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docx
《《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演讲人:吴中胜演讲地点:赣南师范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讲坛”演讲时间:二。二一年十一月吴中胜 文学博士,赣南师范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赣江英才、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140多篇。流所以寸折”以讽“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土以位卑多消”的不公 平社会(程器篇);以“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以喻文学 “与世推移”的关系(时序篇)等。其中又有许多文论范畴、概念如“源” “流” “清” “深” “浅”“渊”“浮”“滥”“润”“溢”“游”等,都是把文学 艺术拟水化的暗喻,毫不夸张地说,关于水的基本术语,大
2、多可 以在文心雕龙中找到。假如孤立地看,这些片言只语似乎随 意性很强,缺乏挂齿;然而我们一旦把它们集中起来,就不难发 现这并非随意巧合,而是反映了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思维路向和 文学观念,即把水的存在状态,作为文学艺术结构形式的象征, 即“以水喻文”。文心雕龙从艺术构思、文学风格到审美批评等系列流程 都有“以水喻文”的表达。艺术构思上,文学家们要得“江山之 助”(物色篇),投身于大千世界千山万水的怀抱之中,从 中获得山水灵气和创作的冲动。“登山那么情满于山,观海那么意溢 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神思篇)水给 人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思想启迪。文心雕龙以水喻文,反映 了刘勰对自然美的追
3、求,对行云流水、天地运化之妙境的向往, 反映了刘勰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与山川自然、天地万物之运行相呼 应相沟通的思想。水德与文道相近相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刘勰看来,有某种奇妙的“神似”。文心通水机,文与水,形 虽异而心机同。金玉之喻金,从大自然矿物中提炼出来的一种金属;玉,只是自然界 中一种漂亮的石头而已。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来说,“玉, 石之美。”但在古代中国文化语境中,金玉却被赋予特有的文化 品格,成为珍贵永恒价值、至尊至上人格的象征。基于古人漫长久远的金玉崇拜文化语境,文心雕龙也喜 好以金玉喻文学,许多地方直接用金玉或相关字眼。文学的雕刻 琢磨、至尊地位、永恒价值、伦理法度、人格精神等
4、,都可以金 玉的特质来作比,从而形成以金玉喻文的独特言说方式。文心 雕龙原道篇谈到人文之初时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 之华。”近乎神话的人文诞生故事,竟然与金玉有不解之缘。这 样说来,金和玉是中国最古老的书写材质,参与了古代中国最初 的文化建构。在古代中国文化语境中,金玉是可以沟通神灵的; 而在古代中国文论的语境中,金玉那么是至尊至贵品格的象征。古 代中国文化的言说方式中,有一种普遍现象,这就是,但凡世间 珍贵之物,都用“金” “玉”喻之。如“泉石激韵,和假设球锂。” (原道篇)球,指玉磬。又:“铭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原道篇)刘勰常用镂金雕玉的 生产经验来比
5、喻文章写作,具体表达在生产用词的直接移用和相 同的精神追求两大方面。生产用词的移用,显而易见的是“雕” 一词。“雕”字本字为“调”,尔雅释器:“玉谓之雕。” 又说文解字:“调,治玉也。”可见,文心雕龙书名用“雕”字,有玉生产的文化烙印。文心雕龙大量用“雕” 一 词比较写作。“雕琢”本是打磨玉器的生产用词,却与文学写作 相联系。文学写作,遣词造句,一如一块原生态粗糙石料,经过 精雕细刻,却成为人们赏玩珍藏的玉器。文心雕龙以玉喻文, 更重要的当然不是前述词语的使用,而是相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永恒价值的追求。因其自然品格的 不易变质性,金玉成为后世价值永恒的象征物。人生的永
