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二二年十月I 目录 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 1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 . 2 其次节‚十四五面临形势 . 7 其次章总体要求 与 发展目标 . 10 第一节指导思想 . 10 其次节基本原则 . 11 第三节发展目标 . 13 第 三章 章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加农业持续增长 活力 力 . 17 第一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17 其次节加强农业平台载体建设 . 19 第三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21 第四节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 23 第五节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 25 第 四章 章优化农业区
2、域布局, 明确 兴农 产业发展重点 . 27 第一节‚一带四片区的总体布局 . 27 其次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 30 第 五章 章围绕农村产业现代化,构建产业融合新格局 . 35 第一节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 35 其次节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 36 第三节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 38 第四节大力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 39 第 六章 章紧扣 绿色生态 现代化 , 打造 生态宜居新风貌 . 41 第一节全域推动人居环境品质建设 . 41II 其次节加强农业生态爱护和修复 . 42 第三节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 43 第四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 44 第 七章 章围绕农夫生活现代
3、化,实现农夫富有新态势 . 46 第一节跟踪关注关切农村弱势群体 . 46 其次节切实保障进城农夫工合法权益. 46 第三节建立健全农夫增收长效机制 . 47 第四节健全稳定可持续的脱贫长效机制 . 48 第 八章 章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 49 第一节构建新时代基层善治体系 . 49 其次节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 . 50 第三节深化推动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 . 51 第四节支持多方主体参加乡村治理 . 52 第 九章 章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健全 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 53 第一节建立健全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 . 53 其次节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 . 54 第三
4、节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56 第十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健全规划推动机制 . 58 第一节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 58 其次节建立完备规划体系 . 58 第三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 58 第四节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 59 附件:NN 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 60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
5、的总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标记着‚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依据NN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NN 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部署要求,阐明将来五年 NN 农业农村领域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大项目,为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夫全面发展供应重要依据,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基期为 2020 年,规划年限为 2021 年2025 年。第一章现实基础 与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市仔细实行中心、省、梅州市一系列‚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促进农夫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6、为主线,在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惠农政策落实等的同时,大力推动产业组织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品牌化、流通市场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和土地、人才、融资改革等创新工作,开创了农业工作新局面,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2 第一节‚十三五 发展成就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020 年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加(65.41)*亿元、(41.0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年的 10
7、636 元增加到 2020 年的*元,年均增长*%,呈现农业增加值和农夫收入‚双增长的良好态势。二、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我市作为广东省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位于梅州市首位、全省前列,大力推广优质稻,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和品质。‚十三五末 1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77.69 万亩,总产 34.8 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60.5 万亩,年推广优质稻*万亩以上,占水稻播种面积的*%。稳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万亩,创建水稻百亩试验区*个和千亩示范片*个。稻、蔬菜、水果、油茶、养殖、茶叶六大特色农业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柚果产业发展的‚大户担纲局面已经形成
8、,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龙田镇成为梅州首个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乡镇,碧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径南等 3 个镇入选省‚一 1此处暂用 2019 年数据,待 2020 数据更新后修正,下同。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3 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三、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农业科技贡献率从 2015 年的 56%提高到 2020 年的*%,居梅州市前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建立了水稻、肉鸽、柚果、油茶和特色蔬菜等 5 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 2017 年,荣获双季超级稻强源
9、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奖。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构建了农业信息采集监测预警、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管理、农业政务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农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借力农业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资源,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末,农机总动力 31.2781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72.97%,其中机收率 95.3%;机耕率 98.8%。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根据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发展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四大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三五末,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10
10、0 家(国家级 1 家、省级 25 家、市级 33 家、县级 41 家),各类农夫专业合作社 753 家(国家级示范社 7 家、省级示范社 17 家、市级示范社 22 家),家庭农场 142 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1 家)。农业效益不断提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4 高,创建梅州市级以上农业标准示范园*家。实施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培训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夫 279 人。培育发展在水稻种植、稻米加工、畜牧、养蜂、水果种植、桑蚕、水产、油茶种植、蔬菜种植、金鸽养殖、茶叶种植、食品加工、农电商、园林等产业领域的新农人,推动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五、质量平安保障有效提升 ‚十三五以来,大力开
11、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名牌产品。‚三品认证有效期内的企业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 17 家,绿色食品认证 2 家,有机食品认证 1 家,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家、*家、*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实‚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拥有广东省名牌农产品 22 个,占梅州市近*/*,比‚十二五末增加*个,有 14 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形成了以企业品牌为基础,以区域品牌为支柱,以长寿品牌为特色的农业品牌化发展新格局。培育 16 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和 10 个富硒农业生产基地;打造农产品‚三
