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之合管理会计概述dkp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之合管理会计概述dkpx.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分之合管理会计第一章 分之合现场核算概述“心”的防错功能一、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叫责任会计,它是指用会计的方法来激励人、管人、管事、管物并为此承担责任,所以管理会计又是企业内部的责任会计,它是指公司内部的董事长、总经理、部长、车间主任、班长、段长、财物人员及核算员、统计。也就是这些人必须成为“责任会计”“财物管理会计”“财物管理专家”,否则分之合就很难落实。二、管理会计的作用?(一)企业管理会计是确保分之合经营模式分清合好的工具,是对分之合经营模式最透彻的说明,因为没有它分之合经营模式就不能落实。(二)企业的管理会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效益,增加销售额
2、是理所当然的,还必须提高产品、服务、环境的附加价值。附加价值就是销售额减去费用后的“结算余额”在经济学术语中被称为附加价值。 所谓提高附加价值,就是以更少的资源创造出有更高市场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提高员工生活水平、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前提条件。(三)分之合管理会计的“心脏”是单位时间核算表,表里的数字是“心跳”。他与人的心脏和心跳一样重要。(四)管理会计就像企业的“血液”,是企业“体检”的根本,单位时间核算表就是医生手中“体检表”,并且一天内就可出结果。(五)管理会计是经营者的“眼睛”。单位时间核算表是警犬,它嗅觉灵敏,它能带领各级领导查找到问题的核心。(六)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是单位时间核
3、算的基础,是经营的原则、原点。(七)不懂管理会计怎能经营企业?不懂管理会计怎能当合长?管理会计的数字就像汽车的仪表盘的数字,它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指导经营者正确无误地达到预定的目的地。(八)在分之合模式下,管理会计的核心是单位时间核算表。“单位时间核算”说明分之合是一个独立的责任单位,同时,它又绝不可以独立经营,只有和其它分之合相结合才能经营,每个分之合都是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九)单位时间核算表分为日单位时间核算表和月单位时间核算表。日单位时间核算是反映职能、提醒职能、分析职能;月单位时间核算是平衡职能、结算职能。日单位时间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当天每个部门经营的真实状态,他就像警犬搜查“
4、问题”一样,查出问题,警示问题,以便于决策及第二天如何改进,又叫日清日高。这种“变化但有常”让当事人“心服口不服”;月单位时间核算是让每个月的每天相加,并进行结算,由于每天的核算及时、准确,所以全月相加得出的真实数据,就平衡了每天“变化但有常”的数据,让当事人心服口也服。(十)分之合的文化基础是:企业愿景;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工作观;经营观为准则。 分之合经营的目的,很容易被理解为让各分之合之间激烈竞争,但这实际上是误解,是天大的误解。分之合经营并不是争抢有限的馅饼,而是各分之合之间相互帮助,切磋琢磨,共同发展,他体现了动物的本质需求。各分之合之间的交易按市场规则进行。因此,把“鲜活
5、的市场”中的紧张和活力带到内部交易中来,这也是分之和的目的。第二章 四张表第一节 内部销售与采购表流转单、第一联白色、上交财务部(管理会计)。第二联绿色联 费用联,交给购买方。第三联红联、收入联。第二节 内部支票或内部流通货币一、 内部支票模板。二、 内部流通货币可用企业创始人头像。第三节 SST商务合同表 索赔方: 产品名称时量时量索赔额数量数量索赔额质量 质量索赔额其它索赔额第三方跳闸PU板上午9点3%500平方5%企标合格100%注: 被索赔方: 有效期 2013年 月 日至2013年 月 日企业内部市场经济SST机制索酬、索赔、跳闸企业外部的大环境是市场经济,企业内部怎么办?企业内部走
