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研究_4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docx
《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研究_4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研究_4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S THESIS4基 于 设 计 学 习 的 中 小 学 教 师 信 息 化 教 学 能 力提 升 横 式 案 例 实 践4.1设 计 学 习 在 区 域 教 师 培 训 活 动 中 的 案 例 实 践本节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案例,说明区域的教师 培训活动如何以设计学习的思想为指导,与基于设计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提升模式相结合,从而提升区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4.1.1案例基本情况(1) 案例实施背景根据湖北“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和咸安区 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工作方案的相关部署,实验区的建设要以高质量
2、的师资队伍为 人力保障。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以培训活动为主要培养方式,该培训方式要以增长 TPACK知识、提高T PACK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目的,以增强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重点。(2) 案例实施对象案例的实施对象为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选取的68名中小学骨千教师。(3) 案例实施目标该培训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培训阶段与在岗研修阶段中的理论研修、实践演练、 反思等培养活动,转变教师观念,使其逐步拥有信息化教学的思想,掌握与其相关 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或工具的方法、策略,力争培养具 有丰富的T PACK知识、技能及其实践经验的,最
3、终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 过程,优化教学,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的骨千教师50余名。“以点带面”,进而 带动全区一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实现学校教育 质量的跨越式发展。(4) 案例实施流程案例的实施流程如图4.1所示,整个过程包括集中培训与在岗研训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过程在实质上遵从基于设计学习的能力提升活动流程。集中培训阶段以设 计学习模式中的分析阶段与生成阶段为主要活动内容,在岗研训阶段以完整的设计 学习模式为活动内容。两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与内容上的33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S THESIS递进性。时间上的连续性表现在两阶
4、段的学习活动相继开展,在岗研训学习活动是 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开展的。内容上的递进性表现在后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延续前一阶 段的学习内容,并将学习的深度更近一步。在集中培训阶段中,以集中培训的组织 形式开展案例研讨、自主课例设计等学习活动。在在岗研训阶段,以教师的在岗自 主学习为主。咸安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流程图4.1咸安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流程(5) 案例实施支持环境1. “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研团队按学科组织由骨干教师、教研员、高校学科教学论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等人员 组成的“线上虚拟环境”与“线下真实情境”相结合的教研团队,通过网络互联的34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S THE
5、SIS易获性、便捷性等特征组织并实现教研团队的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教研,提高教 研质量,提升骨干教师的信息化执教水平。该专家团队共有教授2名,副教授13 名,教研员4名,研宄生57名共同支持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2. 信息技术支持环境该培训项目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信息技 术环境的支持。在集中培训阶段中,教师的培训活动在该区的B 学校内进行,该学 校的教室具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交互性电子白板。并且该区为每一位中小学 教师配备了计算机笔记本,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自行携带。同时,该校实现无线网 全覆盖,为培训教师的学习提供网络环境支持。3. 真实课堂教学环境该培训项目
6、的真实课堂教学环境支持表现在在岗研训阶段,教师在自身的岗位 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自身的课堂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整个环境是真实的并且 是基于自身的。4. 资源支持在该培训活动中,两个阶段的案例分析都离不开案例资源的支持。专家团队在 前期准备中依据单个知识点、单个教学环节、整节课三层教学设计内容,搜集了优 秀案例23个,并按照学科进行分类。为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 专家团队还搜集整理了学科工具23个,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信息技术、音乐等八大学科。4.1.2案例实践过程案例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筛选阶段,第二阶段是前期 准备,第三阶段是集中培
7、训阶段,第四阶段是在岗研训阶段。(1) 骨干教师筛选阶段该阶段于2014年5月开展,以“咸安区骨千教师培养对象遴选办法为依据,从 各中小学校中确立了培养对象68人,为50名骨干教师培养做好初步了准备。选取 的68名骨干教师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科学、音乐、化学、地理9 大学科。如下表4.1所示。35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S THESIS表4.1骨干教师学科 骨干教师人败语文 9名数学 6名英语 10名物理 9名生物 5名科学 6名音乐 7名化学 8名地理 8名(2) 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建立骨干教师培训Q Q群,将相 关资源进行上传,以便
8、后续的培训工作。(3) 集中培训阶段集中培训阶段于2015年8月进行,持续时间为3天(18日-20日)。旨在发挥 集中培训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通过设计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能力。集中培训阶段以设计学习模式中的分析阶段与生成阶段中的活动内容为主线, 以案例分析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形成为活动流程。在案例分析阶段中,采用专题讲座 的授课模式,全面高效率的为教师展示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阶 段中,采用了单个知识点的技术整合设计一单个教学环节的技术整合设计一整节课 的技术整合设计的递进学习过程,由点到面,逐步深入。并在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教 学设计模板。集中培训的具体内容见表4.2所示。表4
9、.2集中培训阶段中的培训内容时间 堆训内容 授课棋式第1. 开班仪式:2. 培训介绍:培训内容、考核方式。一 上午 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案例展示。 专题讲座天 1. 认知工具与学科教学整合案例展示,2. 培训三阶段任务和汇报模板展示。实例展示36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S THESIS下午 1. 讨论总结;2, 布置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任务。专题讲座单个知识点的技术整合设计。 自主设计第 上午班级讨论交流专家点评。 点评单个教学环节的技术整合设计。 自主设计天 下午班级讨论交流专家点评。 练习+辅导整节课的技术整合设计。 自主设计第 上午 小组汇报,专家点评:三每组推选优秀设计。 点
10、评1.推选出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汇报交流;天下午 2.专家逐一点评,教师互动研讨: 研讨+汇报3.结业典礼。(4)在岗研训阶段在岗研训培训活动于集中培训活动结束后进行,基于教师自身的岗位,联系教 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以设计学习模式活动流程为依据,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为 主要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活动,即骨干教师通过探宄日常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信息化教学设计 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自身能力,最终探寻技术支持的教育变革方法 与路径,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活动,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设计学习模式有了较为深 入的了解,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
11、有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设计学习主张 真实环境下的实践,在上一阶段中虽然涉及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但是这种实 践仅仅将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为教学设计,实践的程度不够深入。在在岗研训阶段 中继续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并且将实践的程度深化,培养教师信息化 教学的能力,即将信息化教学设计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下实施。因此,此阶段主要以 教师自主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主。在在W 研训阶段的具体 实施过程中,将68名骨千教师依据学科进行分组,采用教研员、学科专家与学科小 组进行结对的组织方式,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如图4.2所示。指导形式以“线 上线下”相融合为主。九大学科结对组同
12、步进行。37碩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S THESIS4.2设 计 学 习 在 教 师 在 岗 研 训 中 的 案 例 实 践在区域教师培训后期的在岗研训阶段中,本文采用案例研宄的方法,对骨干教 师Y 进行跟踪调査。同时,在其他区选取了H 教师进行单独的在岗研训实践。4.2.1案例基本情况(1) 案例研宂对象本案例的研宂对象选取了教学熟手Y 与教学新手H 。两位教师的确定是在对该 区教师进行小样本调査的基础上,依据教师的教龄、从业经验、信息技术能力、个 人意愿等基本条件选取的。旨在通过两位教师在教龄、教学经验、信息技术能力等 方面上的差异,反应设计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设计 学习 中小学教师 信息化 教学 能力 提升 模式 研究 _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