6、恒价值, 是刘勰的不息追求。刘勰说:“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 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序志篇)人生有限,文章不 朽。生命脆同草木,声名超越金石。刘勰用金玉比文章声名,金 玉价值永恒,文章声名流传更久远。(二)完美境界的追求。古 代先民们对于玉的打磨、雕琢,表达的是对至美境界的不断追求。文心雕龙中的以金玉喻文,也表达了对至美境界的追求。刘 勰对于完美作品、美好事物,也常用金玉作比。如“含章之玉牒, 秉文之金科。”(征圣篇)“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辨 骚篇)等。文心雕龙表扬美好的事物用金玉,批评缺乏或 有欠缺的事物那么用“瑕”“玷”,原意指玉的斑点。一正一反, 呈现的都是玉器生产经验和审
7、美体验。正是基于浓郁的金玉崇拜 文化传统,刘勰喜好以金玉喻文,把文章写作比作镂金雕玉,以 金玉至尊至上品格比较文学创作的完美追求。文心雕龙独特 的以金玉喻文的言说方式,呈现出古代中国文论深厚的人文底蕴 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五官体验文心雕龙从范畴概念、话语方式到思维方式,都有很强 的感觉体验性。文心雕龙总术篇云:“视之那么锦绘,听之那么丝簧,味 之那么甘腴,佩之那么芬芳。”这里的“视”“听”“味”“芬芳” 等概念,原来是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用语,今引之以 论文,似乎文学也视之有色,听之有声,品之有滋味,闻之有香 臭。这种五官感觉用语的化用及其思维的体验性最富于原始感 觉,也是最富于诗性特征
8、的。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虽小,却能看到整个世界。 外部大局部信息是通过视觉被人感知的,所以人对外界的视觉观 感类概念也比较多,比方形状、大小、颜色、高低、疏密、肥瘦、 远近、方圆等,都是视觉类概念。刘勰正是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悟 出文学之道,原道篇就是通过“丽天之象”和“理地之形” 来体悟“道之文”,这也是刘勰所谓的“形文”(情采篇), 这是基于视觉体验的文象。天地万物千变万化,人的视觉体验也 丰富多彩。基于道通万物的诗性思维,古代先民们自然把对万物 的视觉感受转移用来比较文学,于是文学也有形有色、有疏有密、 有肥有瘦。人们的视觉审美往往比较注意醒目、突出者,所以出 类拔萃的作家、作品自
9、然引人注目,评论家们也往往褒奖有加。 例如,刘勰多处用“颖”一词称道作家。如“根盛而颖峻”(文 心雕龙隐秀篇)、“贾谊才颖”(文心雕龙才略篇) 等。颖,就是事物最突出的局部。多彩亮丽的颜色往往招人喜欢, 所谓“辩丽本于情性”(文心雕龙情采篇)。文心雕龙 频频出现“丽” 一词,并专门有丽辞篇。体性篇中所谓 “八体”之中就有“壮丽” 一体,其尚丽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刘 勰推崇“丽”是有原那么的,他提倡“雅丽”“清丽”“丽那么”, 反对过度的“丽”,即所谓“淫丽”“巧丽” “靡丽”“绮丽”“缗丽” “诡丽”等。与视觉体验相比,文心雕龙中的听觉体验也很丰富,我 们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尚“响”意识。
10、刘勰要求,文学 作品用字造句铿锵响亮,文心雕龙多处用“响” 一词,特别 提倡所谓“正响”:“淫辞在曲,正响焉生? ”(乐府篇)、 “黄钟之正响”(声律篇),即黄钟大吕之音。刘勰提倡大 雅之音,一种充满人间正气的声音,而不是靡靡之音、俚音俗曲。 其二,和韵意识。刘勰提倡“中和之响”(乐府篇)、“宫 商大和”“瑟柱之和”(声律篇)、“折之中和,庶保无咎” (章句篇)等,都是这一意识的具体表达。味觉方面,文心雕龙把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体验与人们 品读诗文的精神体验相结合,使“味” 一词既有日常生活的生动 体验性又有精神体验的超越性。“味”范畴的主要内涵在文心 雕龙中都有表现,如宗经篇认为五经“余味日新
11、”。其他 如“信有遗味”(史传篇)、“吟咏滋味”(声律篇)、“精味兼载”(丽辞篇)等,总之,刘勰希望文学作品要含 义丰富、余味无穷,所谓“味飘飘而轻举”是也。(物色篇)除了以上视觉、听觉、味觉体验之外,文心雕龙中还有 其他感觉体验。如“佩之那么芬芳”(总术篇)、“情采芬芳” (颂赞篇)、“七略芬菲”(诸子篇)等,其中“芬 芳”“芬菲”就是嗅觉体验的用词。文论还经常用软、硬、细、 粗、轻、重、尖、锐、钝、平等词语,这是触觉体验用语的援用, 就不赘例了。总之,文心雕龙五官感觉词语的化用可以说是 感觉体验性和精微性的完美统一。小结研究文心雕龙的诗性智慧,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回到古代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心雕龙 言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