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驾驭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经验动手操作,视察分析,归纳概括,进一步构建体积的空间观念 。 4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蛋糕盒和粉笔盒) 哪个物体体积大? 2(课件出示:2组长方体) 哪
2、个长方体体积大? 出示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 这一环节通过从生活中引入的蛋糕盒和粉笔盒这两个长方体的常见实物之间的比较,和两组长方体图形之间的比较,让学生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吗?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并引出学习内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用桌上的12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新的长方体。 2视察分析:小组合作,借助搭建的长方体,完成试验报告。(课件) 思索: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分组探讨,尝试归纳:从表格中你发觉了什么? 出示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4公式验证:一块长方体积木的长为6cm,宽为5cm,高为3cm,求出它的体积? 长方形的体积可以
3、用字母V表示,长、宽、高分别可以用所a、b、h表示,字母表达式是什么?(课件) 出示板书:V=abh 5实例应用: 学校须要在新校区新建一个长方体的司令台,要求长为8米,宽为5米,高为2米,须要多少立方米的建筑材料? 6练习:(课件出示) 求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7尝试解题,迁移推导: (课件演示) 假如缩短长方体的高,它就变成了什么?它的体积是多少?怎样计算? 汇报: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出示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示体积,字母a表示棱长。字母表达式是? 出示板书:V= a3 练习:13 33 103 0.53 n3 (理解 “ a3 “ 的详细含义) 8练习: (3)
4、求正方体体积? (4)小巧有一个饼干盒,它是一个棱长15cm为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归纳总结:今日你学到了什么本事? 出示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动手操作”、“视察分析”、“分组探讨”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对学问点的驾驭更完善。结合课件的演示,运用学问迁移把计算长方体体积变成计算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体积,很自然地过渡到求正方体的体积。由详细计算感知长方体体积公式类推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形式上更多变,学生更感爱好。】 三、巩固练习(课件) 【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成表格形式,是从直观转换成了抽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同
5、时利用多样的题形,把基础认知与创新实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 四、动脑拓展:(课件) 把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装入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5厘米的长方体盒子,装满整个盒子最多能装几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节课学问内容的提升,让学生了解到学问是源于生活,并要回来于生活的,并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育学生的尝试创新意识。】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物体外部全部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能正确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
6、的表面积。 实力目标 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验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驾驭与理解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的附页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 S a2 2. 请学生视察老师手中的正方体,回答问题? (1)正方体有几个面? (2)有什么特征? (3)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3. 这节课让我们学习有关求正方风光积的学问。 4.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面积 【说明:让学生回忆有
7、关正方体特征的学问,承上启下引导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探究新知: (一)正方体的表面积。 1. 小胖将一个棱成为5厘米的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切开,得到一个正方体表面的绽开图。 2. 先细致视察正方体表面的绽开图,然后回答问题? (1)正方体表面的绽开图是由六个什么形态的面组成的? (2)这六个面的形态都相同吗? (3)面积都相等吗? (4)面积的总和是多少? 这个正方体表面的绽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它们的形态都相同,面积都相等。 面积的总和 6 ( 棱成 棱长) 6 ( 5 5) 150( cm3) 3. 正方体有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称为正方体的表面
8、积。 4. 小结。 【说明:充分让学生通过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练一练: (一)求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 1. 正方体的棱长为6dm,求它的表面积。 解: S 6 a2 666 216(cm2) 答:它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 2. 正方体的棱成为7cm,求它的表面积。 一、探一探,练一练: 1. 下面哪些图形能沿虚线相折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 2. 请学生把附页上的图形剪下后,先估测,然后拼一拼,看看是否能够围成正方体? 3. 沟通探讨。(课件演示) 其中:a、c、e、f这四幅能够拼成正方体。 b和d的图形不能拼成正方体。
9、 4.小亚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了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并且将它的表面涂上了红色。 (1)三面涂上红色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有多少个? (2)两面涂上红色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有多少个? (3)一面涂上红色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有多少个? (4)没有面涂上红色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有多少个? 5. 学生探讨沟通,请学生可以用小正方体搭一搭,找出规律。 6. 利用课件反馈。 7. 小结。 【说明:这里的正方体的绽开图并不是这一节的重点,只是为了能帮助学生推导出表面积,并相应地积累空间阅历,并在思路上能从“立体”-“平面”-“立体”。第4题计数时要讲究策略:三面有颜色的在八个角上
10、,共8块;两面有颜色的在各条棱上,每条棱上只有1块,共12块;一面有颜色的在6个面的中心,共6块;没有颜色的,只有1块,在“中心”。】 五、巩固练习: (一)看图练习: 1. 下面的正方体的棱长为5m,先求它的表面积,再求体积。 2. 下面正方体的棱长为0.7dm,先求它的表面积,再求体积。 3. 下面图形中哪些能围成正方体?哪些不能围成正方体? (二)拓展小练习: 1.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 做一个棱长为7dm的正方体无盖木盒,须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木板? 3. 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小铁筐,在外面贴上手工纸,
11、须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手工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4. 用3块棱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面积削减多少平方厘米? 5. 做一个正方体的玻璃金鱼缸,棱长为80厘米,须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 6. 正方体的棱长是6cm,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较,状况怎样? 7. 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在它的角上挖掉一块棱成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如下图),它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改变?是增加、削减、相等还是无法确定? 8. 小结。 【说明:通过练一练和拓展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 师:说说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发觉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日的学习评价如何? 沪教版五
12、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娴熟地求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难点: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abh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a3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s=2(abahbh)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s=6a2 一练习 1 计算下面形体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1)解: (2) (1)S=2(ahabbh) =2(626112) =2(
