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案:《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地理教案: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教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实力,培育擅长运用已学学问去分析解决新学问的综合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了解地理学问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看法。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关切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加酷爱家乡、酷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世
2、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投影: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京郊玉渡山春季、八达岭长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达岭长城冬季) 老师引导学生读图思索: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多媒体展示投影:两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二月海南风光、大兴安岭冬景、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我国温带沙漠夏季) (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从以上景观图的改变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
3、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一:比一比,贴一贴相识气候类型的分布(老师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世界的轮廓图) 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介绍一下阅历,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师生总结】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改变而改变;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就是依据这些规律来拼贴的。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老师PPT展示书本65页图3.28世界气候类型
4、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思索以下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有什么不同?温带和寒带呢? (3)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师生总结】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2)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3)亚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
5、候,西部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环节三:巩固提高 老师让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加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相识。 【师生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旁边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很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侧。这里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长着落叶阔叶林。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环
6、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问要点。 作业: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将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展示出来。 四、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高二地理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1、10分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2、5分钟填写学案自主学习3、5分钟画出全球洋流分布图4、15分钟填写并背记洋流分布规律5、学生互提互问老师抽查1.了解海水运动形式,洋流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2.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等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
7、影响。3.2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学生自学B角展示)一、主干学问链接1海洋中的海水_比较稳定地_做_的流淌,称为洋流,2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_和_两种类型。从水温_高的海区流向水温_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_低的海区流向水温_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3按成因,可以将洋流分为_、_和_三种类型。4.影响洋流的因素,_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如信风和西风二全球的洋流分布图(同角互判) 三洋流的分布规律(O角讲解,老师扩展补充)四.洋流分布规律总结3.2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_时针方向,南半球呈_时针方向,大洋的东岸
8、(大陆的西岸)为_流,大洋的西岸(大陆的东岸)为_流。(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的东岸为暖流,大洋的西岸为寒流。(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自西向东的_(性质为_流)。(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_,夏季为_时针,冬季为_时针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_平衡和_平衡。(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_作用;寒流具有_作用。(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疆,如_渔场、_渔场和_渔场,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海疆,如世界闻名_。(4)对海洋航行影响:顺
9、流航行可以_,_航行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_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既加快_,加快_,又_。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运动B地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D大陆轮廓和岛屿形态2下面四幅图,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3.2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3.2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据此完成34题。3下列洋流中,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
10、()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ABCD4使该“垃圾洲”让美国海岸面临“危急局面”的洋流是()A北赤道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日本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1.洋流成因分类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密度流:由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削减,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2.“8/0”巧记世界洋流分布3.2世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所谓8/0方法,就是将世界洋流的运动、分布模式概括为8/0,这样特别简单理解并且好记忆。0指的是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袤,洋流分布类似于0;而
11、北半球由于海陆面积对比大,洋流分布类似于8;分数线表示赤道。这样一来,世界洋流的分布就有下面的8/0关系图了。其中8的上半部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下半部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圈;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圈。下面以三大洋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暖流,而虚线箭头表示寒流。 (1)该图假如表示分布在太平洋的洋流,则图中洋流名称自AJ,依次是: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 (2)该图假如表示分布在大西洋的洋流,则图中洋流名称自AJ依次是:拉布拉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
12、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3)该图假如表示分布在印度洋的洋流,由于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实际图中的8部分就没有了,而只剩下南半球的0部分,则洋流名称自GJ依次是: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尔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3.为什么南半球西风漂流的性质为寒流?(1)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淌,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气温极低,势必会影响其四周海疆水的温度。(2)南极大陆四周浮冰的影响。在南极大陆四周海面上漂移若干大大小小冰山,估计有22万座,总体积1.8万立方公里,最远的可以漂流到南纬40旁边。由于浮冰影响,使南西风漂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很低。(
13、3)水体输送的方向与纬线大体平行。总体而言,西风环流输送方向与风向垂直,偏左。在南美洲东南端海面上,因受到极地东风的吹拂,海水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即从南极圈旁边北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更低,性质为寒流。其他各处西风环流主体部分流向是自西向东,加之地转偏向力左偏,也就是说输送的方向与纬线平行。(4)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高一地理教案: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形式,洋流分类
