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docx
《有关《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 在读后感的写作中,我们不能照搬原著的故事情节,这样记录流水账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留意抒发自己感想和收获,一起写写看吧。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有关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有幸已阅读整套明朝那些事。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自幼是农夫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渐渐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慢慢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战胜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终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解并描述了朱元璋的改革
2、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建了内阁。当时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杀身成仁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觉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变更,人的变更,物的变更,环境的变更而这些变更都是因“利益”起:兄弟相互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比如,在这本书里,很少有真正意义的好人,但肯定有真正意义的坏人。每一
3、个在一般人眼里散发谣言正义光线的良臣将相或许都有这样或那样瑕疵。作者没有一味的树碑立传,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又比如,在这本书里,不止有这流芳百世,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还有那些被人遗忘的人物,他们在这267年里太举足轻重,渺小得让人忽视。假如没有太监张敏的杀身成仁。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或许无法登上历史的舞台;假如没有那位连名都没有的看管,杨涟用鲜血和气节写下的绝笔或许只能化为灰烬;假如没有钱皇后的日夜守候和至死不渝的贞情,明英宗,朱祁镇或许已被深在大漠的孤军无援的淹没,不要以为渺小的没有力气,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在书里,自始至终都蕴含这一股
4、力气。 这股力气支持这郑和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钱毫不畏惧,这股力气支持这于谦打响了北京保卫战,独子面对凶险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澜,挽救大明于危难之间。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我认为,假如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需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精确的相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当做什么,应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许多东西不知如何表达,我想说此生不读这本书,很缺憾!这只是我的片面之词,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 我喜爱历史,这次我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讲的是朱元璋的一生。 朱元璋的一生很宏大,他从一个穷苦的放牛娃造反至一个皇帝的故
5、事,让我简洁介绍一下朱元璋:别名朱重八,家庭诞生为贫农,诞生为公元1328年,逝于公元1398年,他的诞生历程: 公元1328年,朱元璋诞生于贫民家庭,主要工作就是为刘德这个大地主放牛。自此他就为刘德放了12年的牛,后来天下大饥荒,朱元璋的亲人几乎全部饿死了,他只能去寺里当和尚。 公元1344年,17岁的朱元璋去了寺里干杂活,不到50多天,寺里也慢慢缺了粮食,所以只好去化缘,说的好听叫化缘,其实就是讨饭。在讨饭的途中,他受尽了羞辱和白眼。 公元1347年,在外漂泊,讨饭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了家乡的皇觉寺里,接着起先了他的和尚生涯。在寺中打水、做饭,擦佛祖的金身,而且还要服侍以前的老和尚。当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朝那些事儿 有关 明朝 那些 事儿 读后感 通用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