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1(2分)(2014安徽)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安庆石油化工B毫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2(2分)(2014安徽)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3(2分)(2014安徽)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 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
2、:4C铁元素化合价为+6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4(2分)(2014安徽)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过滤B加热液体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D量取9.3mL液体5(2分)(2014安徽)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6(2分)(2014安徽)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
3、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7(2分)(2014安徽)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BCDX金属溶液纯净物化石燃料Y单质乳浊液化合物石油 AABBCCDD8(2分)(2014安徽)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9(2分)(2014安徽)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混合物B质量减少C原子总数减少D分子总数不变10(2分)(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
4、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2014安徽)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2+H2OCu2(
5、OH)2CO3(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作用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12(6分)(2014安徽)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
6、分数)H24.0%74.2%CH45%15%CO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13(7分)(2014安徽)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1)甲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2)乙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
7、原因是(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14(8分)(2014安徽)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常见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能否被磁铁吸引否否能【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猜想与假设】猜
8、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15(7分)(2014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
9、与有关(写一条即可)【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2)乙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
10、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2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图2回答问题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2014安徽)某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至中性,共消耗5%的氢氧化钠溶液80g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
11、1(2分)(2014安徽)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安庆石油化工B毫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安庆石油化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毫州古井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铜陵有色冶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水力发电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2、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2014安徽)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A牛奶B青菜C豆类D虾皮【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锌、铜、锰、钼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B、从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含钙较少去分析解答;C、从豆类富含钙、磷、铁、钾、镁等无机盐去分析解答;D、从每100
13、克虾皮钙的含量为582毫克所以,虾皮素有“钙库”之称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故A不符合题意;B、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含钙较少,故B符合题意;C、豆类富含钙、磷、铁、钾、镁等无机盐,故C不符合题意;D、虾皮中的矿物质数量、种类丰富,除了含有陆生、淡水生物缺少的碘元素,铁、钙、磷的含量也很丰富,每100克虾皮钙的含量为582毫克所以,虾皮素有“钙库”之称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了解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哪些物质的含钙量较多,知道钙在人体中的重要的作用,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3(2分)(2014
14、安徽)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C铁元素化合价为+6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利用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决此题【解答】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高铁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B、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2):56:(164)=23:28:32,故B错误;C、化合物中各元素化
15、合价代数和为零,钠显+1价,氧显2价,因此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C正确;D、高铁酸钠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式的意义及简单计算的考查,属基础性训练题是对化学式相关问题的强化与巩固4(2分)(2014安徽)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过滤B加热液体C除去CO中的水蒸气D量取9.3mL液体【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气体的干燥(除水)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
16、据洗气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洗气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除去CO中的水蒸气进气管应为长导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
17、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2分)(2014安徽)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
18、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2分)(2014安徽)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
19、、从焚烧秸秆时,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去分析解答;B、从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C、从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去分析解答;D、从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会,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故A错误;B、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20、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故C正确;D、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多余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7(2分)(2014安徽)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BCDX金属溶液纯净物化石燃料Y单质乳浊液化合物石油AABBCCD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A、根据金属和单质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B、据溶液与乳
21、浊液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C、根据纯净物、化合物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D、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判断【解答】解:A、单质包括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应是X从属于Y,故A正确;B、溶液与乳浊液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C、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Y从属于X,故C错误;D、化石燃料主要有三种:煤、石油、天然气,应是Y从属于X,故D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8(2分)(2014安徽)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
22、“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B、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C、据水分子的构成解答;D、“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解答】解: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B、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故B错误;C、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D、“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故D错误故选:C【
23、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和构成,难度不大9(2分)(2014安徽)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混合物B质量减少C原子总数减少D分子总数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微观模拟图,反应前的物质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反应后的物质也是由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个数及物质质量的变化,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两种分子,故为混合物,故A正确;B、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总数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4、可知总质量都不变,故B错误;C、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D、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6个分子,反应后有5个分子,因此分子数减少,故D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正确判断物质的结构、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0(2分)(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
25、中剩余的固体增多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从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降低去分析解答A、从t1到t2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质量分数增大去分析解答;B、从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去分析解答;C、从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去分析解答;D、从t1到t
26、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去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中可知: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t1到t2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B、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故B正确;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减小t1到t2,温度升高,乙物质的溶解
27、度变小,故C错误;D、由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此时试管内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2014安徽)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
28、是铜螺丝,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脚套(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CO2+H2OCu2(OH)2CO3(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
29、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知识进行分析;(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未知反应物的化学式;(3)根据题意,溴化银受强光照射时会分解为银和溴Br2,当光线变暗(弱)时,银和溴在催化剂氧化铜的作用下,又重新化合生成溴化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可从化学材料的开发意义分析解答【解答】解:(1)铜螺丝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铜螺丝;塑料脚套;(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2+_+H2OCu2(O
30、H)2CO3,反应物中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3、2,铜原子数未知,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5、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应该有2个铜原子,则每个_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2,CO2;(3)溴化银受强光照射时会分解为银和溴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当光线变暗(弱)时,银和溴在催化剂氧化铜的作用下,又重新化合生成溴化银;从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化学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答案为:分解;催化;化学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中发
31、挥着重要作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以及掌握物质的分类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6分)(2014安徽)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遇到明火(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4.0%74.2%CH45%15%CO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H2(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B(5)某现代化
32、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据质量守恒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煤矿瓦斯爆炸的两个条件是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遇到明火;(3)H2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大,最易发生瓦斯爆炸;(4)B图与液体有关,与燃烧爆炸无关;(5)据“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优点分析【解答】解:(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
33、2H2O;(2)煤矿瓦斯爆炸的两个条件是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遇到明火;(3)H2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大,最易发生瓦斯爆炸;(4)B图是节水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5)“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优点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2)遇到明火;(3)H2;(4)B;(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氮气的性质13(7分)(2014安徽)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1)甲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乙装
34、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二氧化锰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空气受热膨胀(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NaOH溶液【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氢气的制取和检验;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
35、实验室制法以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3)丙中CO2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据此分析【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催化剂二氧化锰,倒入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增大,气球胀大(3)丙中CO2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故答
36、案为:(1)长颈漏斗;良好;(2)二氧化锰;Zn+H2SO4=ZnSO4+H2;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空气受热膨胀;(3)NaOH溶液【点评】此题的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原理以及氢氧化钠的性质等即可顺利解答此题14(8分)(2014安徽)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H2(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常
37、见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能否被磁铁吸引否否能【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Fe3O4【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
38、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当然需要H2O作为反应物;有爆鸣声、密度小,说明是H2;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书写化学方程式;熟记常用物质的性质:如Fe2O3红棕色粉末【解答】解:(1)根据图和“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可知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
39、具有可燃性、密度小于空气,再根据反应物为“铁与水蒸气”,则是 H2【猜想与假设】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实验探究】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进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实验结论】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则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Fe3O4+4H2【反思与交流】该黑色
40、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 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故答案为:(1)提供水蒸气;(2)H2;(3)【猜想与假设】猜想二:Fe3O4【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实验结论】3Fe+4H2OFe3O4+4H2;【反思与交流】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点评】本题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题目难度较大,注意利用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15(7分)(2014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
41、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与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有关(写一条即可)【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溶液变红,
42、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猜想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隔绝氧气(2)乙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2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
43、察图2回答问题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起始颜色越深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F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猜想与假设】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除了题目中的猜想,还可考虑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设计实验】(1)甲同学认为“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隔绝氧气,设计了实验;(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则正确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虑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3)认真分析(3)题图可以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起始颜色越深从图中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140s内色度从85升高至92,那么从92升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