12、品一标产品数*个。27 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实施已完成项目入库。‚十三五期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业平安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平安事务,全市农产品质量供应平安、农业行业平安有效保障。全市食用农产品不定期抽检合格率在99.48%以上;‚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率达 100%;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 100%。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稳步推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5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非洲猪瘟等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排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产地检疫等已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六、农业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农业绿色发展保障不断完善,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
13、监测、垦造水田管护地力培肥等工作任务,‚十三五末化肥农药运用量零增长。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不断加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稳步发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程持续推动。2020 年(预料)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100%。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为抓手,扎实推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2020 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
14、40%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 100%,全市90%以上自然村庄达到干净整齐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漂亮宜居村标准,58 个省定贫困村全面建成新农村示范村。七、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动 仔细实行党中心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农村承包地确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6 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爱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动,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已发放权证 20.735 万本,颁证率 99.3%,摸清了承包地底数,让承包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促进了土地
15、经营权的流转抵押融资,推动了农业人口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逐步消退无收益村(居)。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耕地地力爱护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决农夫从事粮食生产信念。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我市仔细实行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以保障无劳动实力贫困户基本生活、促进有劳动实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为工作目标,强化产业、就业、消费、金融扶贫、保障扶贫等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聚焦‚三保障
16、、饮水平安、稳定收入来源,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建立工作台账,一项一项整改清零,逐村逐户逐项对账销号,依据NN 市脱贫攻坚挂牌督导挂钩联系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挂牌督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仔细查找漏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7 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巩固脱贫成果。2020 年实现我市 75 户 277 人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58 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九、社会治理实力显著提高 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十三五期间,民俗上灯、民间技艺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等被评
17、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熙和湾花灯楼荣获‚世界最大灯笼型建筑。拥有‚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版画之乡等美誉。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参加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不断深化,逐步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实现文明村镇覆盖率 95%。径南镇东升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田街道、坭陂镇社工站获评‚粤东片区建设示范点。平安 NN、法治 NN 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实现‚雪亮工程村级全覆盖,径南镇派出所获评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所)82 个,冲突纠纷调解胜利率 99.7
18、%,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其次节‚十四五面临 形势 展望‚十四五,加快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面临重要机遇。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8 一、良好机遇 (一)‚五 期交汇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孕育新机 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三农发展系列难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定要求。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其次个百年目标建设需顺期开局交汇过渡,精准脱
19、贫任务需按期完成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连接,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需适期深化的关键历史节点,‚五期交汇 2 为科学谋划、顺当推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孕育新机遇。(二)‚三区建 设为农业农村 发展带来发展新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速推动,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梅州生态发展区发展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我市在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创新制度、协调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供应侧结构改革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与‚三区 3 在农产品供应、乡村旅游、才智农业等方面合作供应了契机,助力打造‚菜篮子&sbqu
20、o;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2五期交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其次个百年目标建设需顺期开局、精准脱贫任务需按期完成、乡村振兴战略需即期有机连接、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需适期深化。3三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试验区、老区苏区。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9 (三)‚三大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新要求。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快速,尤其是随着新消费的崛起,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例,已由原来的单纯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生态涵养、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
21、地,市场和消费驱动力不断增加。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进步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在推动流通模式变革创新、提升消费者参加度和体验感、促进供应侧和需求侧对接等方面的驱动力不断增加。‚三大驱动 4 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二、面临挑战 (一)资源要素瓶颈与农村公共服务欠账并存。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发育尚不充分,尤其是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滞后,干脆影响到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淌、同等交换和优化配置,导致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市劳动就业、文化教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短板明显,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sbqu