13、1262) =220 =40(平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平方厘米。 (2)解:S=6a2 =662 =6(66) =636 =216(平方厘米) 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 (3)解:S=2(ahabbh) =2(31231112) =2(36312) =251 =102(平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2平方厘米。 (4)解:S=2(ahabbh) =2(444334) =2(161212) =240 =80(平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0平方厘米。 (5)解:S=2(ahabbh) =2(555115) =2(2555) =235 =70(平方厘米) 答:长方
14、体的表面积是70平方厘米。 2 想一想,上面形体(4)(5)的表面积还可以怎么求? 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以4就是上下左右4个面的面积之和,再加上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3 填空: (1)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939223) )(填算式)。 (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818441)(填算式)。 (3)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151555)或554(15) )(填算式)。 (4)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77)(填算式)。 (5)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2(ahabbh)。 (6)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6a2)。 4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3厘米,高6厘米。分别求出它的底面面积
15、,前面面积与左面面积。 解:23=6(平方厘米) 26=12(平方厘米) 36=18(平方厘米) 答:它的底面面积是6平方厘米,前面面积12平方厘米,左面面积是18平方厘米。 5 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S=2(ahabbh) =2(535443) =2(152012) =247 =94(平方厘米) 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94平方厘米。 6 做一个长15分米,宽4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铁皮油箱,至少须要多少铁皮? 解:4米=40分米 S=2(ahabbh) =2(1531540403) =2(45600120) =2765 =1530(平方分米) 答
16、: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530平方分米。 总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2(ahabbh),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6a2。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练习册P15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把我县的课改理念的精髓组织化学习,可以说演绎得趋于完备。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 三维目标确立的恰到好处,落实得特别到位。 刘老师本节课流程的设计,既突出了本节课梳理、复习、巩固的课型特点。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框架。三维目标抓得准,并且通过老师关键处的点拨、有效地组织教学、恰到好处的点评,使目标落实的到位,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 组织化学习贯
17、穿全课始终,有效地突出了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的核心理念。 首先,课堂伊始,小组合作完成题目,就充分体现了学有组织的设计理念;其次,又通过小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强调、点拨与点评,实现了组织人人学,形成了全员共同学习、探究的热潮。最终,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全程都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带来的欢乐和精神享受。 三、 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都恰到好处。 可以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组织者这肯定位,被刘老师演绎的很到位。她的点拨之处恰在学生的迷茫之时,不懂之处,一语中的,使学生如沐春风,幡然醒悟。老师驾驭课堂的实力也很强,并且,组织语言的逻
18、辑性强,谆谆教导,语言简练。讲解具有针对性。表达精确,思维严谨,使学生享受了一次严谨思维训练的洗礼。 四、 巧用实物演示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无论是测量土豆的体积的实践操作,还是最终一题的求表面积的改变,都能通过教具、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悟到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教学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问题的思索,化难为易,润物无声,从而奇妙地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五、 习题的设计遵循了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我发觉每道题都是针对不同的学问点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有坡度,又符合不同学生的口味。特殊是最终一题,刘老师能举一反三、扩展延长。通过不断地变换条件,有效地实现了学问的迁移。像这样
19、的训练,既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思维训练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升,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节不管多么完备的课,也会有他的缺憾之处。刘老师的课也不例外。在本节课中,刘老师尽管没有做到人人组织学的这个高度,这与我县的课改目标还有肯定的差距,但对于我乡的学情以及教学条件的制约来说,能够做到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已经是实属不易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一节很胜利的课改示范课。同时,我也会把自己学到的精华,运用到我的教学之中去,让组织化学习的教学之花在我们的课堂中漂亮绽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 1、
20、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驾驭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3、培育学生的视察、概括实力。 教学 教学重点: 驾驭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打算: 教法学法 实践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探讨它?这节课我们要探讨它的有关学问。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相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1、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探讨。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沟通自己的发觉。 4、汇报沟通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
22、:依据我们今日所学的学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态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日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视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视察、归纳,再同桌沟通视察的结果。 3、汇报沟通。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依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
23、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 今日这堂课我们相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正方体的相识 6个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 12条棱 (长度相等) 8个顶点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视察、抽象概括的实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改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打算: 教
24、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打算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老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老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老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日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相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老师板书:长方体的相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打算的长方体。 老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
25、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探讨提纲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探讨提纲: 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老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老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分呢? 请视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
