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1).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1).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 主讲:冰 山 古 诗 词 鉴 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2002年采用主观题的方式,只考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 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 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 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 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 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中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 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
2、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 一方面提出设问, 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察。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组长 张伟民) 一、 2002高考命题展望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一)形象:诗歌与小说、戏剧一样也塑造形象。诗歌所塑 造的形象有其特点,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 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诗歌中所描绘的景或物。 二)语言:诗歌语言总的特点是:精炼、浓缩、富有跳跃 性、音乐性和节奏感。由于各人的创作风格不同,也就形成 了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 (1)清新、明快 (2)自然、质朴 (3)含蓄、深沉 (4)绚丽、明艳 (5)激越、豪放 (6)
3、冷峻、奇峭 (7)沉郁、顿挫 二、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1)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人生观。 (3)评价作品的社会价值。 如何去评价: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善于抓“题眼”“诗眼”及其关键语句。 (3)抓住诗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 (4)整体把握意境。 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任何一首诗,它都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人生经历和时代变化的形象的反映,我们在分析时,只有较全面了解诗人的经历以及
4、时代的变化,方能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 第一步:对有影响的诗人要尽量全面了解其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变化,把握其总的特点。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了解其思想感情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与时代变化的关系。 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等,李白与政治失意,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即使是不熟悉的作家,也可以借助注解和诗词本身的语言信息来了解。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香如故”,诉衷情中“关河梦断何
5、处”,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王安石的船泊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淡妆浓抹总相宜”, 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李商隐的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杜甫的八阵图中的“遗恨失吞吴”,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柳永的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永遇乐中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 古诗词中的“诗眼”、“关键句”举偶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如:“人生入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6、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得离恨过江南”,“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谁同赏,通宵无眠,斜月低回”,“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等。 古诗词中抒情、议论性语句举偶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古 诗 词 意 境 举 偶 意境是意中之境,境中之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7、意境清新、高远,充满生机。“空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意境悠远、空灵。“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意境平淡中见深沉,生机无限。 如:苏轼的诗词豪迈开阔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向 上的力量。 在他的豪迈中又流露出功业未成的伤感。 辛弃疾诗词中的意境显得慷慨悲凉。而李清照诗词 的意境则是哀婉缠绵。柳永诗词的意境则是缠绵情 切。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专 题 之 古 诗 词 鉴 赏 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 、托物言志(咏物诗) 2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景诗) 3、 借古寓今(咏史诗) 4、即事感怀(即事诗) 5 、衬托、虚实、动静 6、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各种修辞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古诗词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