6、向市场之前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在市场之中,必须通过市场机制与企业机制的整合,使市场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使鲜活的外部市场经济转移到内部,建立内部市场价值链,也就是内部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建立内部市场经济呢?威廉姆森教授对等级结构组织缺陷的研究告诉我们:不同性质的组织原谅失误的程度是不同的家庭组织具有很强的、原谅失误的倾向,而市场体制则是“铁面无情”的,它从不“宽容”失误,一旦失误必然遭受惩罚(即付出代价)。借助阿尔文古尔德纳的“互惠规范”不难发现,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相比,大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包庇和相互维护的倾向更为严重。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中现有的部门领导都不愿取消本部门而导致本身领导权的丧失,
7、便生长一种相互包庇、相互助长的倾向,使企业中本来已经没有存在意义的部门得以保留;另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相互维护而形成的“企业关系网”有可能会使决策者信息不充分或被错误的信息“蒙蔽”而“因人设事”,从而导致投资膨胀或企业不合理扩张,企业的费用或损失由此而生。把企业内部的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和、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来自于自己服务的顾客(市场)。服务的有效,按合同可以索酬;服务的效果不好,对方可以索赔。 对于员
8、工来说,人人都是一个市场,人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要由过去的对上级负责,变成对市场负责,具体的做法是SST机制索酬、索赔、跳闸。索酬是通过建立市场链为服务对象做好服务,从市场中取得报酬;索赔体现出市场链管理流程中分之合与分之合之间,上道工序间与下道工序间互为咬合的关系,如不能履约就要被索赔;跳闸就是要发挥闸口作用,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内部员工的市场就相当于外界的用户,有权利向其索赔,索赔多少“SST内部商务合同表”都有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客户向我们索赔时毫不客气。所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也要视同外部市场一样,按市场规律办事。过去订单经常被耽误、被延误交期、
9、质量没有保障,因为牵扯的部门过多,法不责众,大多不了了之。现在每个人都面对市场,差一天、一个小时、质量的一点瑕疵都会被索赔,这样就把鲜活的市场引入工作现场。员工有代表市场索赔的权利也有对市场负责的责任。员工将因此成为一个责任与权利的统一体,既受用户、市场的监督制约,同时也代表用户和市场监督制约着别人。我们要求你的工资不应该是你的上级说了算,应该是你的市场说了算。而谁是你的市场呢?你的下道工序。比如原材料采购者,使用者就是你的市场,原材料不好就向他索赔。而生产者的市场是检验者,检验出来问题就代表用户向生产者索赔。真正进入市场后销售人员销售产品的时候,售后服务人员就是销售人员的市场,有维修发生我要
10、向你索赔。索酬是指当上游分之合工作出现差错而致使下游分之合无法生产时,下游分之合耽误的所有工时费(基本工资)由该上游分之合承担。索赔是指上道工序分之合没有按照时量、数量、质量交付产品,下游工序分之合就要按照双方约定的“SST商务合同表”进行索赔。跳闸是指SST商务合同表在履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由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制约并解决问题。所谓利益相关的第三方是指企业内部述职庭又称仲裁庭。同时要把SST商务合同相关内容及各个分之合的“交集”写出程序和规则,就像WTO一样为述职、仲裁提供依据。这也是把分之合落实下去的核心依据之一。推行这种分之合内部市场经济非常非常细,非常非常繁琐,但细、繁而不难,一旦实行到
11、位,我们的企业谁都不怕,企业才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像中国入世一样辉煌灿烂。第四节 日单位时间核算表项目公式金额销售收入明细销售总额 (元)A=a1+a2+a4销售收入废铁收入a1a2a3a4 费用支出明细费用合计 (元)B=b1+b2+b42原材料费:电费辅料费维修费折旧费利息费土地出让金劳保费五金配件费办公用品b1b2b3b4b42总附加价值 (元)C =A-B 时间明细总时间 (h)H=h1+h2+h3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部门内公共时间h1h2h3日单位时间核算附加价值 D=CH第三章 单位时间核算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只需追踪物品和票据的动向:单位时间核算力求使没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合长都