26、个面? 你能望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老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终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视察。 老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老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老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改变?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比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探讨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探讨、归纳后, 老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
27、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探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态、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老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老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依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
28、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2.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推理实力,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培育学生勇于探究、擅长钻研的学习品质,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以及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公
29、式推导过程 一、设疑激趣、复习旧知 1.出示问题:“小明要用橡皮泥捏一个长3cm宽2cm高1cm的长方体,但是它只有4立方厘米的橡皮泥,不知道用不用再去买一些?”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求什么? 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3.拿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各一个;请你分别指出哪个是1立方厘米,哪个是1立方分米? 用手比划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看样子,在实际生活中,仅仅知道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不够的,许多时候都须要我们计算物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便一起来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积的大小?” 揣测一下哪些因素确定了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下面,
30、就请你们亲自动手去验证一下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填写表头 长方体体积大小的确定因素有哪些?将这些因素写在表头中。板书:长、宽、高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什么学问?板书:体积 4个人为一小组,每组有12个小正方体,任选其中几个摆成一个长方体,将数据填在相应位置,比一比看哪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的数据最多? 汇报数据:每组汇报一组数据 (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选择几组数据读一读,说一说你们读过这些数据后,有什么发觉? 板书:长宽高=体积 用字母表示公式 我们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体积公式写成:V=abh(板书) 提问强调:要求长
31、方体的体积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现在你们可以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 “小明要用橡皮泥捏一个长3cm、宽2cm、高1cm的长方体,但是它只有4立方厘米的橡皮泥,不知道用不用再去买一些?” 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公式: 强调V=a3读作a的立方 表示3个a相乘。 二、实践操作、探究体积公式 实践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左右手各拿一个大长方体和小长方体“请你们比较一下这它们体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5米,宽0.3米,厚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个魔方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吗? 演示课件:突出6
32、的不同,以及单位名称的不同 四、质疑总结 老师质疑:一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什么确定?正方体呢? 用彩色粉笔圈画出两个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育学生主动思索、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
33、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老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学问来计算。 (2)视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打算好的24块1cm3
34、的小正方体木块,随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特别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视察:从这张表中,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探讨沟通,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解并描述:假如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当
35、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推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
36、的体积时,要留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数学教案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长方体正方体的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长方体正方体,驾驭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相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视察、操作,培育学生
37、的探究意识和实践实力,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实力。 教学重、难点: 1、驾驭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相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慧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嬉戏猜相对词。细致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副其实。老师期盼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相识吧。假如我不当心触遇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假如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
38、) 3、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挚友了,今日我们将再次探望他们,进一步相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相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照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隐私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觉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依次,这样就不简单重复或遗漏;假如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肯定的依次,就不简单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39、 (2)下面,高举你的长方体,徐老师说出哪个面,你就边说边摸它的相对面,好吗?长方体一共几个面?(板书:6个面) (3)孩子们,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摸到了什么?你来摸摸。(摸一个面后,再摸一个面)老师想问问你,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遇到了什么?这条线叫长方体的棱。留意,它读棱。你也来摸摸。长方体的棱在哪里?(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对,两个面相交的线叫长方体的棱。 (4)请你选择一条棱,从它的一端摸到另一端,立定。老师也选择一条棱,看,我们相遇了,相遇的地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顶点在哪里吗?(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5)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顶点呢?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数数,想想根据怎样的依次数才能不遗漏不重复。你发觉他是怎样数的?(这四条棱都是水平方向,方向相同,它们就叫相对的棱。再数纵向相对的棱,垂直方向相对的棱。)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板书:12)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谁来数数?(表扬数法)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 (6)6,12,8,可是特别特别的几个数字。下面,老师快速考考大家,长方体有6个,12条,8个。 (7)长方体的面和棱还有什么特点?下面请看导学提示: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