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疆棉花成为中国舆论的爆点,美西方联动就新疆事务制裁中国和中国的反制裁激化了 双边的情绪。围绕新疆的对立升级很可能刚开个头,中国人要看清
2、这场斗争的实质,了解美 国在如何预设战场,谋划我们应如何粉碎它的如意算盘。新疆是中美博弈点之一,在美方的眼里,新疆议题的发酵空间最大,它的政治谋利线索 也最多。拜登政府上台后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悍然接过了蓬佩奥个人在任职最后时刻强行制 造的“新疆种族灭绝”标签,并且将这一标签正式化,向它的盟友猛推。我们对华盛顿的险 恶用心必须高度警惕。美方在新疆问题上实现了与欧洲盟友的联动,标志着拜登政府联合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的 手腕赢得最初斩获。但他们的野心要比这大得多,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种族灭绝”的罪 名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尤其是推动伊斯兰国家与中国对立,并让它成为伊斯兰国家对外 的主要矛盾,冲淡那些国
3、家与美西方长期的文明对峙。美国当前的着力点是就新疆问题扩大在西方的动员,把尽可能多的国家和企业拉入对新 疆的制裁,促进新疆“种族灭绝”标签的持续发酵,并让这个标签在文化上扩充,就像黑京刑 一样把它刺到中国的脸上。接下来美国就要调动西方的软实力,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 对新疆事态的看法,让这场对华攻击溢出到外交斗争之外,通过一些伊斯兰国家的民间力量 给政府施压,让中国与那些国家的良好关系被釜底抽薪,产生变数。这一切将考验中国的综合应对能力,我们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给新疆局势正名,而相较于 其他辩题,新疆到底有无“强迫劳动”这一辩题有更多硬指标,最有利于中国将美西方的污 蔑驳倒。
4、新疆棉花不仅质量好,而且非常干净,符合人权道义的所有标准,我们完全可以证 明给全世界看。西方很多服装巨头在华盛顿的压力下曾表示与新疆棉花切割,这对我方不利,但争取扭 转它们的态度,包括促使BCI重新定义新疆棉花,又成了我们打赢这场斗争的现实抓手,远 城下已昏黑矣,坚欲入城。余传令:敢辄开门者斩!竟俟明乃入。初十日,上御崇政殿,宰 执起居讫,升殿奏事。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 *大臣赴军前议所以和者。上顾宰执,未有对者。余因请行,上不许,曰:“卿方治兵,不可。” 命李税奉使,郑望之、高世则副之。余留身问所以不遣之旨,上曰:“卿性刚,不可以往。” 余对曰:“今虏
5、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然所以和者,得策则中国之势遂安,不 然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惧李税柔懦,恐误国事也J因为上反复具道所以不 可割地,及过许金帛之意。以谓金狄之性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段,以为之谋,必且张大声 势,过有邀求,以窥中国。如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彼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 一切与之,彼知中国无人,益肆觊觎,忧未已也。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 上颇以为然。余退,巡历城中,因乞宰执分提举四壁,上命蔡淋分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而 李税是日至金人军中,果辱命。斡离不者,南向坐。税、望之等,北面再拜,膝行而前。斡 离不遣燕人王泗传道语言,谓都城破在顷刻,
6、所以敛兵不攻者,徒以上故,存赵氏宗庙,恩 莫大焉。今议和,须犒师之物: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百万匹,马、驼、驴、 骡之属各以万计。尊其国主为伯父。凡燕云之人在汉者,悉归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质,乃退师。出事目一纸,付税等达朝廷。柳唯唯,不能措一词。 金人笑之,曰:“此乃一妇人女子尔。”自是有轻朝廷心。(节选自李纲靖康传信录,本书记载了 “靖康之变”前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 /所以和者B.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
7、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 议所以和者C.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 /所以和者D.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 议所以和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申,文中指未时和申时,古人用地支命名时辰。未时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下午三点钟到 五点钟。B.宰执,宰相与执政官合称,是宋元时期的政治概念。在宋代,宰执在官场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C.中国,在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时人谓黄河流域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8、, 亦称中原。D.北面,古代君王面南背北而坐,臣子朝见君王时要脸朝北面,后多以“北面”来指代臣 子的地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金军来犯,李纲率兵力守,士气高昂,迫使金军退师讲和;金使者执意傍晚入城, 被其坚决回绝。B.李纲主动请缨担任议和使臣,却被皇帝以“方治兵” “性刚”为由拒绝,但他仍然为皇帝 建言献策。C.为加大议和筹码,李纲加强城池守备,同时李税据理力争,但因其柔懦,终使朝廷受辱, 被金轻视。D.金人在议和当中居主导地位,不仅提出割地赔款、扣押人质的条款,还要求宋朝在地位 上尊崇金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9、)(1)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上颇以为然。(2)所以敛兵不攻者,徒以上故,存赵氏宗庙,恩莫大焉。14 .简要概括作者对当时与金国议和之举的认识。(3分)【答案】10 . B11 . A12 . C13 . (1)首先坚定立场(或确定策略),然后才能顺利应对(当前局面),在国家存亡的 关键时刻,希望陛下审慎定夺。皇上认为我说的很正确。(2)之所以收兵不进攻,只是因为皇帝的缘故,保全赵氏皇家宗庙,对宋朝的恩惠很 大啊。14 .敌我力量不均等,不得不议和;议和必须策略得当,否则祸患无穷;金借议和探我虚实态度,我们应策略得当;金与燕勾结,虎视眈眈,窥视中原。(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解