14、,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等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学问结构】 【自主学习】 一、主干学问链接 1海洋中的海水_比较稳定地_做_的流淌,称为洋流, 2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_和_两种类型。从水温_高的海区流向水温_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_低的海区流向水温_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3按成因,可以将洋流分为_、_和_三种类型。 4.影响洋流的因素,_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如信风和西风。其他如_、_等。 5.洋流分布规律
15、总结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_时针方向,南半球呈_时针方向,大洋的东岸(大陆的西岸)为_流,大洋的西岸(大陆的东岸)为_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的东岸为暖流,大洋的西岸为寒流。 (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自西向东的_(性质为_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_,夏季为_时针,冬季为_时针。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_平衡和_平衡。 (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_作用;寒流具有_作用。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
16、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疆,如_渔场、_渔场和_渔场,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海疆,如世界闻名_。 (4)对海洋航行影响:顺流航行可以_,_航行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_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既加快_,加快_,又_。 二、相关学问链接 1.洋流成因分类 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由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削减,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2.“8/0”巧记世界洋流分布 所谓8/0方法,就是将世界洋流的运动、分布模式概括为8/0,这样特别简单理
17、解并且好记忆。0指的是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袤,洋流分布类似于0;而北半球由于海陆面积对比大,洋流分布类似于8;分数线表示赤道。这样一来,世界洋流的分布就有下面的8/0关系图了。其中8的上半部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下半部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圈;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圈。下面以三大洋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暖流,而虚线箭头表示寒流。 (1)该图假如表示分布在太平洋的洋流,则图中洋流名称自AJ,依次是: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 (2)该图假如表示分布在大西洋的洋流,则图中洋流名称自AJ依
18、次是:拉布拉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 (3)该图假如表示分布在印度洋的洋流,由于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实际图中的8部分就没有了,而只剩下南半球的0部分,则洋流名称自GJ依次是: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尔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 3.为什么南半球西风漂流的性质为寒流? (1)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淌,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气温极低,势必会影响其四周海疆水的温度。 (2)南极大陆四周浮冰的影响。在南极大陆四周海面上漂移若干大大小小冰山,估计有22万座,总体积1.8万立方公里,最远
19、的可以漂流到南纬40旁边。由于浮冰影响,使南西风漂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很低。 (3)水体输送的方向与纬线大体平行。总体而言,西风环流输送方向与风向垂直,偏左。在南美洲东南端海面上,因受到极地东风的吹拂,海水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即从南极圈旁边北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更低,性质为寒流。其他各处西风环流主体部分流向是自西向东,加之地转偏向力左偏,也就是说输送的方向与纬线平行。 (4)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探究活动】 一、如何推断寒、暖流? 提示:依据流向推断: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流为寒流,下降流为暖流;一般来说,从低
20、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旧是寒流。 等温线推断法:“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方向即为洋流流向;“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二、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成因 提示:北印度洋海区海疆面积小,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作顺时针方向流淌;冬季吹东北风,海水作逆时针方向流淌。 三、分析渔场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思路 提示:(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
21、类汇合,渔业活动常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合的成因,思维过程为:鱼类汇合饵料(浮游生物)丰富养分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别的海疆位置。特别海疆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旁边。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疆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疆。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渔场主要分布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实例强大的海疆,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线海疆,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西岸等海疆。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答案: 1常年 沿着肯定方向 大规模 2暖流 寒流 高 低 低 高 3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4、盛行风 陆地形态 地转偏向力 5(
22、1)副热带 顺 逆 寒 暖 (2)副极地 (3)西风漂流 寒 (4)季风洋流 顺 逆 6.(1)热量 水 (2)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3)北海 纽芬兰 日本北海道 秘鲁渔场(4)节约燃料 加快 海雾 (5)污染物扩散 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高二地理教案: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够说出我国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布。 2.能够列出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并自主归纳写出我国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填写地图册,明确我国四大牧区的地理位置,提升读图析图的实力。 2.通过小组探究探讨合作,提升探究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及价值观】 通过理论联系
23、实际,加深学生对我国的感情,明确粮食来之不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形成我国东西农业类型不同的因素。 【难点】 形成我国东西农业类型不同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法。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引出主题,并结合中国各地闻名菜系联想中国的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点出中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问题】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形容的是什么作物?属于什么农业类型?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属于什么农业类型? 【展示素材】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和种植业。 【问题】 (1)我国的
24、四大牧区是哪四个?他们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2)种植区分布在哪些我国哪些地区? (3)产生差异的缘由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填图,自主思索,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 (1)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我国我国东北部地区。 (2)我国西南部地区。 (3)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案 【老师总结】除了这两种主要农业类型,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农业,如南方地区爱吃鱼,西湖醋鱼、秋刀鱼等,因此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生活中常见的桌子、铅笔等所取用的木材多源于东北及西南,两地林业同样发达。 2.东部农业区的南北差异 【承转】基本了解农业分布,老师再来问问大家“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25、? 【学生活动】回答:因为种植的作物不同。 【问题】我们知道,南方多吃稻米而北方则以小麦所制作的面食多为主,这其中又存在怎样的区分呢? 【展示素材】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活动】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不同的地区,第一组代表东北平原,其次组代表华北平原,第三组代表长江中下游平原。 【问题】请同学们细致视察素材并思索: (1)不同地区主要种植什么类型的农作物? (2)不同地区农作物熟制是否相同?分别是怎样的? (3)产生区分的缘由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主思索,小组探讨,总结归纳,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案 【师生总结】我国东部地区种植业为主,南北差异显著。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学问,强调学生学问与实力的收获提升。 (2)课后活动,相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自行绘制我国农业东西差异表格及东部种植业南北差异表格。 四、板书设计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