12、能亲自计算,合长不承担资产负债表的责任,他们通过单位时间核算表看到的只是损益计算表的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家庭记账收、支薄。这是一种在计算上没有任何晦涩的会计原则,只要如实记录自己分之合的钱、物的动向即可,而支撑这一简单要素的原理就是:钱、物和票据的 一 一 对应原则。对于我们生产分之合来说主要是指:内部采购单、内部销售单和各分之合物品的同时移动,一 一对应。在分之合经营模式下,必须保证物品和票据的一一对应,同时移动。这两样东西从一个分之合过渡到另一个分之合时,即意味着交易完成。这是个关键环节点,是公司经营和管理的命门,是丝毫都不能出现差错的铁律,因为它是“心”的防错功能。一一对应是贯穿于分之合
13、管理会计始终的基本原则。一一对应原则,不仅作为管理会计处理的方法必须严格遵守,而且它还规范了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在实现玻璃般透明经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内部看还是从外部看,企业和员工都不能有舞弊的行为。二、钱、物的流动与票据相对应:什么是一一对应?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必然有钱与物的流动,这时必须保证钱、物与票据一一对应,这个原则称之为一一对应原则。一一对应又叫“形影不离”,也就是说钱、物和票据就像形和影一样一刻也不能离开。例如我们买的火车票,火车站要求本人、身份证、火车票、钱一一对应,否则就不能乘车。再比如我们出差住宾馆,要人、证统一,并随时一一对应,否则你就无法下榻宾馆。这些单位为什么花
14、那么大投资,浪费那么多时间做“一一对应”呢?目的是防止混乱、防止犯罪。所以企业的一一对应就是为了防止违规、违纪,防止乱象丛生,任何人违反此条,如上所述都要接受处罚。这似乎理所当然。但在现实出于种种理由,这一条却不能落实。比如票据先行处理了,物品第二天才到;或者相反,物品先到了,票据过了几天才到。这种做法在我们企业频繁的发生。如果允许这样的“票据操作”乃至“帐外处理”存在,哪怕是一丝一毫,就意味着数字不过是一种权宜,可以任意改变。说的极端一点,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公司的结算表就失去了信用和道德,长此以往虽增加了大量工作时间,但是达不到分之合经营的要求。例如,给了客户钱后,当天没有让客户开票据,就下
15、账了,这就严重违背了我们应遵守的铁律“一一对应原则”。这样的事情哪怕只有一次,也会让员工和客户的良心麻木,认为数字可以随意操作,同时这种操作是理所当然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分之合在试运行期各分之合之间的内部采购单、内部销售单基本上都达不到一一对应,然后企业还是照乱不误,也就说这种貌似简单的原理,我们会习惯的做不到位,然后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利润。放任、纵容其行为,其结果公司的管理成了形式,组织的道德水准下滑,如果数字可以弄虚作假,单据什么时候开都行,员工就不会在认真工作,这样的企业不可能顺利发展,不可能完成我们的目标。所谓“一一对应原则”,它的意义就是防止这类事情的出现,即时确认所发生
16、的一切事实,将它们置于玻璃般透明的管理之下,在公司内彻底贯彻“一一对应原则”,使任何人不能在数字上作假。票据单独移动,或物品单独移动的现象就不会发生。物品移动必然开票,用票据加以确认。这样做数字就能如实的反映事实。“一一对应”的真谛,就是“彻底地”贯彻原则,构建一个玻璃般透明的系统,使隐蔽或模糊事实的企图变得不可能。从公司领导到下面所有员工都遵守“一一对应原则”,就能防止舞弊,提高企业的道德水平,增强每位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张张票据上的数字累加起来,就成为公司整体的数据,依照它做出的结算报表就真实反映了公司的整体状况。因此“一一对应”看起来只是一种非常原始、非常简单的管理
17、方法,但如果彻底予与贯彻,就能提高公司的道德水准,同时让公司内的所有数字真实可靠。“一一对应”必须在企业活动中都予与贯彻。出货给客户时,必须开出货单,然后做应收款管理,一直跟踪到回收货款为止。委托运输业送货,或者销售员直接送货上门,手续都一样。按规定,产品移动,必须“一一对应”,随之开出票据。但客户说:“十万火急,来不及开票了”怎么办?我认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正确的财务管理完全是两回事,这两件事必须做好做到彻底。必须建立这样的机制:不管什么情况,凡是物品流动,都要一一对应,开具票据。伴随物品流动、金钱流动的事实,全部要一一对应,开出票据,按照正确的渠道做正确的处理。这件事似乎单纯至极,但他对企
18、业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以前是怎样乱象丛生的就不难理解了。所以操作人员必须养成严谨的习惯,否则违反以下关键性行为将受到惩罚:(一)违反内部商务合同,按照本合同处罚。(二)不开内部采购单和内部销售单或者没有双重确认,就把物品拿走视为“偷盗”。扣除当事人全额考核工资和基本工资的三分之一。(三)错开每单每次扣10分,双重确认时没有发现错误并签字确认的每次每单扣5分。三、出货即意味着完成销售:在制造部门的分之合,产品或半成品一旦按照SST商务合同加工完毕进入出货仓库,即使还没有交付给客户,也算完成销售,计算其销售额。总之只要在指定期限前把货物和传票一起送到仓库就可以了。尽管对外尚未完
