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复习资料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复习资料整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重要复习资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重要复习资料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测量工具:托盘天平(1)能够区分物体和物质;所含物质多少相同质量就相等。(2)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与物体的形态、状态、温度、位置等无关。2天平的运用:(1)口诀:天平水平游码零,调整螺母反指针;左物右码镊子取,再移游码天平平。读数先看砝码盘,最终加上游码值。(2)留意事项:a.不能超量程测量;b.不能用手干脆拿砝码,且要轻拿轻放;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3)常见问题:a.物体
2、和砝码位置放反了;物体质量=左盘砝码总质量游码示数值b.砝码质量不精确则与测量值正好相反;(4)测量方法:a.测多算少法测微小清洁固体b.测量倒出液体的质量;测量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二、物体的密度1物理意义:单位体积的质量能够反映物质的特性,引入密度表示。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定义式:=m/V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成正比);b.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4单位:1g/cm3=1103kg/m35.影响因素: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由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确定。三、密度学问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密度的
3、测定(1)量筒和量杯的运用:a.视察量程和分度值;b.水平台面,水平读数;(2)密度的测量:a.质量的测量;b.体积的测量;c.利用公式计算。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四、物质的物理属性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颜色、导电性、导热性、弹性、范性、磁性、透亮性、比热等。2硬度:是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可利用相互刻画来确定。3物质的分类:(1)颜色分类;(2)硬度分类;(3)状态分类;(4)弹性分类;(5)磁性有无分类;(6)导热性强弱分类;(7)导电性强弱分类;(8)透亮性程度分类;(9)密度大小分类;(10)比热大小分类;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复
4、习提纲 一、电压 电压的作用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电路是连通的。 说电压时,要说“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的电流。 电压的单位 (1)单位:1KV103V1V103mV1mV103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平安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测量 (1)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运用规则:两要、
5、一不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a超过最大量程的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b选择量程:试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为提高计数的精确性,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推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
6、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缘由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电压表损坏;电压表接触不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缘由可能是:电流表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干脆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程 006A03A 03V015V 每大格
7、02A1A 1V5V 每小格 002A01A 01V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的电压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U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U1U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U1U2) 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并联电路干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U=U1=U2(与各支路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8、) 三、电阻 1.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R电路符号: (2)单位:欧姆(欧)、千欧、兆欧 1M=103K1K=103 (3)了解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试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2.确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试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状况下,通过电流的改变来探讨导体电阻的改变。(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改变来探讨导体电阻的改变) (2)试验方法:限制变量法。我们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需指明“相同
9、条件”。比如,我们说“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是指“在横截面积、材料等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3)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确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结论理解: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确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
10、如:锗、硅、等。 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 四、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电路符号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2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变更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变更电阻。 3滑动变阻器运用方法:(选、串、接、调)依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4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或变阻范围为050。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5滑动变阻器作用: 通过变更电路中的电阻,渐渐变更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爱
11、护电路。 6滑动变阻器应用:电位器 7滑动变阻器优缺点:能够渐渐变更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留意: 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知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改变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改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质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相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殊是学习运用学校试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打算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亲密,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
12、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学问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试验的实力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运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运用只要讲明白应当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阅历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方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操作,驾驭天平的运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视察、试验,相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物态、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运用方法的学习,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4、通过运用天平技
13、能训练,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运用方法。突破方法天平的运用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运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运用方法。突破方法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分,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纳演示加分组试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本节难点。教法学法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学问的同时会学学问,本节课主要采纳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探讨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实力;通过探讨来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实力、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思维实力及分析解决问题实力提高的过程。教学
14、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 新课教学课堂总结课堂练习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学生接着思索几个问题: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变更吗?(不考虑蒸发)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态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假如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
15、量会变更吗?探讨得出结论:冰块熔化成水,状态改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易拉罐压扁了,形态改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物块送入太空,位置改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2、生活中常用单位3、3、换算关系。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毫克(mg)。质量单位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三、质量的测量1、试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视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比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
16、结 五、练习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质量不一样D.以上说法都不对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削减,还是不变?说出你的推断依据。练习册68页学问导航布置作业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视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简单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视察中既驾驭了学问,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实力。 通过学生的探讨思索,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简单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殊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状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洁的
17、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念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洁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念。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精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许多,在试验室主要运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奇妙。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6.1质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18、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4、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5、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运用教学设计(2课时)复习旧学问进入新课一、复习回忆托盘天平的结构名称请同学阅读书本109页,天平运用之前有什么留意事项,并小组探讨回答。 记住了天平各部分的名称,它们分别由什么用呢?介绍平衡螺母:它的作用就是调横量平衡。强调:在放被测物体和砝码前,肯定要调整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问题二:怎么看天平是否精确平衡,该怎么办?介绍:指针和分度盘问题三:假如要测量比砝码小的质量,该怎么办?托盘天平的哪一个部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介绍:游码和标尺的作用和游码如何读
19、数(板书)天平的运用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3、调整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心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4、左物右码5、读数=游码+砝码老师演示一次测量的过程(2)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托盘天平测身边物体的的质量请同学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接着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完成练习(ppt)只有先把名称记住了,在讲解运用步骤的时候学生才知道讲的是什么。 培育学生的自我阅读实力和思索实力。 天平的运用步骤要严格遵守 学生做笔记,记好,根据步骤来操作 进一步熟识天平运用的有关学问 学生探讨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区分不同的物质测量须要变通 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板书天平的运用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3、调整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心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4、左物右码5、读数=游码+砝码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