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docx





《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论语读后感1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
2、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比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论语读后感2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
3、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
4、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
5、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论语读后感3一、孔子的孝心观有一天,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什么是孝?”“孝就是顺”妈妈说。”那顺又是什么呢?”我追问妈妈。妈妈回答我:“就是父母命,须顺承。”我伸出三个手指说:“我觉得孝有这么三层意思:养活父母:要养活父母,不养活父母,怎么能算上是孝呢?”“对,那第二层呢?”孝敬父母:“要对父母尊敬。乌鸦,狗,猫这些动物都懂的孝的第一层意思,但是作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的话,跟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就像论语里有一条讲: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子游问
6、孔子孝顺父母的道理,孔子说:“现在的人以为能养活父母就是孝了。其实,就连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对父母没有敬意,那又有什么用呢?”“哦,原来是这样。”妈妈继续鼓励地看着我,等我说第三层意思。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其实在论语里还有很多关于孝的提法,比如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再比如说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些就是第三层意思,按照至圣先师孔子的说法来解释了。”“那什么是色难?”妈妈追问我。“色难就是心难,比如你特别想做一件事,对父母欣悦喜色的说还挺难,而你为什么这样,不就是心难吗?”哦,原来孝有这么多的意思啊,和父母好好说话,也是孝心的
7、表现呢。”在母亲节的前一天,我和妈妈谈了“孝”是什么,我觉得“孝”不只是要说在嘴边,更要落实到行动上。我的行动就是在母亲节这一天我给妈妈做了一盘菜,妈妈非常地开心。二、孔子的衣食观孔子活了七十多岁,这在古代是很少见的。从论语中我发现孔子非常注重饮食与穿衣,我觉得他的长寿与他的衣食观有很大的关系,那他对衣食到底有多讲究呢?先来看一看孔子是怎样注重饮食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由此可见孔子非常讲究食物的卫生:不吃坏掉的肉,不吃颜色变坏了的东西,气味不好,也不吃,没到时候,还不吃。孔子还非常讲究食物的美和味,比如说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8、。肉割的不好,不吃。没有合适的酱料,不吃。读到这段的时候,我不太赞同孔子的观点。肉割的好不好,吃进肚子里都是一样的啊,怎么能扔掉呢?古代有些食物都会配有有特殊的酱料,但是如果你想试试新的吃法呢?比如现在的糖醋里脊、梅菜扣肉、水煮肉片.再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味,不符合你的口味,还可能符合别人的口味呢。我觉得这样的讲究有点过了。再看孔子说的穿衣。论语中说: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不用近乎黑色的颜色镶边,红,紫不能用来做内衣的颜色。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在夏天,如果穿内衣的话,一定要露出一点点。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孔子的穿衣观放在现代也
9、是很时髦的,不仅有颜色搭配得当,还要舒适合体由此可见,孔子的衣食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部分,身为现代人,我觉得读论语,对孔子的思想既不能全都接受,也不能全都否定,有用的合理的,我们就学习接纳,不恰当的,我们也不要因循守旧,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是现代人,不是古人。三、我看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又名颜渊,鲁国人,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喜爱的学生。颜回是个贤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颜回真是贤人啊,他每天只吃一碗饭,喝一碗水,每天住在陋巷,别人忍受不了的事,他也能忍受。”可见颜回安于贫困
10、,自得其乐,自有其值得尊敬的崇高品质。颜回修养很高。论语里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是指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我觉得颜回这一点太厉害了,人难免要犯错误,但能做到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也很难。还记得我有一次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睡得很晚,第二天起床眼睛睁不开,头也疼。但是等休息好了,就还想玩游戏,只不过再不敢熬夜了,我还要向颜回多学习。从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出颜回好学且聪明,知道一件事能推知十件事。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英年早逝非常令孔子伤心,也让后人感叹。我读论语,觉得颜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读后感 范文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