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一历史教学计划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一历史教学计划_3.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初一历史教学计划初一历史教学安排1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化,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学问,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三项教化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育创新实践实力。二、学生基本状况分析七年级学生49名,总体水平差,课堂纪律不好,缺乏综合归纳实力,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主动。上期期末考试人均30多分。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
2、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东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2、教材内容本学期接着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17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
3、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实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志向,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志向,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自主学习的实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五、主要措施实施素养教化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养教化的关键在老师。因此我安排做到以下几点: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事实上是给了学生肯定的思索空间,
4、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高校生的学问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化,人文精神教化,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探讨,人人参加视察、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同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敬重学生的差异,崇尚特性和主体性,激励探究真理,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这给老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学问,独立思索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肯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留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共享彼此的思索,见解学问,沟通彼
5、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现统一要求与特性发展统一。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探讨,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刚好发觉不足,刚好总结。5、主动开展历史活动课,激励学习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实力。加强培育学生创建精神实践实力。6、多听课评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历史下册总
6、共有17课,3个探究活动,需30课时,单元复习占3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共计40课时。初一历史教学安排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安排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实力、教学实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实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二、学生状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实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主动。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
7、、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精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特性发展统一。其次、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探讨,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
8、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刚好发觉不足,刚好总结。第三、主动开展历史活动课,激励学习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实力。加强培育学生创建精神实践实力。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老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初一历史教学安排3一、班级状况分析: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视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5)(7)班学习爱好
9、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肯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激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果。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显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留意汲取当代文化的改变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
10、课型设置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很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加了历史学问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留意与其他学科学问的交叉与渗透。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闻,了解传闻和史实区分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化,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相识战国时期
11、的社会变革,相识汉字的演化,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才智和创建力。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解并描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10、了解“四大独创”,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
12、就。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详细措施)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3、多讲解并描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以及表演实力。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学问,大约80多次。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果。初一历史教学安排4一、教学学问目标及能理培育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2、理清这段时期
13、的历史脉络,驾驭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学问。3、培育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索和处理问题。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须要2课时。三、背景分析依据本学期将依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动素养教化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探讨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七年级中国历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问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
14、看法、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1、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2、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3、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四、学生状况分析学生整体状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新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主动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围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看法不端正,习惯又较差,相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
15、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育,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需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刚好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精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晰明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实力。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看法,主动参加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培育为核心
16、,主动探究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4、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主动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协助性教学。六、主要教学措施1、夯实基础,培育学生实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需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实力。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本学期依据学校的安排,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
17、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宠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刚好补救。初一历史教学安排5一、安排宗旨: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安排为指导,以“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养为重点,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化和实力培育,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坚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培育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习、合作性
18、学习的探讨和多媒体教学的探讨,努力提高教化教学质量。二、教材分析初一中国历史(上)共二十二课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介绍了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务,详细内容如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其次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了在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肯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确学习和全面相识中国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三、详细目标成果目标:提高A等率,歼灭C等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驾驭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所讲解并描述的重要历史年头、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国
19、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驾驭所学学问。实力达成目标:在驾驭基本历史学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驾驭正确计算历史年头、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学问迁移实力,通过归纳、分析和推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实力,培育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实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和历史想象的实力。四、保障措施:1、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化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化观念。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仔细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细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须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4
20、、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阅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5、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化教学质量。6、依据学生特性实施因材施教。留意对优秀生培育,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7、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8、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初一历史教学安排6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化,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倡老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2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实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志向,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志向,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自主学习的实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22、三、学生基本状况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限制,社会辨别实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相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端正学习看法,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结构,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
23、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五、教学措施:1、注意学科间学问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老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驾驭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意各人文学科学问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2、注意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阅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主
24、动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突出实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索实力、创建精神和自主探究实力的培育。以实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同等、理解、信任的看法,创建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实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实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学问、实力和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六、教学进度支配: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支配如下:九月份:第一、二单元十月份:其次单元十一月份:
25、第三单元十二月份:第四单元一月份:复习迎考初一历史教学安排7学年度,本人担当初一六个班和初二(3)教学工作。本人坚持仔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刚好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形成比较完整的学问体系,严格要求学生,敬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当完成教化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阅历及教训。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课前打算:备好课。仔细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晰,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驾驭学问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
26、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学问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须要、方法、习惯,学习新学问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实行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驾驭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支配每节课的活动。2、课堂上的状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白,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
27、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实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化,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起先,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全部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敬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境况、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敬重,还有在指责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4、主动参加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5、仔细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二、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
28、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意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气。仔细组织和管理学校的两课两操,工作落实,职责到人。制定具体的考核评比制度,并落实检查、考核。总之,教化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安排化的方向发展。介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的业训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的活动开展还欠丰富;老师的业务钻研时间不够多。这些都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渐渐改进和提高。初一历史教学安排8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是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第一本教材,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中国历史
29、社会的发展状况,从原始人类的出现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发展与解体,重点讲解并描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到南北朝的发展状况。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驾驭四部分内容: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2、重点: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夏朝的建立、分封制、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丝绸之路的开拓、三国鼎立、民族大融合。难点:历史久远,难以驾驭,学生不易理解;措施:搜集资料,采纳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故事会、黑板报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找准重难点。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学问,了解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
30、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驾驭重要的历史概念。2、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巩固所学学问的实力。(2)通过小探讨、小嬉戏、故事会、看图分析、动动手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实力。3、情感看法价值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教化,使学生树立民族骄傲感。三、教改措施:加强集体备课,找准重难点,集思广益,探寻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成果。四、教研专题:借鉴洋思阅历,利用探讨性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五、课时支配:第一单元:7课时其次单元:
31、10课时第三单元:13课时第四单元:9课时阶段、期末复习:12课时初一历史教学安排9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化创新。主动参加课程改革,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养教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学生状况分析:本期接着任教七年级2个班历史,七年级学生驾驭了肯定的历史基础学问、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实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驾驭的基础学问和基本实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肯定的爱好,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相识不够,学习看法不端正。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但学习爱好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2、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缺乏分析归纳实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综合分述史实的实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学目标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驾驭重要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相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2、教学过程中要特殊注意学生实力的培育。留意培育学生的创建性学习实力;解读、推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实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实力;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化和爱国主义教化,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化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33、,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须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4、变更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变更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果。四、教材分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索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依据学生详细状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重点:旺盛与开放的社会。统一
34、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宋元经济重心南移。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旺盛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历史巨变。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1、仔细钻研教材,课程标准仔细备课,耐性辅导.。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加直观感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爱好,活跃课堂气氛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学问的反馈和巩固5、接着实行少讲多练当堂驾驭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实力,对重大历史事务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驾驭
35、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议等,增加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果。六、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初一历史教学安排10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依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安排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实力、教学实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实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实力。加强常规教学的探讨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任务及要求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依次视察历史发展和改变,引导学生学会收
36、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相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实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实力。三、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学问实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忱,上课主动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洁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得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果也不是很志向。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
37、答问题天马行空。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育,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学生的最大难题是学问点庞杂,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四、教材分析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五、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38、实力训练,教会学生敏捷运用学问。六、主要教学措施:1、夯实基础,培育学生实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需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实力。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主动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协助性教学。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刚好查漏补缺。做到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
39、,从端正其学习看法,主动参加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5、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探讨,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刚好发觉不足,刚好总结。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老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七、教学进度严格根据市教研中心支配的进度表进行。初一历史教学安排11一、指导思想:依据本学期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试验,努力在课堂上构筑基本框架,然后逐步深化层层深化,使本科教学水平
40、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落实推动滨州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实力、教学实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实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探讨的实力;跟各位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老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二、教学建议:1、转变观念,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探讨者、开发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建课堂情境,敏捷把握当时的课堂资源,教出爱好,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主动参与区、校教案的征集、教化教学论文
41、的征稿、课题的探讨,力求教学促科研、科研带教学,为创建人民满足学校贡献自己一份力气。2、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将备课大而化之、实而共享。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实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3、提高素养,供应舞台“练内功”。努力学习驾驭娴熟的教学推理实力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倡激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探讨的实力;听课验收中提高优
42、课率;三、教学措施;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育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2、强化志向前途教化、学习目的性教化和形势教化,使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健全成长。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主动发挥集体才智,打好团体战。4、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对全体学生,不卑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6、复习阶段,要仔细制定复习安排,细心组织复习,做到经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引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实力及速度。7、引资
43、料、学阅历。同科老师要相互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统一运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8、仔细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刚好补救。四、教学进度1-4周 第一单元5-8周 其次单元9,10单元复习11-15周 第三单元16-20周 第四单元21,22周 复习初一历史教学安排1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安排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实力、教学实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实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二、学生状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
44、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实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主动。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
45、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精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特性发展统一。其次、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探讨,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刚好发觉不足,刚好总结。第三、主动开展历史活动课,激励学习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实力。加强培育学生创建精神实践实力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进度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第一周: 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其次周: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周: 华夏之祖第四周: 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第五周: 月考第六周:青铜器第七周: 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第九周: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第十周: 复习、中考第十一周:中考状况总结;六王毕 四海一第十二周:伐无道 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拓;评价历史人物第十四周:秦汉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