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设计.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设计教案模板: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设计 【导语】这篇课文是一篇爱国主义教化的范文,课文通过边防战士将拣到的一块“中国石”“奉为至宝”,并将它“细心保管”,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案网打算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奇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晰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觉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
2、做法,抓住“我”的表现“凝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叮嘱我要细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剧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充分运用全部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纳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识课文。再采纳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觉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运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
3、语句读一读,老师留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打算 1、老师打算: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打算:查找戈壁滩的相关学问。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觉的?怎么被发觉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 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相识的字。 生:
4、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相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态和祖国版图相像的石头,非常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争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相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索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详细写拣石
5、和发觉“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探讨归纳。 3、 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务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依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实力的培育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假如在老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实力的形成就变得简单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经常拣石头,还实行“赛石会”。
6、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宝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觉一块像祖国版图形态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像。 第8自然段:大伙细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讨划分结构段: 提示:内容一样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样,也不紧
7、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经常拣石头,还实行“赛石会”。 其次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宠爱并细心保管“中国石”。 (3)争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第1自然段为什么须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其次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其次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
8、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协作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依据表达的须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悟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仔细读懂每一个自然
9、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留意自然段、特殊是大段之间,停忽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索: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缘由。)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驾驭的有关戈壁滩的学问,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10、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犯难写的字练习写,敬重学生的特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 朗读课文。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化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觉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欣赏“中国石”特点的激烈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酷爱,从而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态,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酷爱,体会酷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中国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1、评析:通过复习和回忆将两个课时很好的进行了连接。 (二)理解课文 讲读二、三自然段。 1、默读其次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协作音乐和画面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说明下列词语。 奇丽、倾泻、*露、珠光玉彩 评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中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创建性的朗读活动中升华情感并适时协作音乐与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评析:因为有了前面
12、对戈壁滩的介绍的铺垫学生便可以在此时更好的将内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 (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事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宠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讲读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索:“我”怎么会去珍宝泉的?又是怎么发觉“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宝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殊清亮)关于珍宝泉有什么传闻?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终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宝”,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
13、一个却加上引号? (前一个是指真的珍宝,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觉“中国石”的? (小姑娘发觉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态) 评析: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飞跃。 讲读第7、8自然段。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调为黄白色,形态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觉“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觉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识的地方。) 评析:
14、内心体会情感目的是让学生以语言为基点发挥想象的空间以一种更为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方式大胆的表达特性化的阅读体会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4、自由轻声读第8自然段,思索:战士们是怎样细心保管“中国石”的? 5、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6、结合学生汇报说明下列词语。 “希奇”指希奇的事物。“叮嘱”指告知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细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朗读其次段。 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
15、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 3、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 4、课文中说在“我”孤独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暖和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兴奋而心里感到劝慰)当“我”孤独时,看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5、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 (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
16、荡起爱国热忱,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6、齐读第三段。 评析:在充分理解文本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验,将理解融入到有感情的朗读中。 (三)感悟全文 1、练习复述课文,评析:复述时,提示学生留意,可以不用书中的原词,但是情节不能丢,重点词要用上。 2、练习背诵最终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觉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态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细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酷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奇丽
17、”“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终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宠爱中国石的部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觉的?怎么被发觉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
18、”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丈,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3.默读思索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详细写拣石和发觉“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探讨归纳。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索: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缘由。)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摊”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
19、”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至7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2.探讨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其次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宝泉洗石,我们发觉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觉”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细致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其次段。 三、讲读其次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其次自然段,看看”我”是
20、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说明下列词语。 奇丽、倾泻、*露、珠光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事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宠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至6自然段(其次层)。 1.指名读4、5、6自然段。
21、思索:“我”怎么会去珍宝泉的?又是怎么发觉“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宝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殊清亮关于珍宝泉有什么传闻?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终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宝”,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宝,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觉“中国石”的?(小姑娘发觉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态)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调为黄白色,形态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觉“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
22、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觉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识的地方。 (四)朗读其次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思索:战士们是怎样细心保管“中国石”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学生汇报说明下列词语。 “希奇”指希奇的事物。“叮嘱”指告知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槽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
