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公开课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课堂教案 中学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尝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 过程与方法 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思维活跃,能主动回答问题,总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但作为美术生,部分学生基础学问不够坚固,对诗歌鉴赏的方法驾驭不够,所选的课堂拓展练习典型、难度不
2、高,会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品尝语言,领悟情境 教学难点鉴赏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咏怀古迹(其三) 一、导入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闭月”讲的是貂蝉拜月,月亮都躲起来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花都羞涩地低下头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鱼儿望见她遗忘了游水,慢慢沉入水底的故事;那“落雁”呢? 汉元帝年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宁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恒久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这个倾国倾城
3、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传闻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立刻的这个漂亮女子,遗忘摇摆翅膀,跌落地面。“落雁”故此而来。现在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漂亮。 唐大历年间,诗圣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日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找寻答案。(板书)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刘备)庙、武侯(诸葛亮)庙,都是借古迹来抒发诗人
4、的心怀。(其三)究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怀呢?进入诗歌。 三、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至少两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听示范朗诵,正音,明节奏,品情感。 3、比照注释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情感。 4、学生齐读诗歌,检查效果。 四、赏析诗歌(我们已经反复朗读了诗歌) 1、诗歌是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中,你最喜爱哪一联?你认为哪一联最精彩?请同学们跟四周的同学探讨共享自己的想法。 (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5、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化之姿。写出了阔大壮丽雄奇的景象。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宏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谐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旺盛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闻,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 其一: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
6、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白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毅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2)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赏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一去”,生不能归;“独留”,永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对比剧烈。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芜冷落,在色调上形成显明的对比。 “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说明: “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大漠昏
7、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怜悯。 “连”和“向”将时间空间加以连接,强化了悲剧性。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的孤独之情。(3)颈联: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赏析:靠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相识昭君漂亮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按图召幸,丧夫落泪痣,青春貌美,娴雅大方,揭示悲剧的缘由。) 释“省识”“春风面”“环珮”。“省识”:注释纷纭,有读作shng,作“减”“少”解;也有读者xng,作“辨识”解。作无论哪种读法和解法,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春风面”写昭君颜容之漂亮。“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
8、,用来借代昭君。 “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剧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4)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常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很多人怜悯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亲密难分了。“论”:诉说。 2、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
9、的漂亮,而这首诗当中,杜甫读出了昭君的心事。(怨恨)这也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也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合点,经常是诗中精炼传神的词语,你发觉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了。 提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宫里的皇后)可以说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日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当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华蜜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 明确:(千载之怨) 王昭君遭受: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 (一怨:远嫁朔漠,家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10、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评论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特别思念家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家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终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无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苦痛,也足以摧折人心! 五、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1、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言志,作为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这首诗中表达
11、了他什么样的志向和愿望呢?在这里我们还要用到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 背景介绍: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一生,也未得一展理想,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大历元年,杜甫流寓夔州,这一年他55岁。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是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国家动荡。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受跟昭君太相像了:我们不妨来比照一下: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画图省识,远离
12、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厚怨恨)(一生漂泊,功业无成)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厚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2、背诵全诗(我们反复朗读了诗歌,也赏析了诗歌,争取立刻就背诵下来) 齐声背诵,表现诗人的怨恨之情。 六、回顾学习这首诗歌的过程,明确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这首诗通过咏诗怀古来抒发内在的情感。这样的诗叫怀古诗。这节课要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来明确咏诗怀古诗的特点及其及基本的鉴赏方法。
13、 (补充: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巡游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务,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务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就是要知人论世,这是鉴赏诗歌的很重要的方法。) 1、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概述其悲剧一生,揭示其悲剧根源,点明昭君之怨。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家乡,境况和昭君相像,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2、鉴赏怀古诗的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看法?(体悟感情) (
14、3)、这种看法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借古讽今) 3、怀古诗的形式标记: 或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4、内容特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 5、思想情感:感慨身世、感伤兴衰、勉励警戒 八、拓展训练 1、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如今惟有鹧鸪飞。 注:鹧鸪(zhg):鸟,啼声哀怨凄切。 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试加以分析。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详细的景物,作了显明的对比,写出了人事的改变,盛衰的无常。
15、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巡游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闻名事务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战胜,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真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务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详细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状况。歼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
16、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溢了成功者的喜悦和傲慢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妙的时间和景象,不肯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特别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妙、喧闹、快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成功、威猛、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
17、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改变,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照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主动意义。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详细的景物,作了显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殊深切。一般地说,干脆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喧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比照极为剧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支配。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支配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
18、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特别有力气,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他让我们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九、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歌 2、课后赏析李商隐的马嵬 一、导入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闭月”讲的是貂蝉拜月,月亮都躲起来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花都羞涩地低下头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鱼儿望见她遗忘了游水,慢慢沉入水底的故事;那“落雁”呢? 汉元帝年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宁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恒久和好。在一
19、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这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传闻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立刻的这个漂亮女子,遗忘摇摆翅膀,跌落地面。“落雁”故此而来。现在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漂亮。 唐大历年间,诗圣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日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找寻答案。(板书)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刘备)庙、武侯(
20、诸葛亮)庙,都是借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心怀。(其三)究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怀呢?进入诗歌。 三、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至少两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听示范朗诵,正音,明节奏,品情感。 3、比照注释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情感。 4、学生齐读诗歌,检查效果。 四、赏析诗歌(我们已经反复朗读了诗歌) 1、诗歌是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中,你最喜爱哪一联?你认为哪一联最精彩?请同学们跟四周的同学探讨共享自己的想法。 (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
21、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化之姿。写出了阔大壮丽雄奇的景象。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宏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谐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旺盛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闻,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 其一: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其二
22、,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白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毅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2)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赏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一去”,生不能归;“独留”,永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对比剧烈。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芜冷落,在色调上形成显明的对比。 “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说明: “黄”漫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咏怀古迹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杜甫 诗三首 咏怀 古迹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