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优质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优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优质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目录第1章第1节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1章第2节 1.2时间与位移第1章第3节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章第4节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1章第5节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1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第2章第1节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第2章第2节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2章第3节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2章第4节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第2章第5节 2.5自由落体运动第2章第6节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2章 匀变速运动的研究章末复习第3章第1节 3.1重
2、力、根本相互作用第3章第2节 3.2弹力第3章第3节 3.3摩擦力第3章第4节 3.4力的合成第3章第5节 3.5力的分解第3章 相互作用章末总结第4章第1节 4.1牛顿第1定律第4章第2节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第4章第3节 4.3牛顿第2定律第4章第4节 4.4力学单位制第4章第5节 4.5牛顿第3定律第4章第6节 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1)第4章第7节 4.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2)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3、,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教学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在研究
4、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质点,并完成以下问题: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物体和质点 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 ,没有
5、,只具有物体 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 ; 是直线,叫直线运动; 是曲线,叫。 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局部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方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
6、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局部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局部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方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2、(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3)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那么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方,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
7、系简单。3、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响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那么,
8、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局部,着重分析矢量和标量的有什么区别?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本钱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稳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生熟知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充分说明了将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性,质点的两大根本属性。 为了强调坐标的概念,教科书用数学和物理学中通用的符号,即在直线运动中用x表示质点的位置,极坐标,用xx1-x2表示质点的位移。在
9、表示物理量的变化时,“实际上是我们以前都在使用的符号,学生不会感到困难。相反,由于有了明确表示物理量的变化量的符号,学生更易区分某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量。 明确地把某个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区分开,这是本书的特点。物理学中经常要区分这两种物理量,有意识地强调它们的区别,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下一节中,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也是这样。1.2时间与位移教材分析?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根底。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
10、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微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矢量性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影片 通过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
11、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二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老师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老师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并做小结: 1.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 3.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
12、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学生思考: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
13、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 (二)位移和路程 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正确?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 老师提出问题: 位置、位移、路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弄明白这几个问题. 学生讨论: 四人一组,在各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几个概念进行讨论. 老师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并做小
14、结: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学生思考: 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圈,那么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假设质点运动了周,那么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最大路程是? 。 (三)矢量和标量 老师提出问题: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说说矢量和标量的算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并做小结: 1既有大小又
15、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2位移是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3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那么. 学生思考: 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高后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向. 1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2表示物体的位移有几种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这样表示?注意体会“+“-号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 解析:1一80m,方向竖直向下;2到现在有三种:语言表述法,如“位移的大小为80m,方向竖直向下;矢量图法;“+“一号法,如“规
16、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那么物体的位移为一80m.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老师提出问题:在同一直线中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出物体的位移,如何进行计算? 老师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并小结: 从上面图中我们看出,物体沿直线运动由B运动到A时其位移即为XA-XB4m,由A运动到O点时的位移即为XO-XA-2m。三稳固练习 1关于时间与时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解析:时刻是
17、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为两个时刻之间的长短,时刻是一个状态而时间是一个过程,所以答案应为BC。 答案BC 课堂小结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最好方法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画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位移的大
18、小.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在位置坐标轴上,用点来表示位置,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屡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19、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
20、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根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局部,同时提出问题: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2、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3、教材15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
21、答复?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答复学生的提问二、速度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局部,同时提出问题:1、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公式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
22、运动的快慢?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只能反响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局部,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聆听学生答复,点评。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2、指导学生观察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
23、,答复图1.3-3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答复。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答复,点评。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典例分析【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 优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