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docx





《2022年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探讨摘要:农业、农村、农夫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切的重点,是学者探讨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将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自不待言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的指令,根据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调研课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深化湘潭县农村开展调研,并运用湘潭县县委基层办、县委政研室和湘潭县政府经研室的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博士教化网欢迎您投稿)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夫增收乏力
2、,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缘由是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相悖的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笔者以为要做好做活五个方面的文章:一、生产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实现经济重建-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讨;二、生活富有用产业化的布局实现社会重建-关于增加农夫收入探讨;三、乡风文明用市场化的思维实现制度重建-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讨;四、村容整齐用城镇化战略实现生态重建-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探讨;五、管理民主用科技化的手段实现文化重建-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讨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和
3、谐发展近三年,中共中心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夫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22年2月8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促进农夫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看法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心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夫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爱护,力争实现农夫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22年1月30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若干政策的看法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心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
4、加强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建设,接着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夫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22年2月21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看法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心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主动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夫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难题之一:乡村债务问题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
5、经济现状都不乐观。缘由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行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一、乡村债务结构分析县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55161.99万元,其中乡一级负债42586.33万元,村一级负债12575.66万元,其债务结构如下:按成因划分:A、地方上项目、办企业,造成决策失误或因管理、市场缘由亏损形成的债务14992.45万元(其中乡级13814.10万元、村级1178.35万元)占27.
6、18%。B、办福利事业、“普九”、乡镇医院和村办福利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5853.77万元(其中乡级4819.21万元。村级1034.56万元),占10.61%。C、民间高息借贷、完成各种上交任务,因本金、利息形成的村级债务3599.48万元(其中乡级2484.72万元、村级1114.76万元),占6.53%。D、如通乡镇油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4922.01万元(其中乡级3070.66万元、村级1851.35万元),占8.92%。E、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因素形成的历史性债务1335.54万元(其中乡级968.14万元、村级367.4万元),占2.42%。F、农户欠交税费,
7、逐年欠款而增加形成的集体债务10640.2万元(其中乡级4659.72万元、村级5980.48万元),占19.29%。H、其它缘由形成的债务13818.54万元(其中乡级12769.78万元、村级1048.76万元),占25.05%。按债权人划分:A、欠银行、农村信用社、基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20221.79万元(其中乡级17614.46万元、村级2517.33万元),占36.49%。B、欠乡村工程业主3418.82万元(其中乡级2755.70万元、村级663.12万元),占6.2%。C、欠乡村干部7682.6万元(其中乡干部5769.09万元、村干部1913.51万元),占13.93%。D、欠
8、乡村老师2518.4万元(其中乡级2452.30万元、村级66.1万元),占4.57%。E、欠民间个人2568.06万元(其中乡级l537.07万元、村级1030.99万元),占4.66%。F、欠其他经济组织10881.74万元(其中乡级6049.24万元、村级4832.50万元),占19.7%。H、欠其他债权人7960.58万元(其中乡级6408.47万元、村级1552.11万元),占14.42%。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1、财源有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区并乡、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村集体不再有剩余产品的安排权和经济收入的支配权,“五统三提”、农业税附加等
9、乡村集体收入也随之消逝,乡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多数被取消,预算外收入锐减,乡村集体收入来源被渐渐抽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缺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在90年头纷纷破产倒闭或改制重组,每个乡镇每年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企业管理费收入忽然化为乌有;19881993年,国家实行: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留成比例较高,理财自主权较大,财政状况相对富裕,而94年以后实行的分税制,地方的独享税种只有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运用税、印花税等小额税种,而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只共享25%、40%,地方财源严峻“缩水”。2、刚
10、性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机构雍肿,队伍膨胀,乡村二级的工资、误工补贴,办公费、交通费等基本支出访乡村不堪重负,政策性增资只能“挂空档”。旱涝灾难、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务而导致的不行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3、财源流失严峻。分田到户后,村级集体财产被一分而尽;撤区并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峻;人情税、关系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导致税收不能按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农夫增收缓慢,农业税费收缴缺口大,尾欠收缴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实行分税制以来,肯定四年的乡镇税收任务必需无条件完成,不能完成的乡镇只能高价买税(2030%的手续费)或高息借贷垫交;成立于1994年的农村基金会、
11、互储会,一起先就以高息和分红疯狂汲取存款,违规大额放贷,干脆威逼金融秩序,99年国家下令强行关闭时,乡镇财政向国家举债1.181亿元兑付农夫存款,农村“两会”清收不仅使县、乡、村支付了巨额的清收成本,还担当了1368万元的利息债务,至今还有9000多万元的不良贷款没有收回,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办企业、政府为企业担保贷款,使乡镇不得不花巨资为企业亏损买单,为企业偿还不良贷款本息;各种达标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使乡村债务陡增;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农夫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和农夫签订保产保利合同,项目失败后,政府不得不替农夫交纳巨额
12、学费。5、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奢侈严峻。乡镇人大会议上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往往是一个形式,乡镇的财政支出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毫无预算可言。二是乡镇财政支出往往是书记、乡镇长说了算,管他预算不预算,支出决策不仅脱离预算而且基本上没有民主可言、更不要说财务制度了。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乡级财务账性违规违纪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限的乡村财力“跑、冒、滴、漏”严峻,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四是乡镇主要领导异动频繁(平均任期2年左右),在领导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长远准备,大多是过日子、守摊子、找路子,希望早日脱离“苦海”,支出的随意性也就被无限放大。五是村一级的支出就更没有安排了,“到手就是财、今朝有钱今朝
13、用,管他明天怎么过”,是大多数村干部的理财之道。在现行的乡村绩效考核机制中,数字化强制性硬指标不少,唯独没有行政成本的考核指标,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没有成本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铺张奢侈的不良风气。个别乡村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声誉,不惜花公款制造虚假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乡村财力日益拮据的状况下,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公务接待费却节节攀升,大吃大喝俨然成风,公费请客送礼愈演愈烈。在公款消费上讲排场、讲档次、相互攀比,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群众怨声载道。三、乡村债务影响分析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
14、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得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惊慌,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实行各种隐藏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想方设法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实行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2、干脆影响党的执政实力。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成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湘潭县的干部工资只有市的1/2、长沙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
15、、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峻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化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干脆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化。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实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干脆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夫增收致富。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农村 建设 社会调查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