19、成销售,但制造部门的分之合无须顾及产品库存。出货方面的事务工作由物流或销售部门负责。分之合之间的交易同样如此。假如分之合A把100个零配件半成品和相关票据交给了分之合B,就要在分之合A的内部销售,在分之合B的内部采购中加上这100个半成品的金额。这种方法等同于现金决算,直观易懂。如果A分之合按照内部商务合同把销售单和产品按时送到,B分之合以各种理由不一 一对应的接受,或者不签字处罚违约附加价值1000元。四、没有库存盘点记账处理:实际上,在单位时间核算中,没有库存盘点这一账目。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和一般的会计手续有什么不同?一般企业里,费用的记账标准不是货品买了没有,而是使用了多少。如上述分之合A
20、和B的例子。如果换做一般的记账方式,首先卖方分之合卖掉100个零配件半成品,到这里和我们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接下来看一下买方分之合,重点不是买了多少个,而是实际使用了多少个。如果当日把这100个全部用掉了,那么计算是不变的。但如果只用了其中的70个,那么只有这70个的金额才能计入当月费用。剩下的30个要作为库存处理。这种做法在把握当月的费用方面是正确的。但对于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员工来讲,根据物品的流动,将这100个全部当做费用会更容易理解。五、购入即视为费用发生:原材料或者辅助材料等物品的采购,原则上都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处理。也就是说,不设库存盘点项目,一旦购入,即视为费用发生,也就是现金
21、本位原则。无论是公司内部分之合之间还是同外部公司之间的交易都按照该原则处理。假设从外部其它公司一下子购入了三个月用量五金件。如果按照一般的会计处理原则,只有用掉的才算做费用,剩余部分用作库存。但按照分之合模式,要全部用做当月费用。在核算表里五金配件一栏中,显示的是这三个月用量的总金额。六、没有自制半成品一项:同样在分之合模式中,每月并不清点半成品。根据一般的会计制度,如果有当月已经开始生产但尚未制造完成的在线产品,其消耗的原材料或者加工费不能计入当月费用,要记入库存。但在分之合单位核算制度下,并不会对自制半成品特殊看待,要一视同仁地根据购入即等于费用发生的原则统计费用,和制造是否完成无关。七、
22、靠双眼进行“库存”“费用”管理:这种做法有几个目的:(一)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可以让现场的领导人更加直观的理解交易。无论是买和卖,都无需考虑库存和盘点,只要根据眼前发生的物品流动和与其对应的以现金本位为基础的核算表就可以进行经营。(二)可以简化各种事务性手续。公司内部各分之合源源不断地从外部采购各种物品,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如果把每笔费用和库存分开分别记账就很繁琐,而全部计入费用可以省掉这些麻烦。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不进行库存管理。而是把库存由会计部门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控制,改为由现场领导人靠双眼进行管理。反过来说,在分之合经营模式下,靠资产负债表管理物品流动,会过于复杂而导致管理跟不上。如果不采
23、取用双眼来看(目视化管理)的做法,很难如实地再现各分之合之间的交易。(三)可以防止过量采购。分之合领导人要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核算,如果采购过量,必然会导致费用突长,核算下跌,所以每月都是按需采购。所以我们坚持的是“买一升原则”,够了“标准”就算,它可以节约库存成本、管理成本、库存利息,同时像我们有些产品是变动剧烈的产品,一个月后式样发生变化是常有的事,过量采购的材料一下子变成滞销的库存,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坚持“买一升原则”可以避免这类风险,也可避免“机会主义”风险。在一般会计制度下,未使用的物品不进入费用,只作为库存处理。因此月度核算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只是库存增加了,这会大大削弱分之合领导人对
