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docx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燕子过海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晴、朗、航、疲、倦、伏、板、休、益、坚”10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晴、朗、航、伏、休”5个汉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 读好文中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途。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终一句话,试着背诵课文2、3节。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燕子不怕困难、坚毅执着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10个生字,并适时巩固汉语拼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听写句子,读好重点句,背诵2、3
2、节课文。 3.通过一些参考资料、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感受燕子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燕子在海面飞行图:这是小挚友们熟识的鸟燕子 2.看图,请用上“燕子”一词说话。 3.那么燕子有多大?那么谁见过大海,海有多大? 4.补全课题,齐读。 5.学生沟通: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课文 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边读边圈诞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选择沟通自己的识字好方法。 2沟通自学状况。 (1)出示词语(带拼音): 晴朗航行疲乏伏甲板休息益鸟坚毅 学生多种形式读词语,如有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正音。 (2)
3、记字形。重点指导“倦、益”。 三再读课文,读懂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发觉读错的地方自己刚好订正。 2.指名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索:燕子为何要飞过海?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3.出示句子,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啊飞啊 指导读句 (1)自由尝试读 (2)示范读 (3)学生挑战读 并让学生像小鸟一样飞。理解“疲乏” 4.是阿,燕子要飞过一望无际的大海是很疲乏的,假如你是小燕子,飞得那么累,会怎么样? 5.再读2、3节,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写燕子太疲乏了?指导理解“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为什么不用“飞下来”而是“落下来”;“伏在甲板上”做动
4、作理解“伏”;“再也飞不起来”。这些说明燕子太累急着下来休息,有的甚至死了。试着读出燕子疲乏的样子。 6.指导背诵2、3节。 7.齐读4、5节,边读边想:燕子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他们不累吗? 8.出示句子: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毅地飞着,飞着 指导朗读,体悟展翅起飞的燕子面对困难表现出特别坚毅的意志。 9.说话练习 燕子是那么英勇,那么坚毅,假如这时你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去的燕子,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嬉戏巩固,总结全文 1.抽读生字卡片 2.抽读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导描红“晴、朗、航、伏、休”。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城和运输河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
5、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输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输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输河吗?(运用课件) 初读指导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相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状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稀奇景呢? 讲读 比较: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望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终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
6、、学习课文其次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视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比作(),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输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几倍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几倍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几倍”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 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通过视察、操作、探讨等活动,提高问题解决的实力。 4. 通过同桌合作探究、小组沟通等形式,提
7、升合作学习的实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沟通、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理解“几倍”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日,小胖他们去秋游了,看看他们去了哪?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 依据信息,提出问题 依据这些数量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依据回答出示三个问题: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大象的头数是长劲鹿的几倍?大象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 揭题:其实,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一起探究的数学问题-“几倍”。 2、 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同桌合作,用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第一个问题。 全班沟通: 圈一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依据回答媒体演示) 摆一摆:你能上来摆给大家看吗?一边摆,一边说想法。 有没有小挚友能用一个算式来解决的呢?(依据回答板书算式 62) 3、 理解算式的含义 (1)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要求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也就是要求6是2的几倍,或者说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算式62来计算。 (2)62等于几?(完整算式) 算式里的6、2、3分别表示什么? (3)“倍”并不是一个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是后面不写单位。 4、 用除法算式解决求“几倍”的问题 同桌两人各选一题,先说算式,再说算式中各数字表示什么。 (1)沟通问题2。这里是把什么看作
