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十六字方针”-思想品德有哪些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十六字方针”-思想品德有哪些内容.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十六字方针”:思想品德有哪些内容“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讲求实效”(又称十六字方针)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 之一,落实十六字方针,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一、紧扣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老师在备课、教学中要留意制定、落实教学目标。 每节要有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分知道、懂得二级。“知道”(相识了解)是指学生对已学道德学问的初步识记,基本上能回答 “是什么”“该怎么做”;“懂得”是指在“知道”的基础上能回答“为什么”,并能初步运用学过的学问辨 别是非。 行为目标一般分
2、学会、初步养成二级。“学会”(能、要)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在肯定的场合中 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订正错误的行为。“初步养成”(做到)是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在不同 的场合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 情感目标是检测学生道德相识和行为表现的心理反映的依据,由于操作上的困难,一般融于认知、行为目 标之中。 要留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 整体性即体现大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的内容的要求(学科目标)。层次性则体现在把总目标分解成适 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上(年段目标、课时目标)。老师在教学中就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把握好“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3、 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目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般分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深化 导行四部分。各个环节的目标(子目标)应紧扣课时总目标,形成一条目标链。详细来说:揭示课题,要求教 师依据教学内容,用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方法,尽快地把学生带入学文明理的环节;学文明理,师生要通 过对教材的分析来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或榜样人物的道德动机,从中归纳出道理;联系实际,是课 堂教学由知到行的转化阶段,也是学生道德相识的内化阶段,要让学生列举熟识的事例,进行现身说法,使他 们对学文明理中所形成的相识得到验证和巩固;深化导行,是通过对一些有关的似是而非的事例的辨析,拓宽 教学内容,使学生形
4、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相识。 二、优化过程 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与教法的优化。 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常用的有目标导向式,表现为“课本际课本”,即先是师生一 起学文明理,然后依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由近及远,拓宽教学内容,最终再 联系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深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相识。这种结构,紧扣教材,便于老师把准目 标。另一种是调查探讨式,表现为“实际课本实际”,即先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讨入手,然后把讨 论结果用教材内容加以验证,最终再用验证了的道理来分析学生四周的其它事例,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相识。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能培育学生的多角度
5、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的针对性强,假如老师驾驭得好,效果明 显。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首先要因教材而异,要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法。如以政治常识教 育为主的课,可用故事教学法,探讨沟通法,参观调查法等组织教学;以道德品质教化为主的课,可用榜样教 学法、谈心启迪法、行为辨析法等组织教学;而以行为习惯培育为主的课,则多用训练法、示范法等来组织教 学。其次,要因学生而异。对低年级学生,要多用嬉戏,小品表演等方法;中年级学生可用讲故事,探讨等方 法;高年级学生,则可多采纳参观、调查,谈心启迪等方法。再次,要因老师自身的素养,特长而异。由于教 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一,爱好、特长各异,因此,
6、老师对教法选择要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使教学方法的运用 得心应手。 三、强化反馈 对老师来说,反馈可使自己刚好获得教学过程中所取得效果的信息,发觉教学中簿弱的方面,以刚好调整 或改进教学;对学生来说,反馈可使他们看到进步或不足,起到强化学习的作用。 反馈体现在备课中,老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在前一阶段思 想品德教化之后所反映出来的进步与问题,在备课中予以充分的考虑,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教 学的针对性,提高可信度。 反馈体现在上课中。教学时,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确定、表扬学生的进步,让 他们体会到学习上的胜利和欢乐,争取更大的进步。同
7、时,随时汲取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刚好调整教学的速度 、难度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反馈体现在课后延长教化中。老师在课后要多接触学生,视察、了解其教学效果。并要不断辅以各种 和风细雨式的教化,确定学生的进步,订正学生不正确的相识和行为,使他们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相识和良好 的行为习惯。 四、讲求实效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要求老师要相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教学的自觉性。由 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所以教学效果往往不能刚好反映出来 ,但这并不因此说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要。假如一个人不是从小接受“有错认错,知错就改”,并且由此 按部就班,逐步提高要求的良好意志品行教化,那么,长大后就很难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相识提高了,才会热 爱并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化,乐此不疲。 此外,老师要努力创建条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尽可能发挥插图、挂图、电教手段、实物、标 本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使他们能在开心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教化;要达成课时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懂 (听懂)、信(信任)、会(学会)上下功夫;要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学生,事事到处做学生的表率;要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化的教化网络,形成教化合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