24、库存的敏感度。现场员工很难感受到损失,所以就放松了管理。而且他们也会认为不采取措施也不会对经营造成什么影响,长此以往就耽误了库存处理,等到发觉时,库存已堆积如山。八、“库存”正论:所谓库存正论是和我们企业库存历史经验背道而驰的一套正确库存原理、原则,它来源于稻盛先生的52年的实践,并被验证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摘要呈上稻盛先生的看法、做法、观点,以纠正企业之偏差。(一)陶瓷石块论:稻盛先生的京瓷公司主要业务为陶瓷制品,但因为是陶瓷,一旦烧制出来就无法再改变形状,即使在加工过程中再修改也几乎不可能。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库存产品的价值如何评价?比如客户订单是10000个,但考虑到成品率和追加订货时的交货
25、期等问题,生产了12000个,10000个交给客户,剩下2000个作为公司库存,假设1个100日元,那么库存金额200000日元。但是如果客户以后不再生产这种品种,那么这批库存就变得毫无价值,但账上仍有这笔库存,被当做资产,这就脱离了现实,尽管制造过程中花费了成本,尽管是“合格品”,但它已成为“陶瓷石块”。为了建立筋骨结实的企业,不能拥有这样不良资产,这就是稻盛先生所说的“陶瓷石块论”的意思。(二)稻盛先生说:“在京瓷,不要预算制度,需要花钱时,提出书面申请,即时裁决。”在京瓷,原材料采购,每个月只购入当月需要的数量。根据情况,有时不是每个月,而是每天只购进每天需要的量。我称之为“买一升”,并
26、把这作为采购原材料的原则。即使一次买一斗便宜划算,我却坚持只买当前需要的一升。这种想法来自于我小时候的经验,当时我们的家业是印刷和纸袋。工厂就在院子里,有十几名员工,父母与大家一起工作。母亲生性快乐、开朗;父亲为人正直,做事认真,一心扑在工作上。父亲出生在离鹿儿岛市15公里的乡下。那里许多农民亲戚常常肩挑、车拉,把蔬菜拿到附近来卖。傍晚回家时,因为卖剩下的东西再带回家太重,他们一定会顺道来熟悉的人家。他们也常来我家,说声“打扰了”。母亲会道一声“辛苦了”,奉上一杯茶。农人们说:“菜没卖完,带回去也没用,便宜点处理给你。”我母亲心肠好,乐于助人,看乡下人可怜,同情他们,又因为是丈夫乡下来的远亲,
27、更因为东西实在便宜,就会把剩余的蔬菜全部买下。那时我还是小学生,想法很单纯,觉得母亲做了善事。但到了吃晚饭时,瞥见厨房里堆满菜,寡言又认真的父亲发火了:“怎么又买了无用的东西!”母亲也不示弱:“是你远房的亲戚某某的太太,人家特意来的,而且价钱远比城里的蔬菜店便宜的多,你发什么火呀!”我默不作声地吃饭,侧眼看到不善言辞的父亲被顶撞也不出声,心想:“还是母亲讲得对啊”。某个夏天的一日,我从学校回家,看见母亲在院子里挖土,是把很久前埋下的番薯挖出来,番薯已经烂了。她还叫人帮忙,用大铁铲挖掘,她喊道:“哎呀,已经烂得这么厉害!”然后用菜刀把坏的部分削掉,本来很大的番薯很快就变小了。不过母亲仍然很高兴,
28、她把变小的番薯煮了一大锅,放在竹笼里,对我说:“去把小朋友们叫来吧!”我是孩子王,把附近的小朋友都喊来,请大家一起吃那多的吃不了的番薯。小朋友吃饱了兴高采烈的回去了,母亲笑了,觉得又做件好事。这时我才醒悟:“哈哈!我明白父亲为什么发火了,这样的太太或许会把家弄穷的!”从儿时的这些经验中我学到了一个道理:一次大量买进看起来便宜划算,其实不然。人是很有意思的,听别人说“买五升可以便宜”,就信以为真,忍不住就买了五升。东西一多,用起来就会大手大脚,不再节约,不再爱惜。但手头刚刚够用,用起来就会小心翼翼。因此,现在如果只要一升,就只买一升。就这样我懂得了“即用即买”的重要性。记得京瓷创业后我常常向财务
29、部长灌输我的“买一升”理论。但财务部长驳斥说:“你的理论同经营学、会计学的常识背道而驰,全世界哪一本教经营学和会计学的书都是教买便宜的,而不会教买贵的东西。”我也毫不退让:“那样的常识有什么用,不管怎样,请你只采购需要的量。”这样的争论结果,心怀抵触的财务部长只有按照我的指示去做,但是做的过程之中他领悟了:“果然如此!”即用即买,只买当时用的量,看上去买贵了,但员工珍惜使用。因为没有剩余就不需要仓库。不要仓库就无需库存管理,不需要库存利息。把这些成本加起来算,这种做法要经济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即用即买原则”或“买一升原则”,即库存正论。以上是世界500强企业践行的“零库存”或“合理库存”。
30、九、费用和劳动时间的分摊问题:公共部门或者间接部门的费用要根据受益程度分摊给各分之合。如果使用了其它分之合的部件,此部分费用也要转到使用部门。由于分之合数量众多,因此处理此类分摊需要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但如果取消就很难正确把握分之合的核算。既然把经营权下放给了员工,就要让他们了解各项费用的去向和金额。劳动时间也同样,公共部门或者间接部门的劳动时间要由受益的分之合分摊。时间的分摊对管理部门来讲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但出于和费用分摊同样的理由,所有部门都要认真执行。除了准确计算核算以外,此类分摊还有一个目的,即牵制间接部门的费用及劳动时间。由于把费用和时间分摊到了各下属分之合,如果分摊费用或时间大
