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挚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挚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当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挚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挚友得救了。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相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视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2、。 教学重点 1.相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挚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索。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状况。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出示生字,学生沟通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其次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挚友玩。 他跟几个小挚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
4、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望见一个小挚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挚友怎么样?(指导用焦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挚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
5、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开心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爱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方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挚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用劲砸 其次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
6、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挚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视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视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爱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探讨、积累,再大组竞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沟通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人教
7、版一年级下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当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化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惊慌,镇静机灵才会想出好方法。 【导学目标】 1、相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细致视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实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惊慌,镇静机灵才能想出好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质。 【导学重难
8、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相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视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解并描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
9、上有个个小挚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指名读,深化地思索:你读懂了什么? 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这段,思索:正值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当心”是什么意思? 绽开想像:
10、这个小挚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为什么焦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急呢? 用焦急的心情练读。 小组内练读后,全班沟通。 在这么危急的状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思索:小挚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惶? 练习朗读,读出惊惶,胆怯的语气。 小组内练读。 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一个小挚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探讨。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索:司马光的表
11、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探讨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小组探讨: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再读这一段,思索“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指责他吗?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自己读读这段。思索: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状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其次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
1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探讨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沟通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嬉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细致视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学生仿写、描红,老师相机指导。 老师进行评价,并刚好激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
13、总结: 司马光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挚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挚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当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挚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挚友得救了。 苏教版其次册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挚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挚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当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挚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
14、他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挚友得救了。 语文S版第一册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挚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挚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当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挚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挚友得救了。 一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状况,镇静、英勇、坚决救人的品质。 3、培育学生创建性的思维
15、实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日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解并描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深化地思索;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图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6、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索:正值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当心”是什么意思? (2)绽开想象:这个小挚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焦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急呢? (4)用焦急的心情练读。 5、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思索:小挚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惶? (2)练习朗读,读出惊惶、胆怯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落,思索:司马光的表现与
17、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挚友说句话。 (3)探讨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探讨: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5)再读这一段,思索;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指责他吗? 三、发散思维训练 假如你在场,你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状况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深厚的爱好。司
18、马光是我国宋代宏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爱好,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镇静、机灵、英勇、聪慧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肯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识,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识,读中感悟,读中思索。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探讨: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挚友说句话。 2、假如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方法救那个小挚友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状况应如何去做
19、呢?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索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实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留意培育学生的口语表达,留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晰,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灵、英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相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洁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分,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富含情趣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 教学难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马光 一年级 课文 司马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