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O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2、,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 .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B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稍稍宾客其父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泯然众人矣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稍稍宾客其父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泯然众人矣立就:立刻完成宾客:客人扳:通“攀”,牵,引泯然:消失7 .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子墨子解带为城 8 .或以钱币乞之以其境过清C.余闻之也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贤于才人远矣躬耕于南阳 8.以下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A.文题中的“伤”字,有哀伤之意,说明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
3、的叹惜之情。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刻画出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C.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D.作者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天资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即写了 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 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
4、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 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1 (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 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到达要求。像他那样天14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因为内心有足 以快乐的
5、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总分值2 分)15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 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总分值3分)【参考译文】【甲】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
6、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1 (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2013湖北鄂州)伤仲永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
7、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泯然众人矣(常人)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7.选出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
8、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选出以下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9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伤仲永借事说理,
9、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10 .选出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 A.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B. “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C.伤仲永结尾局部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D.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表达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 【参考答案】6. B 7. D 8. C 9. B 10. A【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
10、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1 (池已经)才能完全消
11、失,成为 普通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 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到达要求。像他那样天 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 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2013广东佛山)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12、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蝌,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8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即书诗四句(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 (3)从先人还家 *19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2分)(1)父利其然也。(2)余闻之也久。2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以钱币乞之。(2分)(2)不能称前时之闻。(2分)21 .填空。(2分)(1)文中与方仲永“世隶耕”相照应的句子是“。(2)文中写他人对方仲永非凡才能的反响是通过“父异焉”
13、和“”表现出 来的。22 .题目中的“伤”字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为什么而惋惜呢?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8 . (1)写(书写) (2)拜访 (3)跟随(跟从)19 . (1)父/利其然也。(2)余闻之也/久。20 . (1)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或(有的,有的人);乞(求,索取,这里有 “花钱请”的意思)(2)(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称:符合;闻:名声)21 .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答“未尝识书具亦可)(2)邑人奇之22 .为天才的天折而惋惜;(为方仲永才能衰退而惋惜)为仲永的父亲“不使学” 而惋惜;为仲永遭到世人的捧杀而惋
14、惜。(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
15、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1 (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2013湖南常德)【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
16、矣。”(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 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那么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 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假设际泰者。(选自明史)【注释】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 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经生 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23 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
17、项为哪一项()(2分)A.借旁近/与之B.余闻之/也久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24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取而疾走(走)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名)*25 .翻译(4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26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5分)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乙文中陈际泰小时 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却能“(用原文语句填空)(2 分)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9.(2分)B10. (4分)(1)通“攀”,牵,引(2)相当,相称(3
18、)跑(4)闻名,知名(每 小题1分)11. (4 分)(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 的大意。(每题2分,翻译准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12. (5分)(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经生举业之富,无假设际 泰者”亦可)(2分,每处1分)(2)例如: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 最终学有所成,(1分)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分)(只写启示给2分,只写事例给1分;写出启示,只联系“方仲永”或“陈际泰
19、”事例 的给2分)【参考译文】【甲】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
20、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1 (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乙】陈际泰,字大土,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 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己经磨灭变 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 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 看见了,很生气,催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 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
21、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 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到达了万首。读 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2013福建三明)伤仲永(节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7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每词1分,共3分)(1)世隶耕隶:*(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8 .将以下
22、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I)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译:(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旬。译:9 .下面对课文的分析辉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段中对方仲永“世隶耕”这一介绍,为后面写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 有可观者”作铺垫,以衬托其天赋。B.本文以叙议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泯灭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c.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的教育与自身的学习有关。D.仲永之父的做法,对方仲永的成长并无阻碍,关键是方仲永自己是否认真地去求 学了。【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
23、)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012贵州黔东南)【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其文理皆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仲永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3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