31、幅度增加,制造部门及销售部门的分之合必然会向间接部门提出强烈抗议。这种体制可以使间接部门时刻处于被监督之下。十、公共部门或间接部门呈现“虚拟”附加值;生产和销售呈现“实际附加值”。部门或者间接部门可以通过述职把此岗位的岗位职责“虚拟”成金额,然后算出该岗位员工的“虚拟”附加价值。而生产和销售可以计算出实际附加价值的岗位,全部按单位时间核算表的实际进行核算,简称为“实际”附加价值。这样的单位时间核算就不仅能激发生产一线、销售一线人员骨子里的积极性,也能大大激发公共部门或间接部门人员的积极性(见虚拟附加价值程序与规则)。十一、劳务费不计入费用:单位时间核算表中不包含劳务费,取而代之的是统计总的劳动
32、时间,来作为计算单位时间核算的分母。费用中不包含劳务费,这在一般的成本计算中属于特例。但这样做有他的理由,因为用金额表示劳务费,反而不利于分之合经营。因为员工工资有差别,如果分之合领导人掌握了员工的工资信息,很容易导致工资高的人被赶走。反之也有可能顾虑这一点而无法处理人事问题。如此必然会阻碍人员流动,进而失去分之合应有的灵活性。同样的时间标准足够用来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单位时间核算注重的是如何让员工付出最大的努力,这和工资高低无关。我们不能让经营活动跟着计算方法走,而是要让计算方法成为促进公司经营的道具。十二、员工不是成本:单位时间核算表示的是分之合成员每小时创造的附加值。换个角度想就是把劳动
33、力看成了利润的源泉,而非单纯成本。人毕竟和机器设备不同,不能算作费用。十三、必须保证单位时间核算高于基本工资:以上想法,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但另一方面员工也必须更加努力的工作,为了维持生计,各分之合至少要保证单位时间核算高于每小时的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并不是员工个人和个别分之合组织员工的平均工资,而是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和前文提到的理由相同,没有必要考核单个员工的工资。所有员工的工资平均值才是衡量公司能否维持下去的基准。假设每小时的平均工资是100元,如果某个分之合的单位时间核算每小时为80元,那领导人必然会受到追究“这个核算值就跟你们每小时送给客户20元是一个道理,你们到底都在干什么?”所
34、以要在公司这统一命运共同体里生存下去,必须争取成为养活他人的一方,而不是靠他人养活的一方。十四、单位时间核算的运用:(一) 提高单位时间核算的三种方法:提高销售(生产);降低费用;缩短时间。单位时间核算=(销售总额总费用)总时间要提高销售(生产),就得多销售、多接订单;要降低费用,就得降低8大费用;要缩短时间就得提高效率。方法很简单,要点也很清楚,谁都能理解,并且也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经济不景气,无法多销售、多接订单,就要把重点放到降低费用,节省劳动时间上。参考费用明细,检查是否买了多余的物品,考虑是否可以改变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分之合成员只要稍稍动动脑筋,然后行动起来,没有任何解决不了的
35、问题。(二) 在任何时候绝对不可以降低生产效率:运用单位时间核算时,切记无论遇到什么境况,都不能降低生产效率。前一段时间国家政策的调整,出现滞销,我们的订单大量的减少。但我们的指导方针是:“提高生产效率需要投入一万分的努力,但是,不能因为现在有了多余的人手,就把原本五个人干的工作交给了十个人去干。五个人的工作只需要五个人,否则辛辛苦苦提高的工作效率就会功亏一篑,又要从零开始努力。”我们应该把多余的人员抽调出来,进行培训、训练等等。同时让留在现场的员工保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争取不让单位时间核算出现回落。(三)以每个单月都盈利为目标:有些行业会有季节性变动,但无论如何要保证每个月都要盈利。每个单月都
36、盈利就意味着在所谓的淡季都盈利,那么旺季就会锅满钵盈。事实也是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在运用单位时间核算时,让亏损部门充分意识到自己部门发生了亏损是个大事,是丢人的大事,是耻辱,是不可饶恕的。在这一点上,绝对不能妥协,要在所有员工中培养一种不实现盈利决不罢休的强烈意志。十五、单位时间核算的特色:(一)简单易懂的数字舞:无论文化层次高低,读书多少,都能读懂单位时间核算表,它就像家庭记账薄一样简单,这是企业的“心跳”,也是企业的“信条”。如果企业失去“心跳”,就像人失去了“心跳”一样,生命就会停止;如果“心跳”出现问题,生命质量就会降低。企业也是如此。所以企业员工靠的都是单位时间核算表和准
37、确及时的数字。各级管理者更是用单位时间核算表进行经营和管理。首先单位时间核算表就像“搜查犬或搜救犬”一样,带领各级管理者直指企业问题的“核心”;其次是能够让各级管理者“准确的把握每一天”。所以历任董事长都要承诺:“单位时间核算表是企业人每天最主要、最核心、第一性工作,无论什么原因,也不允许轻视、废弃单位时间核算表的使用,否则企业将万劫不复。”(二)坚持用金额表示:凡是使用单位时间核算的活动,其目标和结果都是用金额来表示。所有票据,除了数量以外,还标有金额。员工知道的不仅仅是“买了几个”,“生产了几个”,还有“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而且,通过用金额来表示,员工自然会理解哪怕是一个螺丝都是
