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内涵教案模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双师型教师内涵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师型教师内涵教案模板.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师型教师内涵教案模板第1篇: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培养 浅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培养 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贺卫红 摘要 本文以我校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教学经验为基础,论述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工作要求,从而阐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教师 内涵 培养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从 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 所谓双师型教师,单从字面上解释应该是要求教师既能上专业理论课,还能够带班实习。但是,在具体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内涵更丰富。
2、下面就我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在实施车工工艺学、车工生产与实习(以下简称车工)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体化教学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我校对车工课程教学改革总的要求是: 1)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施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交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叉学习过程中掌握技能,培养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能力。2)要求该课程用1314周,分两个学期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和车工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任务。3)为学习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知识打好工艺基础。 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我校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加工一体化教学平台,制定了一体化教学大纲,
3、把一体化教学内容按教学规律划分成项目,对每个项目提出了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合理进行了课时分配。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参与课程开发,攻克教学难关,驾驭新的教学模式,分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步,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按大纲要求将车工工艺学、车工生产与实习合二为一,分成若干个项目(或课题),改编、充实、整合出一体化教材车工。项目排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基本操作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每个项目内容由任务驱动,突出一个实例(或案例),实例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性、实用性、可行性,为策划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做好铺垫。相关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既考虑技校学生的求知特
4、点,又不能遗漏重要知识点,并将其科学地、合理地穿插在项目中。 第二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策划教学方法与学习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以技能操作为导向,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创设积极的、富有营养的、具有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技能操作训练的主要教学方法以现场四阶段教学法(即教学准备、教师讲解与操作示范,学生操作与教师巡回指导、质量检查与总结等四个阶段)为主。由于车工技能在掌握与熟练过程中的操作性和理论指导性比较强,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应该精心设计在那一个操作环节合理穿插安排学习那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是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穿插理论
5、学习时,应结合技能操作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法、直观法、对比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体会理论与实际操作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步,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 教师必须妥善处理好技能、知识、素质三要素的协调发展关系,一体化教学以案例为载体,着重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能水平、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围绕技能穿插理论教学时以
6、应用为目的,善于联系实习来讲解、分析和讨论知识内容,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知识与技能。(2)突出一体化教学的特色。当一体化教学工作进展到一定深度时,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模仿企业生产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或案例分析法进行一体化教学,分组让学生从分析图纸着手,制定加工方案、加工工艺路线、选择刀具、刃磨刀具、加工工件、工件测量、质量分析。整个过程教师把握全局作指导,学生则在安全文明生产的前提下,自己克服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发现并解决问题。(3)做好差生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多用表扬、肯定
7、的语气对待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我行、我能”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进行学习,提高整体教学质量。(4)做好学生平时项目形成性成绩考核,客观对待每个学生,及时反馈信息,正确评价学习成果。(5)搞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沟通工作。 第四步,综合练习与考证 采用案例分析法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前综合复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学有所用。 第五步 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收集整理保留教学资料,为编写和优化校本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综上可见,实施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教
8、学于一身的过硬本领,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教师能具备关键能力,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专业问题。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合理地设计和策化学习过程,组织动员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能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驾驭课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学习成果;还能搞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沟通工作。我认为这应该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懂理论、有技能、通心理、会管理的丰富内涵。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我校技工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我校在政策
9、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激励专业教师和实习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培养工作,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有利条件,壮大了双师队伍,提高了双师素质。 1) “走出去”培养法 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省教委、省劳动厅、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具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 “请进来”培养法 聘请职业教育专
10、家教授到学校来进行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 “双证制”培养法 我校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升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
11、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校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我校的师资来源渠道较广泛,既有普通师范毕业生、普通工科学院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技校优秀留校生、也有来自工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等。多渠道的师资来源各有特色和优势,我们充分利用与学校办学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的师资优势,开展以提高双师水平、改革教法为核心的校本教学研究,融造良好的学习与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1) “互补缺失”法 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
12、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 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双向听课”法 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 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组织优秀教
13、师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新老互动”法 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 “理实搭档”法 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
14、展。 第2篇:高职“双师型” 教师的内涵发展综述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展综述 付 云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双师型”这个名称开始进入高职以外学术领域的视野,本科类院校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来对待这个陌生的称谓。而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双师型”教师则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政策为线索,来梳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展阶段,以明确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发展阶段 【收稿日期】2022-3-5 【作者简介】付云(1980-),女,四川乐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干事,硕士研究生,
15、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 A Overview on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u Yun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 Guangxi 545007) Abstract: under new situation of stepp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 qualified
16、teacher the name has begun to enter the academic field outside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oward this strange title with a skeptical eye.Bu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eyes,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is their aim.Papers sort out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stages with polic
17、y clues, and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content; development stages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双师型”是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名词,在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频繁提及,因而,对“双师型”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就成为必然。职业教育中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最早出现于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20世纪90年代
18、初,“双师型”教师这个概念开始进入高职领域,其内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概念的提出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教职199512号)中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鼓励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钻研专业技术,对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可逐步实行评定教师职称与专业技术职称的双职称制度。在评聘教师职务时,应将教师的教学实绩和专业实践能力与贡献作为重要的业务条件。” 1995年,国家教 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号)第一次在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示范性职业大学建设的标准要求”中指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水平
19、较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达到双师型要求。” 此文件的印发标志着“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在中国教育政策上的正式提出,也表明了职业教育领域对“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建设的研究上升到政策的高度。 在这个阶段,对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出“双师型”的要求,虽然还没有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但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强调,双职称是“双师型”教师的一个表现形式。 二、内涵的初步发展 这期间出台的一系列有关高职的文件,都提及“双师型”教师。比如:1997年9月25日,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教计199795号);1998年1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2000年1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指出:“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200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发200041号)等。其中2000年1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还特别指出:“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从国家教委到教育部对高职设
21、置标准的相关表述,都注重了对“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数量要求,且多次强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并为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发展路径: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双证作为具有“双师”资格的一个条件。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前提,是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等,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以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学。取得职业资格证只是起导向作用的手段,引导教师往“双师型”方向努力才是目的。 这一阶段还侧重于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强调,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并提出建设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
22、三方面:其一是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其二是聘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其三是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 三、评价标准的明确 这期间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00年3月2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 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高教司函200036号),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工作,其中第一次使用“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2000年9月14日教育部关于启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通知(教发2000168号);2000年10月9日,关于印发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和高职高专
23、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教高司200049号),其中指出“双师素质”教师的三点标准;2002年5月15日,在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中,进一步强调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轧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一阶段,对“双师型”教师有了明确、可操作的标准。概念上由“双师型”向“双师”素质转变,体现出对教师个体标准的下移。从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言,“双师型”教师还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一方面是高职起点低底子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双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师型 教师 内涵 教案 模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