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教案(川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教案(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教案(川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教案(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川教版)其次课陈胜吴广起义教学目标学问实力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培育用主动观点和主动分析方法相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实行的措施引入新课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1、揭露秦的暴政,确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2、相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及教
2、学突破重点:1、大泽乡起义2、秦朝的灭亡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夫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教学突破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夫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缘由,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干脆缘由,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学问,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学问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打算:老师:1、秦末农夫起义动态图课件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学生: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
3、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夫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日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宏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行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二、起义的缘由1、确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知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另外,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
4、严酷的刑罚。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化理解秦暴政。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相识。三、大泽乡起义1、讲解并描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夫起义的重要缘由,而干脆的缘由却是因为延误军期。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老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缘由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2、出示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
5、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由此起先。(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3、指图分析,告知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阅历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夫起义接着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夫起义最为闻名。四、秦朝的灭亡1、分析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告知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2、带领学生齐读最终一部分材料的内容。(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记,同时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夫起义的结果老师总结板书设计:达标训练:1.为加强思想限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6、焚书令的建议人是()A.蒙恬B.李斯C.白起D.廉颇2.秦朝政府剥削农夫的主要方式有()农夫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征发农夫去服兵役征发农夫去服徭役农夫缴纳肯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A.B.C.D.3.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四周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A.族诛B.车裂C.腰斩D.连坐法4.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A.匈奴进攻B.农夫起义C.宫延政变D.武将夺权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夫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项羽吴广刘邦A.B.C.D.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A.
7、10年B.14年C.25年D.30年7.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今便无力反抗农夫起义军了。()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8.请把对秦末农夫斗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选择出来()A.爆发于大泽乡B.建立过农夫政权C.推翻了秦朝统治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夫起义9.材料解析:西汉贾谊过秦论中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原文大意: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嘲讽,这是什么缘由呢?)结合材料和你了解的学问,回答贾谊提出的问题。拓展训练:10.依据你学过的学问,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还能阅读的是()A.周易B.
8、道德经C.离骚D.论语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务是秦末农夫斗争和()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12.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孙膑B.刘邦C.项羽D.吴广13.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请你说说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培优训练:14.有人说,假如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夫斗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15.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
9、在影视剧或通俗历史小说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区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川教版) 第3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各称;驾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实力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同等原则理解和思索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实力;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育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实力:通过老师的引导,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实力。通过对
10、孝文帝改革影响的探讨,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务的评价实力。3.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相识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统一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历经千年沧桑的多民族在家庭中,民族团结、同等就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美。 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2.难点:如何相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大融合的关系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1课时 新授课 1.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
11、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实行了哪些措施。3.学生探讨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及其改革的作用并评价孝文帝。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东汉末年的内迁各族 3.鲜卑的兴起 4.北魏的建立与发展 黄河流域的统一439年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迁都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语言:说汉话。姓氏:改汉姓。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2.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 老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歌?听出来了吗?我们宏
12、大的祖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经验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各族儿女都为她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学们对一个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流血牺牲的事例是再熟识不过的了,但是,你们可曾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还有那些以牺牲本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的兄弟民族吗?虽然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已经消亡,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宝,使我们这个民族日益强大起来,并将恒久矗立在世界的东方。今日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鲜卑族。 讲授新课 投影:幻灯片“历史连接” 魏 蜀 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 一、少数民族的
13、内迁(板书) 师:在古代中国的长期民族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特点吗?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板书)学生阅读教材后可以回答。 2、东汉末年的内迁各族 师:从东汉末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口流淌起先了。在这些南迁的流淌大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异族的身影,他们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五胡”的古老民族。同学们看一看都有有哪些民族?“匈奴、鲜卑、氐、羯、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族的拓跋部。 投影:幻灯片“历史告知我们”:自东晋灭亡经来,南北朝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的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
14、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胜利,北魏政治稳定,经济旺盛,人口剧增,国际交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 3.鲜卑的兴起(板书)(投影:寻源)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投影:你知道吗?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积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15、投影:鲜卑的兴起“拓跋鲜卑以前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旁边的大鲜卑山,后向西南迁徙,到达今河套及大青山一带。拓跋力微首领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势力起先强盛,公元258年,东移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旁边,鲜卑部落都来归服。这样以拓跋部为首,组成了一个成分困难的部落联盟。公元315年,拓跋猗卢自称代王,建立“代”政权,代政权存在了六十多年,后被氐族首领建立的“前秦”所灭。以拓跋部为首的部落联盟也瓦解了。公元386年,前秦政权灭亡,逃亡在外的拓跋圭乘机收集拓跋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大会诸部,即代王位,不久定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旁边),改称魏王,建魏国,史称“北魏。” 4.北魏的
16、建立与发展(板书) 师: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386-534)建国之初,折服了不少部落,成为塞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快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拓跋圭即皇帝位,这就是北魏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板书)。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政权后来发展成南北朝时期代表我国北方的一个封建王朝。 请问: 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 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
17、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板书) (一).背景(板书) (投影北魏的疆域)看一看:平城、洛阳的位置(留意与黄河的关系) 投影:“拓跋宏”简介。同学们想一想: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着怎样一种统治局面?(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该怎么办呢?(转移统治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迁都)(板书:迁都) 展示材料:投影想一想: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简单对平城形
18、成威逼。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 2.迁都洛阳后的主动意义 概括归纳: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快速发展成为一座雄伟壮美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合了四方的商人。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板书) 提问: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定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限制全国人民,摆脱统治危机,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板书) 学生阅读课文思索:在孝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上册 学习 主题 中国古代 文化 教案 川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