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相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坚固驾驭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计算,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1、复习克、千克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诞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3、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 4、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
2、第9、题) 5、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师把打算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6、练习作业:(1)计算:3000克+5千克=()千克9千克-2000克=()千克4千克6=()千克81克9=()克7千克+500克=()克(2)在括号里填上“”、“”、“=”: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5200克()6千克50千克()50克900克()1千克600克()6克 7、思索: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二年级数学下
3、册教案总复习(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1.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老师打算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假如每6人一组呢?
4、(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须要4条,假如坐小号船须要几条呢? 4.小组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实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497=7.9.8.81=7.1.8.426=7.4.6.(2)填空217=()486=()72()=921()=748()=6729=() 6.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82()86524()24() 7.练习作业教材P119第1
5、.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驾驭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要点 1、复习万以内数的数位依次表。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读出下列各数256325062056256090806(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殊是中间有零的读法(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练习:8469=()+()+()5030=()+()+
6、()+()4106=()+()+()+() 3、动手拨一拨(老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 4、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5、数的写法六千写作_二千九百写作_七百八十写作_五千零六写作_四千零九十三写作_七千七百零三写作_ 6、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 7、嬉戏活动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8、作业练习:教材P119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八、总复习第1课时数
7、的相识【教学内容】教科书131139页。【教学目标】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学问,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驾驭有关学问间的联系。2?经验整理与复习所学学问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学问的方法,培育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3?培育学生的分析、推断、概括实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经验整理与复习所学学问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学问的方法。2?驾驭万以内数的数位依次、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学问。【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起先,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学问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1)请同学
8、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学问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呢?先独立思索,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议一下,选择你们喜爱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学问。整理要求: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楚、有条理。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2?全班汇报沟通、完善整理结果(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沟通整理的过程、结果。(2)结合展示、沟通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状况:你喜爱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须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3)依据评价结果,可
9、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相识:万以内数的相识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时间单位:时、分、秒相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相识统计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相识1?万以内数的数位依次(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沟通。2?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2)写出340
1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沟通填的结果。3?读写方法(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殊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4?大小比较(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5?较大数的估计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四、课堂小结
1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怀疑?第2课时数的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139页。【教学目标】1?经验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相识和理解,增加对有余数除法的相识,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学问的方法和策略。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需小于除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相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学生经过回忆
12、答出:(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2)加、减法的估算。(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4)有余数的除法。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1?复习口算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复习估算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老师:假如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方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老师:假如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老师:看着
13、黑板上的竖式,小挚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留意什么?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沟通。这时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倾听别人的看法。经过探讨,小组统一相识,然后进行全班沟通,估计会有以下说法:(1)首先要书写仔细,相同数位对齐。(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探讨沟通,全班统一相识。4?巩固练习老师:小挚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
14、时,应留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老师:小挚友们已经能够娴熟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老师:有不同看法吗?你能依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老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留意什么?为什么?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需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三、综合练习1?教科书137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教科书139页第16、17题。学
15、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略)第3课时计量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139页。【教学目标】1?经验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相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洁的换算。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念,获得胜利的体验。【教学重点】1?能依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2?依据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老师: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
16、(出示全册学问结构图),在这些学问中你还有什么怀疑须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1)出示钟面,让学生细致视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学问。(2)学生独立思索后在班内沟通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时针、分针、秒针的相识;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洁的换算。(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沟通。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索,再全班汇报沟通,老师并板书:千米(1000
17、)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视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挚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沟通,说说为什么这样填。(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沟通。四、解决问题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学问,下面就利用这些学问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A?让学生细致视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B?让学生思索,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C?班
18、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沟通。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第4课时相识图形、统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驾驭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通过对详细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教学难点】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依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19、、谈话引入老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复习相识图形和统计。板书课题:相识图形、统计。二、复习相识图形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老师:依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学问,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老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学问?学生在小组内沟通,并整理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沟通并汇报:(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
20、做正方形的边。(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复习平行四边形老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出示第133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辨别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三、复习统计老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学问?学生在小组内沟通,并汇报:(1)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2)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验统计过程: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整理数据。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完成统计图。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依据统计图
21、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与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与科技小组的比参与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四、综合练习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135页第4题(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果?(3)怎样比较100m跑的成果?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138页第14题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五、全课小结谈收获和体会。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22、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驾驭表内除法。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简单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打算:小黑板,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二复习整理: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3248191552464274082431422针对刚才学生简单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探讨后学生口答)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
23、假如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巡察、评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四、拓展性学习:1口算。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 其次课时万以内数的相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相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