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第1篇: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一年级的小朋友,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学习习惯也未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
2、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五部分组成,教材的编写有以下几个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2、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3、强
3、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 4、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5、重视科学史的学习。 四、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创造。 4、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5、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6、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7、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8、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9、知道猜
4、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验证。 10、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11、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12、利用自然物制作一件物品,体会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关系,感受用双手创造的乐趣。 13、通过使用工具加工食品,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 14、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 15、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 钻
5、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
6、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小小科学家。 第二周:小小工程师。 第三周:上好科学课。 第四周:认识感官。 第五周:感官总动员。 第六周:借助工具观察。 第七周:做个小侦探。 第八周:暗箱里的秘密。 第九周:树叶变黄了。 第十周: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第十一周:衣食住行的变化。 第十二周:轮子的故事。 第2篇: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单元 走进科学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
7、、完成活动手册。 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球,一块棉布,一个斜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吗?(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做什么的?你们想不想成为科学家? 板书课题: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
8、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大胆的想象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 2、设计绘图,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 3、上台解说,对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好处。 4、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工程师。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们大胆想象,但在上台解说是出现害羞,胆怯。但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还是成功解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
9、,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同学们,快来,快来。 2教师带同学们观看课件,同学们讨论。 A工程师(老师扮):同学们好!(老师好)我要考考同学们,工程师是什么工作的呢? B教师指导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说说工程师是做什么的。(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先加以小结)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所见所想说出来吗? 教学意图: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联想,唤起同学们以往的生活积累。 二、尝试活动,老师布置作业,给同学们一周时间让他们画出自己未来家园。 A老师帮助能力差的同学们共同制作。 B对制作好的同学们进行再引导再创作使画面更丰富。 己的作品讲给同伴听。 2同学间相互介
10、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参与指导,并有意识的指导个别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 3教师带领同学依次参观作品。 四、伴随“我是小工程师”歌声本次活动结束。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说出于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 2、小组合作做比较“水”的多少的试验,初步的感知试验的必要性,在试验中明白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 教学准备:三种量杯、水、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 1、组织学生参观科学教室,提问: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认识实验室,选择物品进行试验。 教师选择好测量水的多少的三种量杯,把学生分组带到试验台上,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11、 3、教师讲解实验物品的注意的事项,教给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试验完指一名学汇报。 三、小结内容:上好科学课,是需要试验来证明的,今天我们参观的科学室、实验室都是为了我们上好科学课而准备的。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亲历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重要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鲜艳的色彩、诱人的飘香、悦耳的旋律,这些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感觉到
12、的?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探究 1、认识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出示下面物体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探究观察 师:我们把眼睛称为视觉器官。 活动二:分组实验闻气味 师:下面我们开展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打开瓶盖,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闻气味的方法。(示范闻气味)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气体对我们鼻子的伤害。 生闻气味 师: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鼻子 师:我们把鼻子称为嗅觉器官。 活动三:分组实验尝白糖水 师:请同学们拿出烧杯装的液体,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尝的方法。(
13、示范尝味道)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液体对我们的伤害。 生:尝到甜味。 4 师:用到了什么器官? 生:舌头 师:我们把舌头称为味觉器官。 活动四:分组实验亲历皮肤产生痛觉 师:请同学们拿出牙签,刺你的手,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疼痛 师:是什么感觉出来的? 生:手 生:皮肤。 师:我们把皮肤称为触觉器官 活动五:课件播放音乐 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的什么器官听到的? 生:好听,耳朵听到的。 师:我们把耳朵称为听觉器官。 教学小结 师:我们人有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眼睛称为视觉器官,鼻子称为嗅觉器官,耳朵称为听觉器官,舌头称为味觉器官,皮肤称为知觉器官。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
14、 1、通过学习知道感官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2、知道一些事物可以用感官来判断。 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的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活动一:认识耳朵为什么能产生听觉 师:出示耳朵解剖模型结合课件图,介绍耳朵的结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师:鼓膜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结构) (学生做鼓膜振动模拟实验) 师:播放鼓膜振动模拟视频。 生:薄膜随喂喂的声音而振动。 师:鼓膜就是一个感受器。正因为有了这个感受器,所以我们的耳朵才能够感觉到声音。 活动二:认识其他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原因 师:依次出示其他感觉器官图,学生找出各自的感受器。 生
15、找出感受器 小结: 师:刚才的研究发现:感觉器官之所以能够产生感觉,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结构。如鼓膜是听觉感受器、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就是嗅觉感受器、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痛觉神经末梢和冷觉小体等是知觉感受器。 所以我们人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事物。 活动三如何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 师:刚才我们的研究表明:感觉器官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各种感觉器官可能会出现哪些毛病呢?出现了毛病,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呢?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讨论交流 老师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 、不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下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不能直视光线过强的发光体; 6、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
16、与书本一尺的距离;、不能过久的接触视屏(电脑、电视),做到劳逸结合 师保护耳朵的方法: 防噪声、防进水、防揪打、不挖耳。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2、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
17、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认识工具 三、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
18、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教学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见附图) 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见附图) 4、侦探奖章若干。 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 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
19、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 9 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
