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开展规划第7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有待 提升。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全市产业链供应链表现出较强 开展韧性,但也暴露出重点行业产业链整体水平不高、区 域配套能力缺乏、关键环节严重依赖国外等问题,产业链 稳链补链强链任务尤为迫切o三是工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不 足。截至2020年底,成都规上工业企业3576户,企业数 与苏州、上海等城市差距较大,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一流企业。四是要素比拟优势不突显。要素本钱综合竞争 力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匹配先进制造业开展 的人才、技术、数据、信息等先进要素集聚度不高。(二)面临形势L把握全球变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2、加速重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比照深刻调整,中国制造面临兴旺国家“高端回流”和开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向挤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 应链区域化布局 外部开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成都正在从承接产业转移进入与全球产业链深度合作的 新阶段,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对成都构建富有竞 争力和抗冲击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出了新挑战,而疫后国际产能再布局,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离散型智能制 造等新生产方式加速运用,为成都深度切入全球产业分工、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等提供了新机遇。2 .抓紧窗口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进入蓄势待发到
3、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子信息、移动通信、 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新能源、 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科 技革命不断孕育催生新兴产业。5G、工业互联网、大数 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广泛应用, 牵引制造业开展动力、生产模式、支撑要素和组织方式系 统性变革。成都正处于城市开展方式持续深化阶段,新科 技革命为成都在前沿技术和产业创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培 育新优势、迈向中高端,加快从跟跑并跑向赶超跃升带来 窗口机遇。3 .抓牢战略机遇:进入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密集期 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开展格局,深入
4、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畅通产业循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等开放战略推动成都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新时代推 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 成都由国家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稳步迈进 践行新 开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将引领开展方式根本性 转变。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 设战略提出的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要求,有利于成都争取国家重大政策 更高层次链接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 业集群。支持、生产力布局和先行先试,在更大范更深程度、4,落
5、实“双碳”目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新要求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进开展方式、能 源结构、产业结构等系统性变革。成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统 筹开展与降碳关系,科学谋划减污降碳路径,不断转方式、 调结构,推进实现开展目标和降碳目标。同时,主动把握“双碳”目标带来高质开展机遇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 主线,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 化、高端化开展水平,构建产业绿色竞争力,加快全市制 造业高质开展进程。5.承当示范重任:探索制造业高质开展成都路径当前 推动
6、制造业高质开展已经成为国家到地方共同的奋斗目标。国家层面把制造业高质开展放在了没有 制造业的高质开展,就没有经济高质开展的战略高度, 要求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构建自主可控、平安高效产 业链供应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城市层面,上海 提出“工赋上海”“五型经济”,深圳布局先行性、战略性先 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杭州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均在谋 划新一轮制造业开展。省委明确了加快制造大省向制造强 省迈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 伟蓝图。市委明确提出“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做强产业支 撑,提升城市动能。成都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 市,有基础、有条件、有诉求承当国家、省委先
7、行试验任 务,要坚持高质开展主题,破解当前成都制造业转型升 级的问题,创新提升成都制造业的开展质效和核心竞争力, 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经验。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开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开展格局,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 遇,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开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成 渝地区产业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构建支
8、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度开展,生产 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 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市,持 续提升面向未来制造、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循环的成 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和践行 新开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开展原那么 坚持面向未来,创新开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围绕国际技术和产业创新前沿,找准成都制造与新技 术、新产业的契合点,构建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推 进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形成转换顺畅、接续迭代的制造业 高质开展新动能。坚持世界眼光,开放开展。服务构建新开展格局,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拓展参与国际合作新
9、空间,在更高层 次集聚高端产业、先进要素和核心功能,构建融入全球的 开放型产业体系,谋求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有利位势。坚持平台思维,融合开展。把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向,加速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制造业 领域广泛应用提升网络协作、资源共享和数字赋能水平,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 融合。坚持区域联动,协同开展。服务国家区域开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协作共兴、要素集成共享、市场开放共融, 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打造优势互补、合 作共赢的区域开展共同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开展。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行全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完善能源消耗总 和强度
10、双控制度,培育绿色化产业场景和绿色低碳产业,率先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竞争力。(三)开展目标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重点 以创新引领、数字赋能、服务融合为导向,全面提升先进要 素运筹、全球资源链接、智慧绿色开展能力,推动“成都 制造”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 质开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产业支撑。到2025年,成功创立国家制造业高质开展试验区,开展质效和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制造强市前列,成为 国内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到2035年,构建起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制造业新体系 开展质效和国际竞争力初步到达 世界城市水平,成为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开展示范区、践行
11、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先行区、全球先进制造业战略基地。规模比重稳步提升。“十四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到2025 年,工业规模占GDP比重到达26%以上;全市生产性服 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2.2个百分点到达50% 以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构建起高水平创新网络体系,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集聚转化 推进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25年,制造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较2020年提升25%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达70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开展显著, 形成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支撑产业格局。 到2025年,五大