10、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请使者入宫回答问题,使者拿出斡离不的书信献上,说向中原进兵的原因, 又听说皇帝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愿意再次讲和,请求派遣大臣奔赴两军前线,讨论议和的 办法。“入对”是个固定词组,指入宫回答问题,不能断开,排除CD。“大臣”是“遣”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未时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错误,未时为下午一点到三点,申时 才是下午三点到五点。故选Ao17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 “同时李税据理力争”错误,根据原文“校唯唯,不能措一词”,可见他并未据理
11、力 争,而是唯唯诺诺,不敢说出一个反对的字。故选Co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定”,坚定立场;“应”,顺利应对;“机”,关键时刻;“审定”,审慎定夺;“然。 正确。(2) “所以,的原因;“徒。只是;“以故”,因为的缘故;“存”,保全; “恩莫大”,没有大过它的恩惠,即恩惠很大。1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今虏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知,敌强我弱,所以议和势在必行; “得策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祸患未已”可见,作者认为要想让中原安定,必须要策略得当, 否则祸患不会停止;“所以不可割地,及过许金帛之意。以谓金狄之性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脍,
12、以为之谋, 必且张大声势,过有邀求,以窥中国”“如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彼当戢敛而退;如朝 廷震惧,所求一切与之,彼知中国无人,益肆觊觎,忧未己也”,作者认为金人一定会故意 借议和漫天要价地提出各种过分条件,用来试探中原虚实,如果朝廷应对得当,金人就会收 敛,如果朝廷被他们震慑住,他们就知道国内空虚,从此更会觊觎侵略了。此外,金人与燕人相互勾结,始终觊觎中原,后患无穷。参考译文:这一天,叛贼进攻陈桥、封邱、卫州等门,而酸枣门情势尤其危急。贼人的箭集中射在 城墙上犹如刺猬毛,士兵也有中箭受伤的,全都给予了优厚的赏赐。皇帝派遣宦官前来慰问 犒劳,降下亲笔所写的褒奖谕令,赐给士兵们内库酒、银碗、彩
13、绢等来颂扬他们的勇敢,将 士们个个都欢呼不已。从卯时到未申时间,杀了几千贼子。贼人知道守城官兵有所准备,不 能够攻破,于是退兵。于是派遣使者跟随李邺请求议和,到达城墙下天色已经昏暗,坚持想 要进城。我传下命令:敢于这就开门的人当场斩杀!最终等到天明才能进城。初十那天,皇 帝驾临崇政殿,宰执起居结束,上殿奏事。请使者入宫回答问题,使者拿出斡离不的书信献 上,说向中原进兵的原因,又听说皇帝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愿意再次讲和,请求派遣大臣 奔赴两军前线,讨论议和的办法。皇帝看向宰执,没有一个人可以对答。我于是请求自己 前去,皇帝不答应,说:“你刚开始掌兵,不能去。”命令李杭接此使命,郑望之、高世则做
14、他的副手。我留下来询问不派遣自己的本意,皇帝说:“你性子刚烈,不能前往。我回答说: “如今敌人正是士气锐利的时候,我们的大军尚未集结,不能够不议和。然而议和的办法, 策略恰当那么中原的情势就能安定,不恰当那么祸患就不能停止。社稷宗庙的安危,就在这 一次上!我担心李桃性格过于柔顺懦弱,恐怕他耽误了国家大事。”于是就向皇帝反复详细 陈述不可以割让土地以及不能过多地答应给敌人金钱布帛等财物的原因。因为他认为金人本 性贪得无厌,又有燕人的狡诈,趁着这次议和为自己谋划,一定将要大张声势,过多地要求, 来窥视中原。如果朝廷不被他们声势所动,安排得当,他们一定会收敛而退;如果朝廷被他 们的声势震慑惧怕,他们
15、所要求的一切都给了他们,他们就知道中原无人能够抵抗他们,就 更加放肆觊觎中原了,忧患就无法停止了。首先坚定立场(或确定策略),然后才能顺利应 对(当前局面),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陛下审慎定夺。皇上认为我说的很正确。我 退朝后,在城中巡逻,于是乞求宰执分提举四壁,皇帝命蔡淋分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而李 杭这一天到了金人军中,果然有辱使命。斡离不面向南方而坐。李柳、望之等人面朝北方拜 了两次,膝行向前。斡离不派遣燕人王泗传话,说都城顷刻间就会被攻破,而收敛军队不攻 击的原因,只是因为皇帝的缘故,想要保全赵家的宗庙,恩惠比什么都大。如今议和,一定 需要犒劳军队的物资: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绢、
16、彩各一百万匹,马、驼、驴、骡之类 的各以万计。尊奉他们的国主为伯父。凡是留在汉地的燕云之人全都归还给他们。割让太原、 中山、河间三镇土地。又用亲王、宰相作为人质,才肯退兵。拿出一张事物目录,交给李桃 等人传达给朝廷。李杭只能唯唯诺诺,不能说出一个字。金人嘲笑他,说:“这人是一个妇 女罢了 J从此就有轻视朝廷的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T6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本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此时作者任鄂州
17、转运留后。源中丞,诗人的朋友,此时被 贬于岳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被身边景物触动,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的友人。B.颈联通过听觉、视觉等描写了孤独凄寒的意境,衬托了诗人的悲伤心境。C.尾联劝慰源中丞,以同情友人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人生遭际的写照。D.本诗是触景感怀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同情,抒情直白,语言整饰而流畅。16.本诗颔联手法纯熟,画面精美,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15 . D16 .由近及远。诗人先写眼前夕阳中暮归的鸟儿斜飞渡江而去,然后写洞庭湖水浩浩 荡荡,似与远不可及的天边连在一起。一近一远,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
