。B.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详细,等粥写得简略。C.藏戏的特色是: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5 .(问答题,0分)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达不同的意思。(1)中国女排打败了美国女排获得了冠军(2)中国女排
3、打败了美国女排获得了冠军.(填空题,0分)根据要求填一填。(1)在横线上填入表示夺得第一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正确答案】: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教室里太热了,我 们不得不把窗户翻开。;散步的时候,日子从身边溜去;生气的时候,日子从愤怒中躲过;喝 水的时候,日子从杯子里过去。【解析】:考查了修改病句、造句和仿写句子。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 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 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解答】:(1)前后重复,删去“差不多”或
4、者“大概”。(2)改双重否认句,删去只好,加双重否认词“不得不”。(3)仿写句子,根据例句的句式可知此句是排比句。据此仿写即可。故答案为:(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2)教室里太热了,我们不得不把窗户翻开。(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身边溜去;生气的时候,日子从愤怒中躲过;喝水的时候,日子从 杯子里过去。【点评】: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那么: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尽量少改。9.(填空题,0分)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节日和习俗。(1)春城无处不飞花, o(2) 不知秋思落谁家?【正确答案】:1寒食东风御柳斜;2寒食节;3禁火、吃冷食;4今夜月明人尽望
5、;5中秋 节;6赏月、吃月饼【解析】:考查了诗歌默写和重要节假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朝诗人韩潮的古诗作品寒食, 诗句相对应的节FI是寒食节,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火、吃冷食。(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诗句相对应 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禁火、吃冷食;(2)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 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
6、别字。10.(填空题,。分)填一填。(1)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中的节。(2)长歌行是一首诗,诗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 o【正确答案】:1皎皎河汉女;2七夕;3汉乐府;4少壮不努力;5老大徒伤悲【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重要节假日,有文化及文学常识填空,回 答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完成。【解答】:(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中的七夕节。(2)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诗,诗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1)皎皎河汉女 七夕;(2)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
7、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 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1.(填空题,。分)给以下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3) _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正确答案】:1因为;2所以;3之所以;4是因为;5因为;6所以;7即使;8虽然;9但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 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解答】:(1)分句间是
8、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2)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相连。(3)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即使”相连。(4)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相连。故答案为:(1)因为所以;(2)之所以是因为;(3)因为所以;(4)即使;(5)虽然但是。【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说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12 .(问答题,。分)课文链接。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 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
9、绝。在外边做事的 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 睡觉,都要守岁。(1)文段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话是关系。(2)文段从多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读句子选一选。A.视觉B.听觉C.嗅觉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_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_(3)读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正确答案】:总分;C;A;B;体会到人们对吃团圆饭和祭祖的重视。【解析】:本语段选自课文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 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的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展示了中国
10、节日习俗的温馨 和祥和。【解答】:(1)考查说出语段第一句话与后面句子的关系。语段的段首句“除夕真热闹”是中 心句,语段围绕这句话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是先总写,后分写。因此文段第1句话与后 面几句话是总分关系。(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段从多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如家家赶做年菜,到 处是酒肉的香味。这是通过嗅觉知道,应选C。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 画。这是通过视觉知道,应选A。鞭炮声日夜不绝。这是通过听觉知道,应选B。(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 来,吃团圆饭,祭祖”从句中“除非“必定”这两个词可看出“除夕”吃团圆饭
11、和祭祖重要性。可从 中体会到人们对吃团圆饭和祭祖的重视。故答案为:(1)总分;(2) CAB;(3)体会到人们对吃团圆饭和祭祖的重视。【点评】:学习语段,理解语段内容,认真回答语段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除夕热闹表现在 哪些地方,了解除夕这一夜人们会怎么样。13 .(问答题,。分)阅读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 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 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 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正确选
12、择。(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读书时间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20.38 分12分144分(摘自网络)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 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 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我们的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 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 理智的局部,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局部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 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
13、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 (1)上面三那么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 信息的渠道有_、_和_。(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和(3)阅读三那么材料,以下说法有误的是一A.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4)结合三那么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书籍;网络;报纸;为了实际的用途;
14、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C;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多接触纸质阅读材料,理由是书籍是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 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局部,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局部休眠。因此,对 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 光跳动的习惯。【解析】:材料一介绍了读书的三种目的和要读什么样的书。材料二是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 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情况表。材料三介绍了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 痛苦的。【解答】:(1)考查了材料的理解,材料一节选周国平的经典和我们这本书,材料二节 选网络,材料三摘自报纸,可知答案。(2
15、)考查材料的理解,结合材料一的句子“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 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可知答案。(3)考查材料的理解,说法有误的是C,结合材料三句子“书籍是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 与我们的右脑交流”可知“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是错误的。(4)考查了拓展写话,结合材料三的理由“书籍是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 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局部,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局部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 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 惯。”提出的建议是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多接触纸质阅读材料。故答案为:(1)书籍网络
16、报纸;(2)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3) C;(4)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多接触纸质阅读材料,理由是书籍是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局部,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局部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点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需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意,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然后结合材 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提取即可。14 .(问答题,。分)课外阅读。故乡的元宵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早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 很多
17、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球元宵却是静静的。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一一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牛似的叫。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天快过去了。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 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 显得很吉祥。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
18、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一一又来了。”走马灯不 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 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 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 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 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 唐僧取经。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轮 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
19、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 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蔑制的架子,架 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牯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 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年,就这样过去了。(1)读短文,完成填空。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故乡的元宵的。“一天快过去了”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2)短文开头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五个“没有”有什么作用呢? (3
20、)作者写了元宵节这一天的哪些活动?什么活动写得最详细? _(4)结尾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意蕴丰富。请你体会一下,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正确答案】:不热闹;承上启下;运用排比的手法说明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写了摆赌摊、 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去庙里烧香、赏灯、看围屏这些活动,其中赏灯写的最详细。;包 含了作者对年的留恋和对年就要过去的惋惜,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故乡的元宵这篇短文记叙了“我”的家乡过元宵的情景,写出了故乡的元宵不热 闹。作者通过自己白天的所到之处,见过哪些事儿;真正过元宵要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因 此,元宵节又叫“灯节”。作者又写了晚上的所见,见到了屋里的各
21、种灯、街上的跑马灯、孩子 们玩的各种灯以及看国屏。灯节一过,预示着年”就过完了。总之,本篇短文没表现出故乡的 元宵节热闹的气氛,这就是“故乡的元宵”。【解答】:(1)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通过对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可知,文中画横 线的这句话“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从侧面表现了故乡的元宵的不热闹。文中的这 句话“一天快过去了”承接着上边写的白天的所见又连接着下边写的晚上的所见,故这句话在文 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考查对修辞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早船,没有“大 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是一个排比句,可从句中一连用了五个“没有”看出来, 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2021 单元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