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docx
《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学习目标1.了解“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一些基础学问。2.提高鉴赏各类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作品的实力。3.通过观赏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作品以及我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培育艺术审美的情趣。学习重点: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学问,登记发觉的问题)1.“书圣”是指,他的代表作是。2、东晋闻名的画家是,他的代表作有和。3.山西大同的石窟和河南洛阳的石窟,是闻名的两大石窟。4.思索:“动脑筋”(115页)、“练一练”(
2、117页)和“活动与探究”。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探讨解决“动脑筋”。 2.思索、探讨:北朝的石窟艺术有什么特点?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学问,形成网络)书圣,代表作,书法特点。承上启下的魏晋书画艺术画家,代表作,绘画特点。南北朝文化(二)两大石窟、。石窟艺术石窟特点。相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到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著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羡的浩大工程、无比宏伟的气魄和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宏大创建力气。
3、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欢乐)1.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始于()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D.东晋2.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A.陶潜的诗B.顾恺之的绘画C.王羲之的书法D.曹操的诗3.女史箴图是谁的作品?()A.吴道子B.顾恺之C.张择端D.齐白石4.位于今日河南洛阳的闻名石窟是()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莫高窟D.乐山石窟5.云冈石窟位于哪个城市?()A.西安B.洛阳C.南京D.大同6.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头最远的是()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古代有位画家认为,人物的神态主要表现在眼睛上。他不仅擅长
4、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他做事又特别仔细,有时达到痴迷的程度。因此,当时人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请回答:(1)这位画家是谁? (2)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学问拓展(学问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实力)他从小习书,年轻时就以擅长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著称。后人赞美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他的作品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摘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我的新收获:这位书法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你认为他取得胜利有什么“秘诀”?请你讲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老师 教授内容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时间预设 1课时
5、 问题预设: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有何特 点? 2、他认为人物的神态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因此他画人物是经常很久不点眼睛,直到考虑成熟了,才画上去。“点睛传神”是哪位 画家的做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让学生观赏书法与石窟艺术,培育学生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实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实力,树立爱惜文物古迹意识。 :书画艺术和石窟艺术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学问结构: 1、书画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2、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石窟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承上启下 魏晋 南北朝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