22、o;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健全城乡要素配置机制和补齐短板的任务。(二)新动能不足与旧动能乏力并存。从整体上来说,农村‚三新尚未形成能够有效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劲动 4三大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消费驱动力、技术驱动力。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0 能,我市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格局还未形成。而与此同时,以投资拉动为主要驱动力的传统动能呈现乏力态势。农业投资尤其是新项目、大项目投资的持续下滑,将导致乡村产业转型面临新旧动能断档的风险考验。‚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任务。(三)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与产业链条延长不充分并存。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我市农业产业标准
23、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农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滞后,附加值低,缺乏精品名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产业链条延长不充分,第一产业向后端延长不够,农业与旅游、教化、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还有待挖掘,农业的科技教化、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爱护等附加功能须要进一步开发、拓展和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延长、拓展的任务。其次章总体要求 与 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领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实行中心农村工作会议、中心 1 号文件要求
24、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发展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1 总方针,以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农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在供需匹配、要素配置、投入产出、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农业农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允、更可持续的发展,为 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节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创新机制和发展多种新型业态模式,
25、增加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5+1全链条建设,着力延长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完善组织链、优化资金链、强化平安链、提升政府服务链,形成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主框架。注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加快调整结构,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提升供应质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强化供应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夫增收。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三产融合。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需着力解决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结构不协调、农村三产融合不紧密等突出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2 发展,突出区域发展重
26、点,深化实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看法,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才智农业、生态农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爱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自觉、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节约资源,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绿色优质品牌。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确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以乡村企业为载体,引导资源要素
27、更多地向乡村汇聚。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战略机遇,重点加强港澳地区的农业合作,不断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开展技术合作、人才沟通、资金引进等。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发展优势明显、特色显明的乡村产业。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夫。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爱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动农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3 土地确权登记,深化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职业农夫和新
28、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就业创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第三节发展 目标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动,加快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到 2025 年,‚五化一融(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夫生活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确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
29、现。 产业融合新格局。农业创新驱动和综合生产实力明显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产业兴盛的‚富有乡村。到 2025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吨以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以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力争突破*亿元。平安特色农产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4 供应实力明显增加,农业名牌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记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明显增加,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不断提高
30、。 生态宜居新风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秀美乡村。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运用量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以上。到 2025 年,*%以上行政村达到漂亮宜居村标准,绿色村庄达标率达到 70%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 100%。 乡风文明新气象。围绕农村文化现代化,打造成具有客家特色的‚魅力乡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遗存得到充分,拥有全国重点或省级文物爱护单位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得到抢救性爱护,南粤古驿道沿线、客家风韵较独特、特殊
31、是围龙屋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村落实现活化利用。乡村历史文化爱护机制健全完善,乡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 乡村治理新局面。基本形成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充溢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5 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农夫富有新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左右,恩格尔系数保持在 x 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xx 以内。培育新型职业农夫*人次以上,引育*名左右优秀乡土人才。
32、城乡融合新篇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打造成舒适便捷的‚华蜜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有序流淌的人口迁徙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和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表 1)。表 表 1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标体系表 (待与省市规划连接)类别 序号 指 标 十三五期末(2020 年)基期值 十四五期末(2025 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 累计 指标 属性 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总产值(亿元)预期性农业增加值(亿元)预期性粮
33、食综合生产实力(万吨)预期性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约束性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预期性省、市级龙头企业(家)预期性农夫专业合作社(家)预期性家庭农场(家)预期性省级名牌产品(个)预期性无公害农产品(个)预期性绿色食品(个)预期性有机食品(个)预期性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6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机总动力(万千瓦)预期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期性耕地保有量(万亩)约束性森林覆盖率(%)约束性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预期性农产品质量平安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预期性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约束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约束性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学阶段教化毛入学率(%)预期性九
