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 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 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强化组 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督导考核,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不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XXXX年,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X元,居全省第二 位,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X个、先进乡(镇)X 个、示范村XX个。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XX元,同比增长XX. X%o二、做法和成效(一)强化脱贫成果巩固,乡村全面
2、振兴基础不断夯 实。一是争取并落实XXXX年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 助资金X. XX亿元。二是确定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 个,明确了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全覆盖持续联系帮扶全市 XX个重点村。三是全面完成了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 选派干部XXX名。四是开展集中排查,落实帮扶措施,坚 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二)强化产业振兴,现代农业质效不断提升。一是 加快构建“x+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积极构建品牌运 营体系,打响擦亮晚熟芒果、冬春蔬菜、早春枇杷等“金 字招牌”。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XX年全市 申报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X个,争取扶持资金XXXX万 元。四是积极发展“康
3、养+农业”新业态,建成休闲农业景 区XX个、产业基地景区XX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X个。(三)强化人才振兴,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是深入 推进“引智” “育才” “提能”工程,完善乡村振兴人才 “弓I、育、用、管、激”全流程政策体系。二是加强与科 研院校的合作,建成中国热科院XX研究院等国家级科技创 新平台。三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每年投入培训 资金XXX余万元。(四)强化文化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一是 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做好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 工作,切实发挥自治组织优势。三是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 建,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
4、比为XX. X%,创成全国文明 村镇XX个、省级文明村XX个。四是深化农村移风易俗, 集中力量整治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五是创新实施文 化惠民工程,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农村文化 业态不断丰富。(五)强化生态振兴,乡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 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加强乡村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达标村超过 XX% O二是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垃圾、污 水、厕所“三大革命”,超额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 行动目标。三是扎实推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四是森林 草原防灭火、河长制等有序有效开展
5、。(六)强化组织振兴,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 建立了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 系。二是实施支部带村、实业兴村、依法治村三项计划, 实现农村党建工作、治理工作、经济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 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XXXX年全市XXX个村级集体经济 组织总收益XXXX万元。四是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放管 服”,优化涉农领域发展环境。三、存在的不足一是乡村产业发展有短板;二是乡村建设和治理有弱 项;三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四是乡村发展体制 机制还不够完善。四、工作建议(一)着力“三治”并举,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提 升。扎实做好中华
6、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 法规的贯彻落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百 度一下“奇幻写作星球”,每天更新公文素材,海量材料 无限下载,打卡送1年材料库会员。(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更加有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 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创新举措持续发展壮大脱贫产 业,促进脱贫家庭劳动力持续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有效 衔接和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三)着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围绕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一品牌两中心”,进一步做强做 响“攀果”牌等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产业科 技支撑引领,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健全建强农 业
7、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协 调争取“引水上山”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扎实推进我市 江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四)着力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统筹提升 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乡村风貌和民俗 文化。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教医卫文 体”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 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强化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五)着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完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 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 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三资”改革, 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六)着力加强乡村人才工作,促进人才支撑乡村振 兴的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 制,不断提升乡村社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激励各类主体培 养培训乡村各类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 参与乡村振兴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 力保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