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案.docx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教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教学案答谢中书书教案分析 答谢中书书教案分析 教的八年级两个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一般,学习习惯较差,其中二班学生学习实力,学问驾驭相对较好,在教学中,对他们的要求相对更高,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注意他们自己的自主学习。而八(一)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更注意老师的引导和文言基础学问的教学与积累。2课题答谢中书书3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牢记重点字词句的意思3.领悟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过程与方法品读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看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看法,培育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文章,牢记重点字词句的
2、意思教学难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5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6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7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寄情山水,留下很多名篇佳作。我们在本单元中就学习了优秀的写景名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那今日我们要跟随陶弘景接着游历山川,共同来学习答谢中书书。二读准句读,读出韵味1.读准课题停顿答/谢中书/书(留意两个“书”字含义的不同)一生范读,并说明课题意思:陶弘景答复谢征的一封书信。2.通读全文(1)学生自由朗读,留意注释与读音(2)一生范读,一生点评;点明易错字音夕日欲颓(tu)与(y)其奇者说明朗读感受:有韵律,朗朗上口课件出示说明“骈文”特点:四字成句、工整对仗、韵律和谐(结合作
3、业本学问卡片)(3)全班齐读,留意停顿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疏通文意,品读语言1.小组合作,翻译全文2.检测:重点词语(小火车形式)(1)交辉(2)四时俱备(3)颓(4)沉鳞(5)与3.逐句翻译4.思索: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全文围绕哪个字绽开?“美”你最喜爱文中哪些景物,为什么?预设:(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高水清,具有美感)(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色调丰富,视觉角度)(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富有朝气,色调漂亮)(4)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乱与竞,富有动态,极具画面感,喧闹活泼,富有人的情态,听觉角度)总结:多角度写景,多感官合作,动静结合,晨昏、凹凸变换比照四体会
4、情感,读懂作者1.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对山川的情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出示作业本P58第五题三则材料)学生沟通探讨,明确:(1)作者对谢灵运的倾慕之情(2)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麻木不仁(3)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骄傲3.如何评价陶弘景?4.寄情山水,志趣高雅五延长拓展陶弘景与大若岩陶公洞的渊源,更充分了解作者其人(出示图片以及文字介绍)六课堂小结自然山水让人如痴如醉,中国文学史上从不缺乏像陶弘景这样的文人,无论是谢灵运还是陶弘景,都有着高雅的情趣,寄情山水,希望同学们也能有发觉美的眼睛,去领会山川之美。结合单元整体
5、内容主题导入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落实文言字词等基础学问 围绕文章关键字词句设计主问题,让学生体会“山川之美”延长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化解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共鸣。8作业设计1.作业本习题2.背诵并默写全文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景物,写一个300字的片段9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高水清色调斑斓寄情山水志趣高雅生气勃勃10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主要落实文和言两部分。课堂前半部分时间用来落实文言字词句,夯实基础学问。课堂后半段主要落实对文章的解读,体会作者情感。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读”字。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种形式来读通课文,进读懂课文内容,读懂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
6、于一些问题的引导和结论的总结,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案 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美丽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教学重点:1、文章字词的梳理。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美丽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3、朗读训练。教学难点: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美丽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极其短小精悍,而所蕴涵思想深度却比较深刻。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作者个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打算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教学课时:12课时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7、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合于笔端的定是反复欣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宏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澄澈与透亮,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调给人以详细的视感:五彩
8、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密,色调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动。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妙。分析:最终,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美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好像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奇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觉
9、无尽的乐趣,带有骄傲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五、文章主旨和结构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并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全文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其次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第四层(最终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二)完成班本教材相关练习:略 板书设计: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美”点明文章中心。第25句:详细叙述山川之美。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澄澈见底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谢中书书 答谢 中书书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