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汇总(二)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汇总(二) 爱莲说1基础学问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文言词语u常规词语【蕃(f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漂亮而不端庄。【植】立。【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u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屹立的样子。1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给予莲以美妙
2、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行?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明哲保身,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看法?遗世独立,决不同流合污的看法。7“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明哲保身的品行。9作者不愿隐逸,也
3、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明哲保身、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明自己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写菊表明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看法,写牡丹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看法。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看法: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
4、独立不移,恒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妙品德。2)文中比方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名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名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方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
5、,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缘由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当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宠爱哪一种花?说明宠
6、爱的缘由(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同流合污,且不畏寒冷,坚毅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明哲保身,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陋室铭1基础学问文
7、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来宾。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言词【名】出名,闻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实,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
8、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方,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安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子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自若。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
9、可知室主子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子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子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理想,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子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纳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方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10、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方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充溢。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快乐。3.从文中
11、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主动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主动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爱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爱的缘由。(略)三峡1基本学问*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具体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
12、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闻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逝【词类活用】乘奔御风飞奔的马素湍绿潭急流的水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假如不是。自,假如。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值。夜分半夜。荣茂密。峻高而陡峭。良多许多。良,很。属(zh)引连绵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ng)上。沿顺流而下。溯(s)逆流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