20、原因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四、看书猜猜猜。 五、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 结合身边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发现。 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也存在暗箱,对于暗箱的作用有所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听诊器、空盒子,圆珠子。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合作看图讲故事。 指名来讲故事。 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21、?(指名来回答) 二、习新知 教师讲解: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开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三、手做实验,猜猜小珠子的位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理由是什么? 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 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掌握叶形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讨论中,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研讨书签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路。 在创作表示中,提高审美设计
22、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秋天的落叶自然现象发生兴趣,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教学要点: 了解树叶变黄的过程,通过收集,观察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落叶图”。 创设问题: 这是哪个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 3、渗透科学知识,解释叶子变黄,变红和落下来的原因。 (二)、探究活动。(把收集的树叶进行排序,把变黄的过程贴在白纸上)。 落叶可以用来干什么? 展示同学作品,在欣赏讨论中研讨贴的对不对。、发明表示。(设计制作书签) 作业:设计一枚实用的、美观的叶形书签,图案要适合外形。 2、同学分组制作
23、书签。(播放音乐) 教师辅导同学完成。 四、小结课堂。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 1、区分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物。 2、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人造物。 3、交流更多的用自然物搭建人造物的事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自然和野外娱乐场景的不同的。 出示游乐场游玩图片,交流游玩的心情与体会。 提问:游乐场哪些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如:滑梯、摩天轮、各种玩具,建筑。 在野外你看到的景物与游乐场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自然景物。 揭示自然物与人工物的概念 自然物: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如:山脉、河流、树木、等。 人工物:是人类开采、创造,运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找一找,区分
24、自然物与人工物。 1、看书33页,找一找,说一说。 2、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四、动手搭建一自然物 1、小组合作完成。 2、上台交流展示。 3、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自然物,人工物,说来说你都知道有哪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看看图片,说说你都在哪见过这些物品,它们可以干什么?、初步了解自然物与人工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树木:可以净化我们的空气,美化我们的环境。也可搭建房屋、制作桌椅等。 羊毛;制作毛线、毛衣、衣服等 铁矿石:冶炼钢铁、制造汽车。 举实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 看图片了解还有哪些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产物。
25、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用书。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自然物与人工物结合的产物,这都要感谢我们的社会,社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便捷。以后你们长大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提高的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学生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小组探究法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已经将
26、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组,并让每组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过渡:我们之前已经让大家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了,现在请每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各自收集的结果,我们大家一起来看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衣的变迁 第一组学生展示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后的服饰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提问:那么,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从款式到颜色有什么特点呢?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以前的生活水平低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的提高,这都表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布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当时20世纪50年代初物资
27、比较匮乏,为保证人人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对紧俏物资采用发票证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二、食的变迁 【过渡】“民以食为天”,“吃”的变化也很大。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后,教师继续提问: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第二课时 一、住的变迁 【过渡】人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
28、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二、行的变迁 【过渡】安居才能乐业,人们穿的好,吃的好,住的更好,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生活也就更加有滋有味了。闲暇之日呼朋唤友出去走走。节假日你们外出时,都乘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现代生活的交通工具,之后请第四组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改革开放前的交通工具图片。通过对比,学生直观感受交通工具的变化。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城市交通堵塞的图片,请学生为改善交通出谋划策。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开辟新的公交线路、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提升市民素质等等。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健康生活,并
29、且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团结。 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自制轮胎车。 教学过程 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学生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同学们,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同学们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同学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学生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学生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
30、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尽情发言。 引导学生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学生发言。
31、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17 学生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学生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
32、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 3、教师小结。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18 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第3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二单元) 第1单元 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
33、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
34、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
35、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 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
36、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 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
37、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第4篇: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走近科学
38、、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本册教材是一年级首次开设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3、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 2、制作小实验,获得发现与实验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小小科学家 1课时
39、2、小小工程师 1课时 3、上好科学课 1课时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 学生活动 学生谈
40、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家)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 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 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 小结: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 观察 实验 记录
41、 发现(板书)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师: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的辛苦工作和实验,我们人类才解开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大树是怎么长高的? 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实验之前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实验结束及时将实验结果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 实验过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并把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说还知道哪些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 奥秘的人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地球里面有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师:一些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 小结: 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第一节科学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师希望你们也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