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docx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 一面面迎风招展的艳丽党旗,一封封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一辆辆千里驰援的大卡车,以及宅在家里的一般民众,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就是中国样子。2022疫情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仅供大家参阅。 【一线抗疫群英谱】看,那些并肩奋战的医护伉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阔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其中,有不少“夫妻档”奋战在救治一线。记者走近5对医护夫妻,听他们叙述战“疫”的故事。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涂盛锦、曹珊夫妇 有信念战胜这场疫情 春节前,轮休在家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涂盛锦接到医院电话,二话不说就马上返岗
2、。涂盛锦的妻子曹珊是一名护士,同在一个医院,一起抗击疫情。不过,夫妻俩一个在5楼,一个在6楼。 疫情发生以来,涂盛锦所在科室接收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工作量和压力很大。但是涂盛锦说:“在隔离病房,护士不但要负责患者的医疗问题,还要护理患者的生活。一些老年患者进食、上厕所的工作也由护士来担当,她们不简单。”曹珊却更关怀涂盛锦的安危,由于她觉得丈夫的工作风险性更高。 疫情刚发生时,涂盛锦下了班就在值班室里和衣而卧。现在,全国各地来支援的同行多了,涂盛锦和同事们可以进行科学轮休,他们都说:“有信念战胜这场疫情!”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王新、仲月霞夫妇 夫妻首次一起上“战场” 1月22日,参与过抗击非典、埃
3、博拉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空军军医高校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 1月24日凌晨,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命令。“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你急匆忙地动身了。”仲月霞的丈夫王新一边往仲月霞的行囊里放防护用品,一边嘱咐:“家里有我,你放心,肯定照看好自己!” 突然微信群里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身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王新马上拨通电话,也向组织申请加入医疗队。 于是,除夕夜,王新和仲月霞同时出征。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聚年。” 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负责护理质量管理、人
4、员培训、感染掌握等工作。王新是带组的教授,负责全组患者的详细诊断治疗和管理。虽然同在一支医疗队、一家医院,但夫妻俩却忙得很少碰面。“抽空打个电话,也就是互道一声保重身体,我们知道,大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仲月霞说。 武汉市中心医院汪毓君、吕晓玉夫妇 想让患者早点康复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医生汪毓君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0多天。 “现在状况好了许多,我们的工作压力大幅缓解,大多数病人的状况也在逐步好转。”2月18日上午,汪毓君迎来一次轮休,接下来他可以在家休息。 “现在白班分上午班、下午班,分别是上午8点到下午1点、下午1点到下午6点;夜班从下午6点到次日8点。”汪毓君说,印象最
5、深的一次班,他在ICU待了将近8个小时。“有的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面临生命危急,我们必需时刻盯紧。” 汪毓君的妻子吕晓玉是他的高校同学,毕业后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工作。1月22日,吕晓玉主动申请到后湖院区支援一线救治工作。“我所在的一般隔离病房的患者病情相对平稳一些,但是有些年纪大的患者对病毒不太了解,存在焦虑心情。”吕晓玉说。为打消病人顾虑,她和同事们反复进行科普,有时候还在手机上播放疫情防控的新闻,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念。 虽然在同一地点上班,但两人排班不同,很少见面。“刚开头来支援的时候,我其实也有点担忧。但是穿上防护服走进病房,就不怕了。”吕晓玉说,她现在就一个念头让患者早点康复回家
6、。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郝旭东、米莹夫妇 走廊擦肩而过互报安全 “你们那边防护服还够吗?”“还够。” “你要留意休息。”“你也一样!” 2月18日,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急诊科走廊,主管护师米莹和外二科主治医师郝旭东趁着擦肩而过的片刻,相互提示。 米莹与郝旭东是两口子,结婚8年多。自1月22日参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以来,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虽是见面,可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根本看不清对方的脸。 其实,两人科室相距不过百米。米莹在门诊,郝旭东在住院部。为确保安全,医护人员都是吃住在本科室,工作期间也是相互隔离。急诊科还是24小时轮班,米莹下班后也只能在隔离值班室休息,不能回家。 近距离接触患者,米莹开头时
7、也会紧急,郝旭东总会在电话那头给她鼓劲儿。“我想他了,就打电话或者发微信。”米莹笑着说,现在她和郝旭东就像在“网恋”。 武汉市肺科医院陈国玺、陈欣夫妇 救治必需争分夺秒 曾经援藏的陈国玺,又一次站在了前线。不过这一次,他是和爱人并肩作战。 陈国玺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从1月份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开头,他就始终奋战在一线。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他的爱人陈欣也主动申请到发热病区支援。 肺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收治确诊病人的3家医院之一,为防止家庭感染,全部上一线的医护人员都集中在宾馆住宿,临时不回家。一个多月来,陈国玺在医院13楼的重症监护室抢救病人,而陈欣则在8楼的病房护理患者。两人都是24
8、小时“三班倒”,同处一栋楼却连碰面的机会都很少,只有有时取早餐时能匆忙一见。 目前,肺科医院特地收治重症和危险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而重症监护室又是医院里风险最高也最辛苦的战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需常常翻俯卧位,医护人员必需紧盯陪护。而且,常常在繁忙劳累的夜班后,还要连续上白班处理病例资料。“睡觉是很浪费的一件事,每天挨.的那一刻感觉很幸福。但疫情防控不等人,救治必需争分夺秒。”陈国玺说。 他们的女儿晨晨7岁、儿子1岁半,眼下都由老人帮着带。晨晨在家里为爸爸妈妈画了一幅画,并写道:“爸爸妈妈加油!武汉市肺科医院加油!”看到画后,陈欣泣不成声:“那一刻,我觉得更要努力抗击
9、疫情,这也是在爱护家人。” 【一线抗疫群英谱】“党晓曦,加油” 初到武汉,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35岁的重症医学科护士党晓曦一度有些怀疑自己:怎么变“笨”了,这么简洁的基本功都完成不好? 在她就职的北京高校人民医院,党晓曦历来是有业务自信的。也正由于过硬的业务水平与心理素养,她才被选拔进入北大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疗国家队,成为光荣的“二非常之一”。此刻困扰她的,其实是厚重的防护服、紧箍的口罩、五层橡胶手套、水汽蒙蒙的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胸闷、气短,还可以咬牙克服,但“雾里看花”的视觉和几乎弯曲不了、失去触觉的双手,才最让她焦灼。 一切都是生疏的。没有了熟识的仪器、娴熟的流程、轻快的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击 疫情 医务人员 感人故事 心得体会 作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