9、了一份?老师再用圈一圈来验证。谁来说怎么圈? (2)沟通问题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 归纳总结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视察一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和算式,你们有什么发觉吗? 总结:其实刚才我们提的这三个问题,都是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老师统计了上海市9月的天气状况(晴天18天,多云9天,下雨3天)。 晴天的天数是多云天数的几倍? 多云的天数是下雨天数的几倍?(独立完成) 全班沟通。 自评:两题都对得,书写端正的得。 除了这两个问题,你还能再提一个类似的问题吗?怎么列式? 小结: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肯定要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才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2、 老
10、师还想带大家去面包房里找找关于几倍的数学问题。 出示: 蛋挞(6个) 草莓蛋糕(3个) 面包(9个) 20元/盒 15元/盒 5元/盒 看懂价格信息。 提一个求几倍的问题,并把算式写在学习单上。 小组内沟通。(出示沟通要求) 全班沟通。 小结:我们不仅能依据相关的价格信息,找出价格之间的倍数关系,还能依据每种商品的数量,找出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小组评价:说得正确、完整得,听得仔细得。 四、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日的表现满足吗?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倍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倍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明确倍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1、。 2、会看图并依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用乘法算式正确表示。 3、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实力,视察与比较的实力。 4、初步体验数学简洁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1、相识倍,理解和驾驭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一份数的确定。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授引入 1、 课前练习 师:填一填 (1)2+2+2+2+2 表示( )个( ) 乘法算式( )( ) (2)8+8+8+8 表示( )个( ) 乘法算式( )( ) 生回答。 小结:5个2就是52、4个8就是48。 2、 情境引入 师:细致视察,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1艘黄船,2艘绿船,3艘红船,一
12、共有6艘船。 生:每艘船上都是3个人。 生:绿船的人数是黄船的加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来学习的“倍” (出示课题) 二、 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 师:我们来细致视察这些小船。 (1)出示:黄色船 师:黄船有一艘,船上有3个小挚友,我们就可以将黄船上的人数看做1份。也就是有1个3,所以,黄船上的人数用算式表示成:13=3。 1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1倍。31=3(人)。 (2)出示:绿色船 问: 这里有几条船?每船几个人? 每条船上的人数和黄船上的人数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绿船上的人数看成几份呢?是几个几? 生:看成两份,每份3人,2个3。 师: 绿船的人数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3=6(人
13、) 一艘船上的人是1份,2艘船就是2份,也就是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的几倍? 生:2倍。 师:也可以说成3的2倍。算式也可表示成32=6(人)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2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2倍。绿船上的人数:23=6(人)或者32=6(人)。 (3)出示红船 师:还有红色的小船。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样子,说说看,红船上的人数是几份,几个几是几的几倍呢?小组合作一起试一试。 汇报沟通 强调:3个3和3的3倍的乘法算式都是33。 师:请小挚友细致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学生汇报。 小胖总结:4个3就是3的4倍。 5个3就是3的5倍。 6个3就是3的6倍。 熊
14、猫总结:几个3就是3的几倍。 师:那么你能说一说划船的总人数是几的几倍吗? 生:总共有6条船,每条船有3人。一共有6个3,划船的总人数是3的6倍。一共有18人在划船。 小结: 几个3就是3的几倍。 算式表示:几3或者3 几。(板书)注:上下对齐。 探究二: 师:请小挚友们独立完成书上19页的题2。 说说转杯中人数的倍数关系。 师:这里把什么看成一份? 生:一个转杯里的人数看成一份。一份有4人。 生汇报。 注:4的3倍,算式表示是:43=12人 师:从转杯车中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几个4就是4的几倍。 几个4算式表示:几4; 4的几倍算式表示:4几。 两个乘法算式是可以互换的,并且结算的结果是一
15、样的。 探究三: 出示书上19的绳子。 师:这里有一根的绳子,小挚友们看,用250px的尺量一次。一共量了几次? 生:6次。 师:一次10厘米,一共6次。你能说清晰这里面的倍数关系吗?在数学书上填一填。 生独立完成。 生汇报。 小结:这些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倍。首先要确定多少为1份,每1份有几个。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也就是几的几倍。 三、 练习与巩固 课内练习一 师:请你独立完成这三组练习题,看谁最快最正确。 生汇报。 课内练习二 师:小胖,小巧,小丁丁他们去超市买黄瓜。 黄瓜两根一捆出售。请你依据要求填空并和你的同桌说说。 学生探讨。 生汇报。 师:我们先把小丁丁买的黄瓜数看成一份
16、,一份2根。 生:小胖:2的6倍。26=12(根) 小巧:2的5倍。25=10(根) 小亚:2的3倍。23=6(根) 师:把小亚买的黄瓜数量作为一份数,小胖买的数量就是小亚的? 生:两倍。小亚买了6根,小胖是他的2倍。62=12(根) 师小结:所以当我们计算倍数的时候,要看清晰,我们的一份数究竟是几?一份数不同,产生的倍数也就不同了。 课内练习三 画一画 圆有6个,五角星是圆的2倍,圆是三角形的3倍。 学生独立操作。 学生汇报。 师:画三角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考虑呢? 生:要倒过来考虑。圆是三角形的3倍,圆有6个。我就想6是几的3倍? 师:对了,我们要搞清晰,这里的三角形变成了一份数,圆是它的
17、3倍。我们得到这样的算式:三角形3=6,所以三角形是2个。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个几还可以用一个数的几倍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肯定要搞清晰一份数是多少。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1页、第12页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出塞优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爱好以及对祖国绚丽文化的酷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
18、,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卫匈奴入侵。匈汉的斗争自秦起,至汉,至唐,始终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经常入侵中原。 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老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带着尺子去钓鱼 沪教版二 年级 上册 尺子 钓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