23、,它代表祖国。 5.在以后的奏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井赢得“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什屡屡夺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第一,“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石袱表祖国,特殊宝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宝贵的珍宝) 7.课文中说在“我”孤独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暖和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兴奋而心里感到劝慰)当“我”孤独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
24、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 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忱,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终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觉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态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细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酷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教案设计
25、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小真、小美和小叶之间的谈话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深化地分析小真丰富的想象力。 二、自由朗读第1-8自然段,思索:小叶、小美和小真是怎样谈论自己的长头发的?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真、小叶、小美的对话,留意准“长”这个多音字,读出小真的不服气和自信。 三、自读第9-12自然段,思索:小真想象自己的长头发有怎样奇妙的功能?(课后第1题) 1、举“钓鱼”一事,学习转述趣事。 (1)请生读“钓鱼”的段落,其他同学一边听小真说钓鱼,一边想象,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2)体会“有意思的表达”。 将学生看到画面的零碎表达和课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觉作者是怎样
26、进行有意思地表达的:运用一些动词,充溢童趣的语言带给大家画面感。 (3)把画面变成语言,完成转述。 让学生把通过想象看到的画面,学着课文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争取说得更好玩、更有意思。 2、选其中一件事,练习转述趣事。 (1)剩下的趣事中选择其中一件事,分小组合作学习转述。 (2)小组代表汇报沟通,评价表达是否好玩。 三、引导发觉,练写奇趣之事 1、发觉引号的奇妙。 (1)奇妙一:读读课文第10-12段,发觉这三个自然段引号的特点。 每段开头加前引号,最终一段结尾加后引号,中间几段都没有后引号。 小结:因为这是小真同一次说话,中间没有中断,所以只需在这次说话结束的最终一个自然段末尾加上一
27、个后引号,而每一自然段的前面都必需有前引号。 接着发觉这样的引号用法:接下来哪几个自然段引号也是这样的用法?(15到16段) (2)奇妙二:读读课文第十二自然段,引导发觉句子中出现的单引号。 小结:说话中间引用别人说话用单引号。 2、发觉课文有意思的表达。 出示课文第9、10、11、12、15自然段,读一读,发觉小真在描述长头发这些事情的时候,哪些表达特殊有意思,给我们带来画面感,让长头发的趣事显得更好玩了。 3、续写小真的长头发。 (1)想想沟通: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简洁沟通一下。 (2)引导学生把自己奇妙的想象用几句话写下来,写的时
28、候要运用刚才学习的本事:有意思的表达让画面动起来,借助动词,也可以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要是就”或“只要就”的句式。 写话例举: 要是站在操场上,围着操场的四周把辫子一圈一圈地绕起来,嘿,现成的跑道就做成了,过跑道还能随时改变呢!小挚友们沿着这好玩的跑道,一边跑,一边笑。 (1)沟通点评:想象是否合理、好玩、奇妙,其次指向表达是否有意思,有没有画面感。 4、小结想象的重要。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象力丰富 是的,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小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我们自己也体验了一回想象的奇妙。这一单元我们将绽开想象的翅膀,走进想象的世界。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 想象力比学
29、问更重要。爱因斯坦 三年级语文西湖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相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古诗文: 1、论语三则 2、对诗木兰诗中部分诗句;敕勒歌 3、春景诗(词):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
30、南? 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三、导入语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日,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谁情愿来读读课题? 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2
31、: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 1、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美丽的笔调和清爽、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仔细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留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细致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状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精彩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硕大小瀛洲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老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其次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
32、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温柔地飘浮在碧波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嘉奖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老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嘉奖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嘉奖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特别仔细投入,观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情愿来告知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六
33、、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老师范写。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尝,了解西湖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详细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 三、教学难点:详细分析描绘西湖的主要景点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层层叠叠 荡漾葱绿温柔围绕心旷神怡 二、学习课文,精读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
34、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爱的描写。 2、沟通美丽的句、段,结合课件,采纳手势、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化地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 (1)其次自然段中: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拂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等句子,展示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远山峦真像山水画 湖面如同银镜 (2)第三自然段中:抓住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温柔地飘浮在碧波之上。明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课件,让学生表演读,小组内合作读,挑战读,并学着来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进一步理解其
35、意境。 板书:近湖堤就像绸带 倒影仿佛仙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犹如多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时常飘来悠扬的琴声等句子,出示图画,加以音乐,学生进行观赏性朗读,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忱。 配乐,进一步赏读和背诵本部分。(谁情愿背诵可以随意站起来,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这一活动中。) 板书:夜华灯犹如银蛇 琴声悠扬 3、概括总结;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并进一步板书:是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配乐背诵喜爱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业:把自己喜爱的段落背给家人听;写一段描写家乡的短文。 板书: 6、西湖(是一颗明珠) 远山峦真像山水画 湖面如同银镜 近湖堤
36、就像绸带 倒影仿佛仙境 夜华灯犹如银蛇 琴声悠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尝课文美丽的语言,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初步感知运用比方手法对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如同、像、仿佛、犹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二、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借助课件资料和配乐,为学生创设情景。 三、教学难点: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然后进行听写。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层层叠叠 荡漾葱绿温柔围绕心旷神怡 二、朗读品尝 1、学生个别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朗读爱好,形
37、成阅读期盼。 2、指导学生视察插图,反复诵读其次自然段,通过绿、青、浓、淡等词语想象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奇妙意境。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3、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第三自然段,再观赏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把西湖景点描绘得逼真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受画面描写之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确。 4、播放舒缓优雅的音乐,老师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倾听,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集体探讨解决之后,指导学生反复练读。给学生配上音乐,让学生的声音与画面、音乐融为一体,品尝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是如此奇妙和迷人。 三、积累内化 引
38、导学生背诵喜爱的段落,让学生反复诵读,慢慢领会一山浓,一山淡的奇妙,绸带漂移在碧波之上的奇妙,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的朦胧。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美丽,领会文章的韵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受到感染。 四、迁移运用 1、口头造句: (1)让学生弄清晰这些都是打比方的句子,每一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来比作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导学生用如同、像、仿佛、犹如口头造句,可以随意选择其中的两个词来说。在小组里沟通,全班沟通时激励下等生大胆发言并刚好订正、评价。 2、开展词语汇展活动:老师说意思,学生依据意思猜谜语;也可以说一个词的近
39、义词,让学生猜;还可以指着图中景物,让学生用一个精确的词来描绘一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看法,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索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按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驾驭它
40、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驾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驾驭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相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简单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2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宏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见,“必需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
41、同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日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诞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 强调读音:懂d%ng;诵sng;例emailprotected;呆d1i;圈qu1n。 2订正重点字、易错字的字形,沟通方法。“诵”用把“通”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至”用把“到”去偏旁的方法记忆。 “例”用把“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厉”里面是“万”,不要写成“力”。 “题”要与“提”字区分用法、写法。 3练习组词,口头把生字各组几个不同的词语。然后齐读“读读写写”的词。 4理解词义。(提出文中不懂的词探讨) 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吓呆:吓,胆怯。胆怯得呆住了。说明特别胆怯。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用来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