12、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总占比到达85% ; 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蛆重到达42 % o绿色开展成效明显。工业领域全面推进降碳减排,清洁能源支撑产业、清洁能源应用产业、碳中和产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开展,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绿色制造模式全面推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 显著。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绿色开展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融合开展深度演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能源互联网架构体系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到2025年,规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2级及以上的规上企
13、业占比超过60%o专栏1 “十p口五”时期成都制造业高质开展目标体系分类指标编 号具体指标2020 年2025 年指标JK性规模效益1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9*预期性工业占GDP比重(% )23.826预期性2工业投资增速()2.97*预期性3规上工业企业数(个)35764500预期性4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数(户)1420预期性5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368预期性6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预期性7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个)24预期性创新 驱动8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 )1.21.5预期性9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户)5470预期性10省级及以
14、上制造业创新中心(个)914预期性11高新技术企业数(户)612012000预期性结构 优化12五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总占比(%)7485预期性13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3742预期性绿色开展1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完成四川 省政府下 达目标任 务约束性1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完成四川 省政府下 达目标任 务约束性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完成四川 省政府下 达目标任 务约束性融合共享17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2级 及以上的企业占比()60预期性18新增制造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9.815预期性19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
15、率(%)76.489预期性备注:“*”标注的数据代表年均增速三、开展重点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增强城市“极核”“主干”功能,突出开展支柱产业,加快开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联动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产业梯度清晰、竞争优势突出、动能转换有力的制造业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开展质和能级。(一)突出开展支柱产业,推动能级再跃升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5月瞄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目标,协同匹配城市功能定位,开展具有坚实基础和增长趋势的五大支柱产业,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其中,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
16、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软件、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能源环保装备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整体开展能级和竞争优势大幅提升,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支撑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 主力军。1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聚焦“芯屏端软智网储”等重点领域,全面巩固提升优势领域国际竞争力。打造以AMOLED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培育智能终端产业,提升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积极开展先进存储产业,加快推动高端软件、信息网络、超高清视频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L5万亿元,建设世界集成电路重要基地、国际智能终端制造高地、世界级超高清视频产业
17、高地、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成都芯谷、天府智能制造产业费电子产业等产业园区。专栏2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开展领域集成电路。服务国家集成电路开展战略,芯片设计领域,重点巩固增强射频檄波 芯片、北斗导航芯片、信息平安芯片、功率半导体、IP核等领域设计优势,面向下一代移 动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提升基站基带芯片、服务器级和桌面级中央处理器芯片(CPU)、 图形处理器芯片(GPU)、指纹识别芯片、3D人脸识别芯片等芯片设计能力。晶圆制造领 域,引进12英寸通用芯片产线,布局6-8英寸的成熟工艺、特色工艺产线,支持现有化合 物半
18、导体产线提升工艺和产能,有序开展存储芯片产线。封装测试领域,建设通用、开放的 封装测试产线,推动芯片级封装、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三维封装等研发及产业化。材 料设备领域,推动光掩膜版、新型封装基板、大尺寸化合物半导体衬底、大尺寸硅片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布局光刻机、光源等半导体装备和零部件。推动存储芯片、通信芯片、计算芯片、智能汽车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大尺寸硅片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标杆城市。新型显示。重点开展显示面板、无屏显示和掩膜版,强化TFT-LCD生产线和 AMOLED生产线(含高世代)建设,促进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千亿级;延伸布局激光部件、光学镜头等上游核心领域 重点开展
19、运动补偿、动态比照度和清晰度提升技术的研发和光学、画质等性能提升技术的攻关,推动无屏显示产业全国领跑。研发和生产高世代、高精度的TFT-LCD掩膜和新型掩膜,形成全球代数最高和全国产能最大、产线最多的掩膜版制造 能力。智能终端。以消费类和行业应用类电子为重点,建立涵盖“芯片一器件一整机一系统应用”的完整新型计算终端产业生态,提升轻薄便携超高清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大屏幕触控型一体化台式机、4K以上分辨率及8K+5G终端等中高端产品占比。重点开展车载智能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等智能汽车电子,大气数据系统及传感器、空管系统、机载空 地通信、北斗导航等航空航天电子 推广应用医疗电子设备以及便携式家用
20、医疗电子产品等。高端软件。依托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做强地理信息、工业电商、智能服务、车联网、跨境电商等行业应用软件及服务,开发面向新型智能终端、智能装备、行业应用集成平台等平台化软件产品,提升软件服务的供给能力;重点提升工业控制软件以及高端装备嵌入式操 作系统、嵌入式支撑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供给能力;布局基于数字化工厂的管控型等四大领域工业APPo大力开展网络视频、网络信息平安、数字文创、虚拟闻强现实、电子竞技等消费场景,突破交互感知、内容设计、平安保护等关键技术,打造国内第一方阵网络视听基地。新一代信息网络。巩固提升成都网络信息平安位于全国第一方阵优势,搭建5G测试、协同创新、实验认证基础型创
21、新链条,推动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布局密码产品、电磁防护、工控平安、云计算平安、大数据平安、区块链平安等重点领域,构筑技术创新、 产业生态、服务应用三大优势。布局做强光纤光缆、光器件、光模块、微基站、网络通信设 备、卫星通信等特色优势领域,做强发挥雷达、太赫兹、空管系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 领域的技术优势,增强通信设备核心研制能力。提升智能物联网芯片、智能传感器、高频及 超高频RFID、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设计研发和解决方案能力,加快开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家居、应急减灾等领域示范应用。2 .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产业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
22、、节能环保等领域,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能级提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领域产业核心竞争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初步形成光伏、氢能、动力电池、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万亿, 建成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布局在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成都未来科技城、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双流航空经济区、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淮州新城等产业 功能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在简州智能装备制造新城、龙泉汽车城、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等产业园区。轨道交通布局在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德(蒲江)产业新
23、城等产业功能区。智能制造装备布局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简州智能装备制造新城、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成都芯谷等产业园区。能源环保布局在淮州新城、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等产业园区。专栏3成都市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开展领域航空航天。航空领域,抢抓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下释放产业新空间的机遇,重点开展防务整机、无人机、通用飞行器、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航空维修、地面空管设备等领域,全面提升航空整机(含无人机)、发动机和民机关键大部件三大领域研制水平,打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十四 制造业 质量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