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教案示例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的原理教案示例之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功的原理教案示例之一功的原理 一、学问教学点 1、学问功的原理 二、实力教学点 1、视察、分析、总结、归纳的实力 2、动手试验实力 3、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化,培育学生酷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重点及解决方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试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探讨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难点及解决方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实行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探讨、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教具打算 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 七、教
2、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日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洁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视察、分析、概括、推理实力和运用所学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探讨) 探讨后得出: (1)可以干脆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索: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洁机械提升
3、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洁机械呢?探讨思索,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片三 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但费劲所以不省功) 运用简洁机械 可以变更施力方向(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运用简洁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试验探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试验方法,原理,试验步骤及试验留意事项)
4、2、学生试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试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上升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1、用塑料轻质小滑轮 196 10 01 02 020 0196 2、用塑料滑轮 196 11 01 02 022 0196 3、用铁制重滑轮 196 27 01 02 054 0196 (全班分成两人一组,分组进行试验,分别做试验1与试验2,事先支配其中一组同学做试验3,数据最终公布)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力对滑轮做的功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用动滑轮_(选填“能”或“不能”),且运用较重
5、的动滑轮比运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 (3)思索: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渐渐削减,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4、投影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片七: 设重物重力为G,重物匀速提升h时 手的拉力(动力)FG 手移动的距离Sh 拉力做的功W1FS 动滑轮做的功W2 结论: W1W2(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及摩擦) 5、阅读P.96事实上“” 阅读“功的原理”,结合所做的试验,理解其中包含哪几种功?“全部阻力的含义” 三、总结:(板书设计)(投影八) (1)功的原理的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全部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
6、,利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2)原理图 动力F W1 机械G, W2 重物G (3)公式(志向情形)W1W2(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 (实际情形)W1W2W3(W3为克服自身重力G和自身摩擦f做功) (W3G,h,W自摩) (4)适用范围:全部机械共同遵守的“黄金定律”适用于从简洁到困难的一切机械,所以设计任何省功的机械均是徒劳的。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运用机械呢? 3、推断对错: A、运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B、运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C、运用机械不能省功,但肯定省功() D、省距离的机械肯定费劲() E
7、、运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运用机械是无益的()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志向机械()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运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运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1、2、3 2、预习机械效率 物理教案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教案 一、学问教学点 1、学问功的原理 二、实力教学点 1、视察、分析、总结、归纳的实力 2、动手试验实力 3、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
8、的教化,培育学生酷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重点及解决方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试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探讨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难点及解决方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实行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探讨、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教具打算 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日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洁
9、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视察、分析、概括、推理实力和运用所学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探讨) 探讨后得出: (1)可以干脆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索: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洁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洁机械呢?探讨思索
10、,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片三 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但费劲所以不省功) 运用简洁机械 可以变更施力方向(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运用简洁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试验探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试验方法,原理,试验步骤及试验留意事项) 2、学生试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试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上升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1、用塑
11、料轻质小滑轮 196 10 01 02 020 0196 2、用塑料滑轮 196 11 01 02 022 0196 3、用铁制重滑轮 196 27 01 02 054 0196 (全班分成两人一组,分组进行试验,分别做试验1与试验2,事先支配其中一组同学做试验3,数据最终公布)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力对滑轮做的功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用动滑轮_(选填“能”或“不能”),且运用较重的动滑轮比运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 (3)思索: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渐渐削减,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4、投影用动滑轮提升重
12、物 片七: 设重物重力为G,重物匀速提升h时 手的拉力(动力)FG 手移动的距离Sh 拉力做的功W1FS 动滑轮做的功W2 结论: W1W2(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及摩擦) 5、阅读P.96事实上“” 阅读“功的原理”,结合所做的试验,理解其中包含哪几种功?“全部阻力的含义” 三、总结:(板书设计)(投影八) (1)功的原理的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全部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利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2)原理图 动力F W1 机械G, W2 重物G (3)公式(志向情形)W1W2(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 (实际情形)W1W2W3(W3为克服自身重力G和自身摩擦f做功)
13、 (W3G,h,W自摩) (4)适用范围:全部机械共同遵守的“黄金定律”适用于从简洁到困难的一切机械,所以设计任何省功的机械均是徒劳的。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运用机械呢? 3、推断对错: A、运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B、运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C、运用机械不能省功,但肯定省功() D、省距离的机械肯定费劲() E、运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运用机械是无益的()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志向机械()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运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
14、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运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1、2、3 2、预习机械效率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具体介绍:密度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驾驭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试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试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cm3cm1cm)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cm3cm2cm)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
15、刻度尺1只。 学生试验用具:每2人1个1cm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老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视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3厘米3) 老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知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
16、不相等。这是什么缘由? 老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cm3和24cm3的铁。提问:由生活阅历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解并描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三、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试验:探讨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知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Qcm、3.00cm和1.00Cm,请学生算出它的
17、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5)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松木块重做上面的试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 (试验表格见下) (6)全班学生计算表格内“质量体积”,将结果填入表中。 2师生分析试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肯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肯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
18、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老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留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肯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肯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 提问:知道物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答: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
19、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老师指出:要留意:(1)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 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需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需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提问:(1)克厘米3读作什么?(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 提问:课本例题中铁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提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肯定要写出详细的单位。 请二位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笔记本上完成。 四、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五、布置作业:章后习题2、3。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