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docx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乳化作用 第五节乳化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悬浊液的是(),得到乳浊液的是(),得到溶液的是()。(多项选择题) A.细纱B.汽油C.熟石灰粉D.蔗糖E.酒精F.植物油G食盐 2.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肯定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 C.酒精D.植物油 3.在下列日常生活中常用液体里,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属于溶液的是()。 A.白醋B.牛奶C.豆浆D.啤酒E.纯水 4.小红常常帮妈妈洗碗,假如碗里有油,洗的最干净的方法是() A.只用冷水洗B.只用热水洗C.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2、 D.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并用净水漂洗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就形成了溶液 B.溶质不肯定都是固体,溶剂也不肯定是水 C.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D.匀称、稳定、透亮的液体都是溶液 6.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煤油和水B.碘晶体和酒精 C.面粉和水D.碳酸钙和水 7.油、盐、酱、醋是家庭中常用的调味品,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食盐 C.酱油D.白醋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一杯糖水中取出一半,则剩余糖水的甜度变小 B.将食用油滴入装有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其中食用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C.高锰酸
3、钾放入水中,充分振荡,形成紫红色溶液 D.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亮的混合物 9.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浆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乳白鱼肝油、碘酒 D.盐酸、泥浆、“健力宝”饮料 10.下面四个家庭小试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二简答题: 1.小明在做饭时不慎将豆油滴在衣服上,他发觉用洗衣粉和汽油都能将其洗去,请问:用两种方法洗去豆油的原理相同吗?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洗去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漆?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CBFDEG2.D3.CBAD4.D5.B 6.B7.A8.C9.C10.AB 二简答题:
4、 1.洗衣粉是一种乳化剂,用洗衣粉洗油污时,分子的亲油端溶入油污中,另一亲水端仍留在水里,因而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整整齐齐的排成一圈单分子层,把油污团团围住。经过搓洗、振荡、翻滚等洗涤操作,使衣物干净。用汽油洗油污时,是将豆油溶于汽油中,形成豆油的汽油溶液,所以使衣物干净。 2.可以加入适量的汽油,然后用水冲洗。汽油对油漆起乳化作用,因为油漆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所以能够洗去。 蒸腾作用(附教学反思) 蒸腾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学问:(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明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缘由;(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
5、植物生活的意义。2.实力:(1)视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试验,运用视察和分析实力;(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视察试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试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探讨的深厚爱好;(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材内容分析1.学问结构2.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3.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试验。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汲取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
6、与“汲取作用”一节的学问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学问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学问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试验中,气孔的学问和叶的结构学问相联系。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贵阳市其次试验中学,位于贵阳市区内,是贵阳市课改试验样本校之一,师资力气强,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对生物学问普遍爱好深厚,有剧烈的求知欲。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试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终阐述植物蒸腾作用
7、的意义。五、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索、探讨、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老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2.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绽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3.问题思路上课一起先,联系前面学习汲取作用的学问,指出植物汲取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爱好,而自然地引入
8、蒸腾作用的主题。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细致视察演示试验,边思索: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试验现象。试说明发生上述试验现象的缘由。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植物油?为什么要将试验装置放在暖和、有阳光的地方?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和思索,解开了导入时向他们提出的悬念,即植物汲取的水绝大多数散失到空中去了,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生从心理上情愿与老师一起接着往下探究。在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时,紧紧围绕下列问题依次绽开:燥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快?为什么?(事实上是蒸发)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
9、么缘由使它克服了地心的引力?植物是怎样源源不断地获得无机盐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在解答了以上问题后,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老师刚好确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就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牢固的一生中,大约须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为0.25千克,两者用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要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那么,什么叫做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今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师生共同学习探
10、究新课。(一)植物的蒸腾现象请学生细致视察老师的演示试验,在视察时,请思索以下几个问题,并分组探讨: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试验现象。试说明发生上述试验现象的缘由。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为什么要将试验装置放在暖和、有阳光的地方?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试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视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使他们相识到: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水珠的发生),从而解答了导入时提出的玉米一生所汲取总水量的99%的水“跑”哪去了的问题。通过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追问,植物体为什么要大量地散失水分?它们是怎样散失水分的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导出本节课的
11、主题植物的蒸腾作用。(二)蒸腾作用老师在演示试验的基础上总结: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阳光。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基础气孔。什么是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三)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1.在确定了水分是从叶片的气孔蒸发出去的这一事实后,老师启发学生: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些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同一株植物的上部叶子和下部叶子,以及同一片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接受光照的强弱也是不同的,那它们的叶子上的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会不会一样呢?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爱好,把全部学生分成八组,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让各组学生去探究。
12、在各组开展探究活动前,将活动评价表发给学生。2.老师建议方案(对开展探究活动有困难的小组供应)。方案一:问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假设:a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b.同一植株在阳地生活的植株比阴地生活的植株气孔的数目多或少。c.同一植株,上部叶子比下部叶子气孔的数目多或少。d.同一片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多或少。制定和试验安排a.材料器具:烧杯、镊子、70以上的热水、蚕豆叶、玉簪叶、枸树叶。b.方法步骤将对比叶子分别浸在盛有70以上的热水的烧杯中,看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假如有气泡,统计气泡的数目,依据不同假设,记录在下面的表(一)至(四)格中。 分析数据
13、,确定假设是否成立。方案二:问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假设:a.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b.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材料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蚕豆叶、玉簪叶。方法步骤:a.分别取蚕豆叶和玉簪叶的上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b.用显微镜视察临时装片,在相同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内气孔数目,记录在表(五)中:c.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3.留意问题本活动为学生活动,要给学生供应足够时间,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激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针对本组的假设设计试验安排,设计试验安排时要有定量探讨的意识,能获得牢靠的试验数据。老师特殊
14、留意不要包办代替,要给学生充分思索的空间,即使试验失败也是一种结果。活动的目的不是以试验结果为唯一目的,关键是实施试验的过程和对试验的正确分析。对独立探究有困难的组,老师可适当地给出一些建议方案和指导。激励学生上讲台沟通本组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让其余组的同学大胆质疑和点评。老师应注意通过评价确定和激励学生。本活动的评价应注意小组的合作性;如何记录试验结果,试验结果的真实性,是否在试验中擅长发觉新问题,在小组沟通时是否能提出新问题;对评价结果不满足的小组,可激励他们课下重新完成试验,然后再修改评价。4.引导全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通过探究得知,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多;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
15、,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足够处较多,阴湿处较少;植物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的多,有很多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多。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四)蒸腾作用的意义一起先上课我们就提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其实不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意义可大了。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问:燥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快,为什么?答:沾满了水的手感到凉快。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由此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蒸腾作
16、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于在燥热的夏天受到高温的损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热量的原因。2.促进根汲取水分问: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缘由使它克服了地心对水的引力?由此问题,让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是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汲取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子里,这也就促使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问:无机盐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这个问题,总结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汲取,导管中的水分里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唾液 淀粉 消化 作用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