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docx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1基础学问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驾驭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学范、增设东昌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以及特点。2思想教化目标: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心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育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实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实力。3实力培育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相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肯定时间和程
2、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再政治上的表现。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四、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分期,从而弄清本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接着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4)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明清(13681840)。提出问题(1)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3、2)明太祖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他为什么实行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3)明朝为何迁都北京?一、明朝的勃兴(板书)1元末红巾军起义(板书)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为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供应了有利条件。那么,朱元璋的势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板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小字了解。思索:朱元璋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归纳:一是朱元璋留意汲取地主阶级学问分子李善长、刘基、朱升等人充当谋士;二是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即:扩充兵力,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增加经济实力;讲究策略,不急于称王。)经过几年的努力,朱元璋的势力快速壮大。朱
4、元璋势力的发展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回忆南京城名字的改变: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元应天,明改名为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这样,朱元璋从农夫领袖变为封建皇帝。同年秋,明军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元顺帝逃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是怎样加强君权?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板书)1改革机构(板书)(1)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板书)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答: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心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
5、中心。三司指什么?有什么职能和特点?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财政、司法、军事,三司长官地位同等,共商一省事务,都干脆对皇帝负责。(2)中心:废丞相,设六部(板书)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答: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心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干脆对皇帝负责。这样,从中心到地方,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何又设殿阁高校士?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非常繁忙,遇事无人商议。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高校士,以备
6、顾问,但无实权。明成祖时,阁臣可参加机务,协理朝政,逐步形成内阁制度。后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相当于丞相。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板书)(1)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2)职能:锦衣卫是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归皇帝干脆指挥。它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3)特点:都由皇帝干脆指挥。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又一表现是“八股取士”。3八股取士(板书)科举制始创于何时?到明朝时有何改变?如何相识这些改变?始创于隋朝,到明朝时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但有改变,实行八股取士。指导学生看教材“八股取士”一目,明确“八股文”的含义,弄清八股取士的目的,并相识其危害
7、。(1)八股文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很多读书人为金榜题名,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即使考中作了官,也至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目的:加强思想限制,培育忠实奴仆,以加强君权。(3)危害:束缚思想,败坏人才。明太祖加强君权是为了使明王朝长治久安,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务即“靖难之役”。三、“靖难之役”(板书)1“靖难之役”(板书)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逼中心。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
8、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冲突激化,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结果:燕王朱棣取胜,夺得帝位,年号永乐,即明成祖。建文帝软弱迂腐,将领无能,失去战机;燕王势力强大,先发制人,精于谋略,善用奇兵。那么,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2迁都北京(板书)明成祖为保住抢到手的皇位,接着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进一步加强君权。而削藩又导致北方对蒙古的防卫力气大为减弱。所以,为加强北方的防卫力气,于1421年迁都北京。厂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也归皇帝干脆限制。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立的,西厂是后来明宪宗时设置的。(小结)归纳一下,明朝前期是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的?(1)改革行政机构。明太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明朝 君权 加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