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分析.docx
《七年级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分析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驾驭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学问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育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看法和实事求是的治史看法。 通过观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猛,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观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相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傲慢,从而产生民族骄傲感。同时培育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加文物爱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骄傲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
2、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闻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概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非常注意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
3、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概磅礴,艺术表现手法超群,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觉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超群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当重点驾驭。 难点分析: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供应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闻目睹,对他后来成为一个
4、宏大的史学家有肯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成才意识及坚韧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一、司马迁和史记 1老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留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分。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探讨“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丽,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5、。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旁边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
6、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缘由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胜利的缘由。时代的呼喊。西汉从汉高祖的养精蓄锐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旺盛,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开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喊一部能总结前人阅历,为今后的发展供应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缺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丰富的历史学问。司马迁20岁时,到
7、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宝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供应了丰富的资料。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英勇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留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实,语言清爽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
8、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其次,秦陵兵马俑的壮丽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觉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卒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史学、
9、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写史记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1乐府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 18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独创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育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纸的独创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育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视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使学生相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旺盛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慧才智和非凡的创建力。 二重难点及
10、解决方法: 1、重点:(1)造纸术的独创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方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识,可学生熟识的只是一些零碎的学问点,老师应引导学生参加,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纳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特地的科技名词,以老师讲解并描述为主,但必需做到概念精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三、课时支配:1课时 四、教具打算:多媒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昌盛的秦汉文化 年级 历史 昌盛 秦汉 文化 教案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