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其次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其次课时教案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挡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咕咚在哪里,你望见了? 没望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是我听见的,
2、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晰。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假如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6.谁没有跑?() A.老虎 B.野牛 C.狐狸7.小挚友,你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三、复述课文,发展语言 1.分角色朗读全文,思索:
3、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晰是怎么回事就乱说) 2.你喜爱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8.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相识了许多新挚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9.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学板书 咕咚 兔子 小猴子、狐狸 听见咕咚 山羊、小鹿、大象 野牛(爱动脑筋)跑叫 跑大叫 跟着跑、叫 挡住、问看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
4、,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留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好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结合插图,让学生视察动物们的不同表情,从而体会出动物们在遇事时的不同表现,进一步受到思想教化。 编辑举荐: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其次课时教案部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咕咚 二 时教案部编版 二 时 、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 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挡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 1. 1自然段。 (1)指名读 自然段,思索:这 自然段讲了什么? (2) 件出示木瓜图,
5、相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 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 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 边跑, 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文 14自然段。 4.老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探讨: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 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老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究竟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挡住”。 7.分角色
6、读 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9.老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望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 场。 三、拓展延长,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 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四、板书设计 20.咕咚木瓜胆怯、逃跑笑了2022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 其次课时语文教案 2022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 其次课时语文教案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文字 一次 找到 平安 方法 让行 书包 2导入新课。 上节课
7、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让我们细致阅读课文,看看“文具的家” 究竟指什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铅笔和橡皮为什么会不见了? 明确:因为贝贝在用过铅笔和橡皮之后没有好好地收进自己的文具盒或书包里。 2这表现了贝贝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表现了贝贝的马虎和丢三落四。 3文具只用了一次就不见了,说明白什么? 明确:说明贝贝没有养成疼惜文具、整理整理文具的习惯。 4“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说明白什么? 明确:“一就”表明“回到家”与 “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两件事在时间上紧密相连,表现了贝贝的急迫心情。因为铅笔、橡皮都不见了,她没有方法,只
8、能找妈妈要新的了。 老师点拨: “一就”表示“一”后面的事务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的结果,相当于“只要就”。“一就”句式,所表示的两件事在时间上要紧密相接。 用“一就”造句:妈妈一下车,就直奔超市而去。 5妈妈对于贝贝弄丢文具的行为有什么反应?表现了妈妈怎样的心情? 明确:妈妈说: “你怎么每天丢东西呢?”表现了妈 妈因为贝贝每天丢失东西感到很惊奇。 6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贝贝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明确:表现了贝贝怀疑、迷茫的心情。贝贝心里可能在想:我的确不知道呀,我该怎么回答呢? 7阅读第4自然段,妈妈给贝贝出了什么办法? 明确:妈妈用贝贝有一个家,自己每天能平平
9、安安回家打比方,让贝贝给铅笔、橡皮和转笔刀等文具也找一个家,那么就可以让铅笔、橡皮和转笔刀和贝贝一样按时平安地回家了。 8. 妈妈为什么不干脆告知贝贝把文具装进文具盒,而要贝 贝自己想方法呢? 明确:妈妈这样 做, 是想让贝贝自己学会疼惜文具、整理文具,这样贝贝就能自己“照看”自己的文具了。 9“文具的家” 指什么?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 明确:指文具盒。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也使贝贝更简单理解。 10阅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贝贝每天放学时都会检查她的文具?说明白什么? 明确:因为贝贝给文具找了一个家,她要让这些文具每天回家。说明贝贝养成了整理、整理、疼惜文具的好习惯。 11贝贝是个怎样
10、的孩子? 明确:贝贝是个马虎、丢三落四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聪慧、知错能改的孩子。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选择生字填空。 哪那 (1)妈妈,我们去( )儿玩?我们到爸爸()儿去吧! 仔字 (2)每次写( ),爸爸都要我( )细检查。 明确:(1)(2) 2总结。 课文先写贝贝因为不疼惜文具,铅笔、橡皮只用过一次就弄丢了,再找妈妈要新文具的时候,妈妈提示她给文具找个家;后来,贝贝把文具盒当作文具的家,从今每天放学贝贝都会仔细检查自己的文具是不是都回“家”了。这个故事提示我们要疼惜文具,学会整理文具。其实,不仅文具须要我们的呵护,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须要我们去呵护,如挚友之情、亲情让我们学会关切和
11、呵护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妙。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学问构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示: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学问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 时教案部编版 15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 1.相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 文。视察插图,联系生活,读好人物的对话,理解 文内容。 3.初步培育孩子养成爱惜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驾驭“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视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12、理解 四段中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 时】2 时 【教学过程】 时 、谈话导入 1.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爱好。 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索: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难过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板书 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具”?提示:“具”里面是三横。 二、初读 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 文,画下生字 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相互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状况。 4.同法认读生词。 5.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细致、平平安安、伙伴。 (2)学生评读,激励与订正并用。 三、再
13、读 文,理清脉络 1.让我们打开书来读 读吧。读之前听清要求。(自由读) (1)借助拼音读 文,留意不要丢字、添字,把字音读正确。 (2)要把 文读通顺,声音要嘹亮。检查朗读。1.大家读得很仔细。 齐告知老师,这篇 文分几段。(个别读) 2.读文,师生评议: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师范读 文,学生边听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沟通: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四、再读 文,指导生字书写 1.全班齐读 文,师做相应的指导。 2.认读生字卡:文、次、找、平。并组词。 3.老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找”的书写,把这个字和生字“我”作比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老师边巡察边提示。 5.作品展示,
14、全班沟通。 五、全 小结,布置作业 1.把四个生字文、次、找、平各写两遍。 2.读 文,思索: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其次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其次课时教案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特别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知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6.下列哪些是端午节的
15、习俗?() A.贴对联 B.吃粽子 C.吃饺子D.赛龙舟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芳香,又黏又甜) (3)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又讲了什么。(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2)外
16、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读第三句话,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的和善)7.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8.外婆包的粽子有()。 A.红豆粽B.香菇粽 C.牛肉粽D.鲜肉粽 E.红枣粽F.红糖粽四、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人相识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知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终一自然段。9.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17、爱国诗人。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老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10.将下面传统节日与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重阳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九月初九 教学板书 端午粽包:箬竹叶糯米红枣 端午粽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热忱,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学生们上课的主动性也提高不少。第一课时我主要教学生字词,让学生读通
18、读顺课文,为下节课的课文理解作好铺垫。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驾驭写字要领。其次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因为这一节日同学们都有过体验,所以让同学们自由探讨特别重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更加简单了。 编辑举荐: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案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看法与价
19、值观 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惜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子弄丢了,它们很难过,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1.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 日历书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具的家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文具 第二 课时 教案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