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摘选5篇.docx
《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摘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摘选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摘选5篇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摘选5篇家访有利于帮助学校老师了解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化模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下是我为您整理共享的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欢迎您的参阅。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一花开有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成长的轨迹。家访,对刚升上初一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够让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习性,心理和思想动态,把学生的在校状况反馈给家长,另外耐性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感情,为家校合作助力。黄xx开学初就成为年级的关注点,时常下课就去别的班级玩,时
2、时常又不完成作业,的问题是在班级教室两次心情失控踢桌子丢书本砸东西。这给我一个疑问:为什么黄xx心情自控力不好并爱动手打砸东西呢?带着这样的疑虑,我去黄同学家与他的家长具体了解状况。原来从小黄xx的妈妈对黄xx不好的表现会实行打骂的教化方式,现在是夫妻分居两地,爸爸在广州,妈妈在大旺带两个孩子,家长们忙于生计,导致在照看、督促孩子方面都存在缺失。经过沟通,与黄妈妈反映他的在校表现,建议家长要留意不要再实行打骂的教化方式,这样会给学生错误的示范,家长反思也表示自己的教化方式不对,决心今后作出变更。经此家访后,家长也主动协作督促黄xx的作业,黄xx的心情管理也大有好转。家长对老师们上门的家访,都很
3、热忱,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后都有新的感悟,不同的家庭背景就有不同性格的学生,家庭离异和家庭重组的学生须要老师更多的微小关怀,或者是一句吃早餐了吗?或者是昨晚睡得好吗?都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切。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状况,沟通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在教化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样看法。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要主动给家长供应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4、,同时多进行沟通,家长和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化同盟。那么学生在我们的教化下会更好地成长。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二作为一名老师,深知家访的意义;而作为一名新老师,更须要清晰家访的必要性。这次家访活动如同刚好雨一般,既滋润了孩子和家长,又对老师今后的教学工作供应了莫大的帮助。为了了解学生们在家的状况,我们从第10周起先开展了家访活动。发觉被访学生有部分是学习较差,完成作业方面较差,有部分是平常表现不错,但是成果提不上去的。我和英语老师一起去5班林xx家,家长早早在家等着我们,非常热忱接待我们。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林同学在家做作业比较拖拉,做事都须要家长督
5、促,家里还有个妹妹,但是妹妹就比较乖,各方面也比较稳定。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向他反馈了林同学在校的状况,也知道了林同学在家的状况,就跟家长商议了一下对策,首先家长要陪伴孩子做作业或者学习,在旁边看着他,不要放任他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发呆。其次,关注他的心理改变,多跟他闲聊沟通。最终,让他自行支配在家的学习时间,家长帮忙修改。这几周下来,林同学有很大的进步。后来在英语老师的陪伴下,我们到5班的刘yx家进行家访。这位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始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面才被接到父母身边。由于长辈过少关注他的学习,他基础比较差。跟父母一起生活后,他已经有了很大的变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一
6、个很不错的孩子。而且他的作息时间很合理,每次一回家就能自觉回房间完成作业,不须要家长督促,晚上做完作业,会按时睡觉,很少熬夜。平常在家也会主动帮家长分担工作。学习上,始终很仔细学习,但是就是提不上去。就这个问题,和家长商议了对策,要怎么样去帮助孩子,提了许多建议,也说了一些方法。这几周下来,看到刘同学进步很大,期盼他今后的进步。2022年家访个人心得体会三家访是老师走进学生家庭,是老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是老师与家长交换看法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化的一种方式。1、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老师的敬重与信任,同时还有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以此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结构、成长经验、学习
7、环境以及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准备,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家长也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更清晰相识了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化更具针对性,并通过与老师的沟通,更好地协作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2、学生须要家长、老师、学校共同督促。在家访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教化管理的心声。从家访中,我们到处可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寄予着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他们把教化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予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化的结果,孩子平常有苦恼最情愿倾诉的对象还是他们的父母,假如家长能协作老师,多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家访 个人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