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docx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夏商周的更替()3、西周的分封制()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其次代国王。从今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二、夏商周的更替表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河南登封)桀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西安)周幽王 三、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的统治内容: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听从周天子的吩咐;向天子交纳贡品;平常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
2、子作战。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最终发生暴动,公元前年,西周灭亡。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接着2、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3、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出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贪图享乐统治残暴百姓怨声载道治国有方ABCD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遂鹿中原,战乱
3、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的什么社会制度? 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一制度对西周的统治有什么主动作用? 1(江苏南通卷)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起先于夏朝()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河北中考卷卷)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
4、禅让制D郡县制3(河南郑州卷)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当()A重视教化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加军事力气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启、世袭、家天下二:约公元前年、禹、约公元前年、汤、公元前年、周武王三:西周、周天子、诸侯、国人、公元前年选择题:CDADD非选择题:分封制;巩固西周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BAB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学问与实力: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朝粮食等的生产。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商朝的旺盛: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商朝奴隶主贵族的
5、奢侈。奴隶的凄惨生活:“人牲”和“人殉”。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暴动,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缘由,从而培育比较分析历史事务的实力。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视察想象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进行爱国主义的教化,从而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难点:西周分封制导入新课: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
6、户晓,另外一个故事“姜太公钓鱼”,在中国也很有“人气”。那么,“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头?详细的由来是什么?在那个“太公钓鱼”的时代,除了好玩的故事外,还有那些重要的事情在发生呢?带着这些问题,今日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人物:夏朝其次代国王是_。_是夏朝最终一个国王。商朝建立者是_,他任用有才能的_等人做大臣。商最终一个国王是_,是出名的暴君。周国君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等,国力渐渐强大。商朝灭亡,_建立周朝。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2.地点: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和_一带。相传,把都城建在_夏朝衰败时,_的商国强大起来。后来
7、商王将都城迁到_。西边_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与商在_大战,商纣王逃到_自焚而死。西周建立,定都_。3.时间:约公元前_年,商朝建立。商、周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_年。公元前_年,西周灭亡。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主题一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礼记礼运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主题二:探讨:_-_精讲点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夏 西周 兴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