38、钱的道理。所以员工连利息都应算得非常清楚,闲置一台机器等于支付多少利息大家都很明白,所以很少会让机器停下来。钱是最简单明了的,也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正像网络用语:“我不是人民币,人人都喜欢”一样,人人都喜欢金钱,人人都喜欢用金额表示,人人都认识钱,连不认字的员工都认识钱。通过用金额来表示核算表,领导人很容易感知本部门为公司做出了多少贡献,也会切实感受到自己正经营着一个分之合组织。(三) 基于准确的数字展开比赛:使用单位时间核算,可以不受工作内容的影响,对所有的分之合组织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而且不会出现因为分之合组织人数少而处于不利地位的现象。当然分之合的成绩不仅凭数字来表达,还需要考察具体
39、的经营内容,考察各分之合组织是否在各处的环境下尽了最大的努力。不过,精确的数字必须作为竞争的前提。数字要公布给所有成员,这样可以唤醒员工不想输给其它分之合的欲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各分之合之间也会像参加游戏比赛一样,为实现更多的盈利而努力竞争。(四) 及时统计出核算:在分之合经营模式下,各分之合当天的实绩在第二天就要统计出来反馈给现场。因为现场员工希望马上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再也没有比见到自己提出的改善意见反映在第二天的数字上更令人高兴的事情了。“改善后的效果果然和预料的一样”;“为什么没有效果呢?”;“下次再试试别的办法”等想法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员工习惯了查看每天的业绩数据后,
40、停止数据的反馈,反而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决策层,比任何人都想早点知道自己的经营结果。我们的经营和开车是一个道理,都是越早察觉到危机,就能越早采取措施。单位时间核算制,是产生于现场的管理会计体系,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沿用会计专家们提倡的所谓常识,而是实现“准确的把握每一天的数字”,这一强烈愿望而实现的卓越的管理会计体系。(五) 数据是逐步汇总起来的:单位时间核算卓越的地方不仅仅是速度,还有精确度。速度和精确度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一次统计一个月的数字很麻烦,但一次只统计一天的数字很简单,而且可以保证数字的精确度。只要设计一套次日就可以计算出当日业绩的体系,剩下的就是把每天的数字一步步加上去。这
41、样就可以迅速准确的反馈信息。而且,把每天的数字反馈给现场,有利于员工及时发现错误。但如果是一个月的数字,跨越时间过长,就很难做到这点。(六) 单位时间核算的数据和结算数据密切相连:把各分之合统计的数据简单相加,就可以得出全公司的单位时间核算。实际上我们的月度结算数据和单位时间核算数据几乎完全一致。简单地说,就是从单位时间核算表的利润中扣除劳务费。单位时间核算并不是虚构出来的数据,而是和结算密切相连的。反之如果单位时间核算是和结算不相干的替代品,就很容易引起混乱。(七) 通过数据让每个角落都变的玻璃般透明:由于单位时间核算是各项数据的精确汇总,因此从单位时间核算表的数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经营细
42、节。数据可以按照部门、职能或工厂自由分拆,另外基层动态也可以借助各项数据一步一步传递到决策部门。我们经常听到老板这样说:公司刚成立才几个人的时候,什么我都一清二楚,但现在公司大了,却越来越弄不清了。公司的最高领导人无法掌握公司的动态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能因为这是普遍的问题就听之任之,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会计经常被揶揄为“记分牌”,棒球的计分牌上只显示分数,而不告诉选手怎么办?因此选手不能紧盯着记分牌,而要把精力集中在比赛上。同样道理会计数字只是个结果,更重要的是现场的改善活动。众所周知这和以前的会计优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单位时间核算和记分牌不同,与其说它是计分牌,不如说它是汽车上的仪表
43、盘。司机要高质量的驾驶汽车,必须看到准确无误的仪表盘。我们可以这样问:小偷喜欢黑夜还是喜欢白天?违法乱纪是白天多还是黑夜多?相信大家会异口同声的回答“黑夜。”为什小偷喜欢黑夜,为什么所有违法乱纪行为都是晚上多,因为小偷及其他违法乱纪都想用黑夜掩盖其偷窃行为。也就说一切不清楚、一切黑暗都是违法、违规的基础、温床。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的每个角落都变得玻璃般透明,给违规、违纪、懒惰、没有执行力釜底抽薪。给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一双慧眼,并每人都佩带一副红外线眼睛透视镜。换句话说:水至清无鱼,玻璃般透明就无猫腻。(八) 把数字交给现场去管理,把数据渗透到员工的骨子里:对于各项数据如果只停留在知道的水平上,而