34、年义务教化巩固率(%)预期性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预期性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预期性集体经济强村占比(%)预期性 农夫生活现代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束性城乡居民收入比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预期性新型职业农夫中大专(含)以上学历人数占比(%)预期性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名)预期性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7 第 三章 章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加农业持续增长 活力 力 深化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农业生产实力基础,加强农业平台载体建设,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主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
35、现农业现代化。第一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的新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市农田建设投资标准、技术路途、建设模式、项目实施、建设规范‚五统一,促进粮食生产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清查,摸清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分布和管护利用状况。充分发挥农夫主体作用,调动农夫参加高标准农田建设主动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先建后补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有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田爱护机制,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
36、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别爱护,防止‚非农化。‚十四五时期完成对全市 20 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提质改造。(二)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新时期围绕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升级版,突出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大力普及喷灌、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8 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浇灌技术和农艺,推动高效节水浇灌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完善灌排体系、深化水权改革,着力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农业节水整体效应。接着推动农田水利‚五小 5 工程建设,提高‚三防实力建设,最大限度削减灾难损失,进一步夯实农业水利基础。探究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监管机制。(三)推
37、动特色农业机械扮装备提升建设。根据现代农业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结合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已形成的蔬菜、水果、油茶、养殖、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大力扶持在生产流程中的微喷滴浇灌、水肥一体化、养殖配套设施、山地运输机械化、耕种机械化、园间管理机械、设施大棚、农产品加工、冷库仓储等高效设施项目。通过项目扶持引导一批农业优势企业提升我市特色农业装备,打造富有 NN 特色高质量的特色农业产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整市推动行动,到 2025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广,推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
38、集成应用,努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生态化水平,深化挖掘设施农业的生产潜能。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农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 5五小: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的总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19 化,到 2025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其次节加强农业平台载体建设 (一)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强镇。在总结龙田镇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阅历的基础上,立足我市资源条件和特色要素,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主线,按‚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再发展谋划 1-2 个农业产业强镇,形成农业
39、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发展格局。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推动财政资金向农业产业强镇发展集聚投入,撬动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强镇,带动产业发展。落实农业产业强镇实惠扶持政策,营造公允的市场环境,创新优化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产业强镇宣扬工作,大力宣扬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意义、目标和内容,提高公众认知度,调动群众参加主动性,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共建农业产业强镇氛围。(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利益联结紧密、农夫增收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现代农业产
40、业园中型经济圈发展格局。发挥省级丝苗米产业园的示范带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20 动作用,打造‚一园、三心、多基地 6 的发展平台,力争建成面对广东省、辐射华南地区的大米产业振兴与升级的创新引领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区、生态循环与绿色发展核心示范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创新区。到 2025年再创建1-2个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7 和1个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5 年建成以省级为龙头、以市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三)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深度较深的优势特
41、色产业集群,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的发展格局。构建以龙田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新陂、宁中、叶塘、合水等镇,形成以点带面,以面连片的发展格局,打造生态产业示范区和梅州市盆地型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区。(四)打造优势农业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充分利用区域内产业基地等园区基础及自然、人文禀赋条件,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推动龙腾东方生态田园综合体、晟农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上,全市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 6一园、三心、多基地:一园是指省级丝苗米产业园,三心是指创新与服务中心、稻米检测中
42、心、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多基地是指产业园各区域丝苗米名优品种筛选基地和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等。7选取由省统筹谋划菠萝、荔枝、茶叶、柚子、生猪、深海网箱养殖、农产品冷链物流等 7 大产业作为一批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21 优越,符合田园综合体发展要求的片区 2-3 个,开展连片建设;到 2022 年,打造完成省市级特色田园综合体 5 个以上,创建2个都市田园综合体,完成万亩田园综合体建设。到2025年,再培育 1-3 个模式多样、定位精确、特色显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第三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接着抓好种植大户、
43、农业龙头企业、农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四大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开展农夫专业合作社整市推动质量提升行动,到 2025 年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各级农夫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家。加大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力度,构建完善的教化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夫*人。发挥‚陈小鸽‚梅一客等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更多‚新农人。开展高素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多技能好用新型人才和高标准新型职业农夫培训。选树一批有学历、有技术、爱农业、爱农村、情愿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的青年农夫,列入培育安排,打造生产技术型、科技研发型、职业经理型、产品营销型等多类别的农业精英人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