18、的画面。 由实及虚。诗人于汉口观赏夕阳美景,想象着朋友所在的洞庭湖烟波浩渺,一实一虚,一个 身在汀洲而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闪现在其间。融情于景。暮色中斜飞的江鸟牵引着诗 人的愁思,顺着眼前的秋波与远方浩荡的洞庭湖相连,形成诗人凝视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 美感,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解析】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D. “抒情直白”理解错误。本诗运用典故,用贾谊被贬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被 贬的不平。故选Do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能力。“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意思是“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 侧身奋飞;洞庭
19、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这里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 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一一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 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这是实景;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 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这是虚景。由此可知,颔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一近景,一 远景,由近及远,这是从空间角度赏析。夕阳飞鸟着一 “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 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这是从遣词造 句的角度赏析。同时,诗句融
20、情于景,将艺术美感与作者的强烈思绪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 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 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两句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 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2)苏轼的江城子中写作者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的两句是“,(3)老子四章中“, ”两句说明了做事情要未雨绸缪,防患于
21、未然的 道理。【答案】可怜楼上月裴回(或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裴”“妆”“惟”“未”“治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涓滴细流,终汇江海。无论是 的辉煌瞬间,还是默默无闻的漫长坚守,那些的动人故事,让温情得以传递、精神得以传承。事实上,无远弗届的网络世界里, 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千奇百怪的搞笑段子、博人眼球的出格表现,反而是信念的 坚守、灵魂的触动、精神的洗礼。正是那些或勇敢、或执着、或善良、或奉献的
22、人或事,_ 着可爱中国、青春中国、可亲中国、魅力中国的点点滴滴。每个人出一份力,国家就能汇聚起 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努力向前,民族就能迈出势不可挡的复兴步伐。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是关于温暖与爱的聚集地,也理应成为正 能量的发散地。展示一批有传播力的网络正能量作品,团结一批有创造力的网络正能量作者, 树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正能量榜样,有助王渲染强信心鼠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氮IL建 立道德观念和精神修养的“网络风向标”,让更多人将向上向善的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惊天动地感人肺腑诠释排山倒海B.惊天动地声泪俱下解释波澜壮阔C.惊心动
23、魄声泪俱下诠释排山倒海D.惊心动魄感人肺腑解释波澜壮阔.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助于渲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氛围,标注道德观念和精神修养的“网络风 向标”,让更多人将向上向善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B.有助于营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氛围,建立道德观念和精神修养的“网络风 向标”,让更多人将向上向善的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C.有助于渲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氛围,建立道德观念和精神修养的“网络风 向标”,让更多人将向上向善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D.有助于营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氛围,标注道德观念和精神修养的“网络风
24、向标”,让更多人将向上向善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9 .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分)【答案】18 . A19 . D20 .反复。突出强调了互联网作品对正能量的重视与弘扬。排比。运用三个结构相 同的短句,起到了增强语势、强化感情的作用。【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惊心动魄:形容使 人惊骇紧张到极点。语境是说声势浩大”的辉煌瞬间”,应用“惊天动地,排除CD。第二空,感人肺腑:形容使人内心深深感动。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苦、激动。根据故 事让人感动的语境,应用“感人肺腑”,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中学 上学 第一次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