44、不把他渗透在员工的意识当中,这些数字没有意义。所以在包括晨会的各项活动中,到处充斥着数据。把模棱两可的指示转化为明确的目标,不断地重复单位时间核算的各项数据,有助于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九) 把时间渗透到日常经营中:单位时间核算是以一小时为单位,如果能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员工就会自发产生“一小时”意识,比如员工会考虑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加班影响单位时间核算等等。所以要通过单位时间核算把时间渗透到员工意识里。 (十)单位时间核算职能:日单位时间核算是反映职能,月单位时间核算是平衡职能。日单位时间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当天每个部门经营的真实状态,他就像警犬搜查“
45、问题”一样,查出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决策及第二天改进,又叫日清日高。这种“变化但有常”让当事人“心服口不服”;月单位时间核算是让每个月的每天相加,并进行结算,由于每天的核算及时、准确,所以全月相加得出的真实数据,就平衡了每天“变化但有常”的数据,让当事人心服口也服。第四章 双重确认原则本章所述“双重确认”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不仅是财务,它保护所有部门的个人,也保护组织,使企业能健康运行。工作光明正大,在透明的空间中进行,这不但能使工作人员不发生意外事件,同时可以提高业务本身的可信度,保证企业这个组织的健全性。因此,“双重确认”的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彻底贯彻,不可松懈。一、 不让人犯罪的
46、制度设计: 企业文化的根基是“以心为本的经营”。 依靠什么去经营企业呢?可以依靠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其实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心”。人心易变,人心最不可靠,但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也是人心。就是这样,一方面人心具备强大的力量,同时人心也有脆弱的方面,无意中的一念之差,就会让人犯下过错。因此,要贯彻“以心为本的经营”,要保护员工,就要注意到人心脆弱的一面。这是设计“双重确认”制度的初始动机。所以制定这项制度的背景绝不是什么“人不可信”或“性恶说”,恰恰相反,制度之下流淌着的,是对人的关爱之情,是不忍让人犯错的善的信念。诚实的人也难免一时鬼迷心窍。比如稍稍挪用一下公款,事后就还,开始这么打算,后来却因为某
47、种原因还不上了,这样就会铸成大罪。这是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罪过。纵使人起贪念,但在制度上如有切实的防范,这种贪念就无法实现,人就不会陷入犯罪的泥坑。企业中这种保护性的机制设计的越严密,就越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为了不让员工有犯罪的机会,从原材料的接收、产品的发送到应收款的回收,整个管理系统在逻辑上必须有一贯性,如果迁就一个个管理者的“方便主义”,而损坏了系统的一贯性,那么,个别管理者小小的判断失误就会酿成重大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者在会计、资材等管理系统的运行上,因时间或场合不同,而做出了自相矛盾的判断,这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经营的一贯性,这就会造成整个经营和管理系统的崩溃。在这个基本点上,经营者必须严格自律。或许有人认为“双重确认原则”是发现和防止错误的技术性手段,但是之所以制定这样严密的系统,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珍惜人的职场环境。让两个以上的人相互审核、相互确认,由此推进工作。存在这样一个严格的制度,员工犯罪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可以营造一个具有紧张感和生机勃勃的职场氛围。这是一套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机制,只有让这套机制正确的发挥作用,才能在更高层次上的爱和利他的基础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