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三).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三).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三)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驾驭多音字“宿”,理解“烟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读诗,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以及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对“客愁新”“野旷天低树”的理解,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介绍背景: 1、上个月我们曾在这里和五年五班的郭老师上过一节古诗课,还记得那首诗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一起背一遍吧! 3、孟浩然与李白告辞去扬州那年,他四十岁。孟浩然从二十几岁
2、便离开家乡湖北远赴京城长安,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求得官职,然而在京城十多年间,他在参与了多次科举考试,结果均以落榜告终!心灰意冷的孟浩然便返回襄阳老家起先隐居!三年后,心有不甘的孟浩然确定再次离家,去江南一带游历,他要广交挚友,希望四十岁的自己还能够有机会谋得官职!于是这年春天,他在黄鹤楼与李白挥袖告辞满怀希望动身!出去秋来,一转瞬半年过去,孟浩然的发展依旧很不如意,这天夜晚,他泊船于建德江畔,眼望四周景物想到自己前途渺茫,便提笔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看题目,结合预习 1、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2、相识多音字-宿并理解字义 3、理解建德江关于作者孟浩然还
3、有谁想补充吗? 4、那么孟浩然夜宿建德江边究竟看到了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就伴同作者的视线去建德江边看一看。 三、出示古诗,自由读留意读准字音,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结合预习,用四单元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建议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或小组沟通完善。 出示思索问题: 1、诗人夜宿江边看到了什么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逐句汇报 1、看到了什么:看诗句,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以下词语: 烟渚 日暮 野 天 树 江 月 2、重点:“客”“愁新”的理解:出示诗经节选说明,原来不如意夜晚不能回家更增加了一份忧愁 3、拓展借月抒怀的诗句-读读体会
4、六、 1、看板书,回顾全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些景物的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忧愁。这种情感,诗句中有没有干脆体现的字词呢-愁 2、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七、结合这首诗,再提起夜泊人,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孤独、孤独、忧愁、思念 八、老师又带来两首描写游子漂泊异乡夜宿在外的古诗,出示课后的两首诗-枫桥夜泊天净沙秋思 1、自由读你能找到诗中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词语吗? 2、围围着这个词语,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找找读读,理解体会。 3、读诗,感受 九、全课总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2022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相识2个生
5、字,会写3个生字。驾驭一个多音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默写这首诗。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明确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溢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相识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2.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
6、思。 4.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相识,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用你喜爱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留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相互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相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嬉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视察。细致视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犯难写的地方,提示大家来留意。 2.指导,就小挚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
7、生比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沟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观赏边理解诗意。 1.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沟通。 2.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观赏一下。(假如有不理解的诗句,老师相机点拨) 3.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竞赛) 4.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读一读:画一画 有感情朗读。依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画图。 6.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比照图片,发
8、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观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溢忧愁的思想感情。学问与技能: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溢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9、 一、揭题,解题。介绍作者及建德江。二、教授新课: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1)整体感知: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观赏边理解诗意。(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沟通。(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观赏一下。(假如有不理解的诗句,老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竞赛)(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三、
10、复习巩固:比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四、古诗观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六)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联系自身的生活阅历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3.品尝、积累文章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联系自身的生活阅历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2.品尝文章美丽而富有
11、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沟通资料,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来相识一种看似一般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展示丁香花图片,请学生谈谈对丁香花的印象以及了解,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 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文本,作者从“赏花”和“悟花”两部分描写了丁香花。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丁香的美?并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1.细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城里丁香花 城外丁香花 斗室外三颗白丁香 雨中丁香图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 颜色 形态 味道 可结合练习“思索探究一”想想作者给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行?(给予丁香灵动幽雅、雪白无瑕、可爱芳香的品行。) 3.
12、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繁密耀目 幽雅的甜香 娇俏灵动 鲜润妩媚 4.赏析描写美丽语句。 出示句子: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望见檐前积雪。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很多小花形成一簇,很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射着我的文思和幻想。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很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很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参考“问题探究”的详细分析,让学生深化文本,品尝语句,理解文章意境。 穿插“思索探究
13、”其次题,让学生边赏析,一边深化思索。阅读中,你看到了、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5.问题探究: (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望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三)理解情感,品悟中心。 1.结合文章,进一步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思索?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或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像。 (2)理解古人何以独创“丁香结”:结合“积
14、累拓展”第四题,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问怨、愁思的诗境中。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结合自身经验,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过渡:丁香这种看似一般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索,而郭沫若先生笔下那”奇崛而不枯瘠“”清爽而不柔媚“的石榴,与”丁香结“有着相像之处,我们来共同阅读吧。 (四)绽开阅读,开阔视野。 整合阅读图书中郭沫若的石榴。 1.用简洁的句子或者词语去描述一下石榴
15、。 2.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奇斗艳,石榴花却开了起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3.说说”石榴“与”丁香结“的相像之处。 4.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后练笔:体会学习本文由事物引发联想的写法,选择你喜爱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 板书设计 丁香 - 丁香结 城里丁香花 颜色 繁密耀目 城外丁香花 形态 幽雅的甜香 无畏无惧 斗室外三颗白丁香 味道 娇俏灵动 雨中丁香 鲜润妩媚 从容豁达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七)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七) 课题:丁
16、香结 单元重点 1.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中的情趣。 2.观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殊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教学目标 1.接着训练朗读,品尝文章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化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丁香花的 2.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构建自己的作文路径 教学难点文章由事物引发联想来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写法 教学打算朗读课文,尝试构建本文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的花草树木在文人的笔下都给予了人的品质
17、,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花草树木有象征意义? 出示丁香花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丁香结?文章哪些段落提到了丁香结? 2.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并以此划分课文结构。 丁香花-丁香结 赏花-悟花 二、再读课文,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给予了丁香什么品行? 1.城里丁香花的色调和姿态。 视觉 2.城外丁香花的漂亮芳香:花色、花香。视觉 嗅觉 3.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形态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重点探讨,赏析句子: 1.“银妆”“星星般”“探出”“窥着”的修辞和作用? 2.“积雪”“莹白”代替丁香的好处? 3.“照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
18、总结:作者给予丁香什么品行? 灵动幽雅,雪白无瑕,可爱芳香 三、 文章后半部分正式写丁香结,作者由丁香产生了哪些联想?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的看法是怎样的? 1.联想一:微雨中的丁香具有美感。 下位问题: 1)雨中丁香有何特点?为什么说“丁香应当和微雨在一起”? 2)如何理解雨中的丁香犹如“印象派的画”? 联想二:人生的仇怨和不顺心的事解不完,但生命须要结,否则太平淡。 下位问题: 1)联系古诗,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2)作者对此如何理解的? 四、读写结合,理清托物言志文章的思路,仿写,列提纲。 下位问题: 1课文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丁香谈到人生道理的? 丁香丁香结愁怨古人的看法我的看法 提示
19、: 1)物体的特征要描写细致、生动、跟自己的生活要有联系,不能泛泛而谈。 2)自己的感悟要贴近实际,和物的涵义有关联,不能空谈。 2你能否仿照这样的结构方式,写一段托物言志的短文? 探讨,课堂形成也许思路。 举例: 比较两种思路:梅花耐寒勇面困难我要学习这种精神 窗台的小花历经风雨而不谢我最近的学习状态要直面困难 温故知新,了解象征手法,为学习文本和写作打算 初读,理清文章结构 再读,了解物体的象征意义 由丁香过渡到丁香结,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指导写作思路,对行文思路优劣进行比较 作业设计与拓展 3.选择你喜爱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仿照本文的写法。200-40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宿建德江 统编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建德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