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缘木求鱼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读懂大意。 【过程与方法】 (1)注意读音和停顿,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语感。 (2)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琉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做到精确、通顺。 (4)通过合作探讨,设计问题情境,领悟寓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领悟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胜利的;缘木求鱼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改变而变更自
2、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l)重要词句:履、度、操、反、遂、宁、涉、遗、契、是、惑;“宁信度,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 (2)调动生活与学问积累,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课文,形成积累。 【难点】对文言句式的感悟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一下,小学里接触过哪些寓言故事,谁情愿给同学们讲一讲?(学生自由回答)今日,就让我们一起穿过时空的隧道,回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子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引导方法探究 怎样读得精确? 点拨:读准字音三法:利用文章下面的
3、注释;借助工具书;相互询问。 怎样读得流利?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句读恰当。 2朗读感知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先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再齐读课文。 3小组活动一 分小组朗读课文,相互订正字音和断句。 课件演示 买履(l)者自度(du,这里不读d)其足 遂(su)不得履吾忘持度(d,这里不读du) 及反(f6n同“返”)宁(nng)信度 不亦惑(huo)乎邃(j)契(q)其舟 4展示沟通 老师启发引导如下: 郑人买履中的“自度其足”为什么不读“du,而在“吾忘持度”中又读“d”呢? “置之其坐”中的“之”与“至之市”中的“之”意义一样吗? “市罢”的“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坐”与“反”为
4、什么能当“座”与“返”的意思讲呢? 缘木求鱼中“楚人有涉江者”的“涉”作什么意思讲最符合文意?举例说说,今日还有哪些词语保留这个意思? “是吾剑之所从坠”中的“是”与现代汉语中“是”的意义一样吗? “不亦惑乎”这是哪一种句式?“惑”作什么意思讲最符合文意? 你能说说这两则寓言告知我们哪些道理吗? 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1再读感悟,引导理郑人买履 (1)齐读郑人买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示如下: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句也许有三种译法:“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有个郑国人,想出去买双鞋子”,“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鞋”。你认为哪一种最符合课文原意?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为什么? “至之市”的。市”与今日“
5、城市”的“市”一样吗?为什么?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而忘操之”的“而”,你是怎么理解的?去掉它,可以吗? “已得履”与“乃日”之间语意有省略,依据上下文,你觉得可以补充哪些语意? 这个郑人买到鞋子了吗?“遂”字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些感情色调? 你觉得最终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2)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可采纳竞赛积分的方法,老师适时点拨) (3)故事讲解并描述,整体探究。(男女同学之间可实行讲故事竞赛的方式,也可实行小品表演的方式) 2举一反三,引导理解缘木求鱼 (1)放声朗读课文,引导合作探究:学生围绕词义与文意问题相互答问,老师适时点拨。 (点拨“楚人有涉江者”一句与郑人买履
6、中的哪一句句式相同?从文意来看,作者要突出的对象是什么?你能指出文章最终一句运用了什么句式吗?这种句式有什么作用? (2)再读课文,引导比较思索: 缘木求鱼与郑人买履相比较,你觉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点拨)缘木求鱼最终以争论的方式结束全文,发人深省。 你认为历史上确有“郑人”和“楚人”吗?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呢? 联系寓言的特点,明确虚构的作用与意义。这两篇寓言都是虚构作品作者之所以虚构这一类故事,是为了反映肯定社会阶段的经济生活、思想意识、社会习俗,表达他们对某种人和事的相识,以此喻彼,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觉得这两则寓言在寓意上有无相同之处? 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
7、、不知变通、不懂得依据客观实际实行敏捷对策的人。 两则寓言的出处相同吗?它们是否选自寓言专著? 依据课文注释作答。 3分组研讨深化理解 (1)买鞋的郑国人只信任量脚的尺寸,而不信任自己的脚,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这样的傻瓜好像不会有,然而细细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有这一类的笑话。有的人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动身,只信任以往的阅历或书本上的教条,不是和郑人买履一样愚蠢吗?这个寓言告知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肯定牢靠,依据现实的须要大胆尝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2)渡江的楚国人缘木求鱼,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想想看,这则寓言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 渡江的楚人依据刻
8、在船边的记号下水找剑,除了白费劲气之外,是不会有其他结果的。假如船在静水中不动,他刻的记号还有帮助记忆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横渡,船靠岸之后,原来刻的记号早已不是剑坠之处,他仍旧从今处下水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很明显,这篇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俗,不懂得依据改变的状况变更看法或方法的蠢人。 留意:要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最好能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来理解寓言的寓意,激励多角度、多层面的特性化理解,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启迪,发散思维,形成个人独到的理解。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长 本文是同学们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古代寓言,短小精悍,给人启发,让人深思,从中我们可以初步领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9、和古代思想家的才智。古人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源头。 郑人买履相关学问 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曾经列有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修订将其删去,苏教版小语教材重新编进了这则寓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作了仔细研读,发觉其寓意深刻,对我们今日深有启示:郑人量好尺码而遗忘带到集市,在思维的交叉口上,面对生存实力的挑战,他作出了返回家去拿这一愚蠢的确定。面对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振振有词,我们该给他以怎样的忠告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我们应当从郑人身上吸取教训,莫以种种方式悄然重蹈其复辙。故而这则寓言的寓意远非教参所提示的用教条主义眼光看问题
10、,它有着被重新解读的学会生存的思维意蕴。 然而,这种解读是否有牵强附会之嫌,我们就想去审读一下这则寓言的原始意义,故起先查找其出处。我们查阅了教学参考书成语词典汉语典故词典等中文工具书,也上Internet上搜寻过,均未得到准确答案,只好向他人请教。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我们问了很多长期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都回答不出来。后来在一位从事小语教学探讨的专家指引下,才查得水落石出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引起了我们的思索。这则寓言的出处理应在我们上课之前就要搞清晰,因为这是寓言教学中的溯源引申、以求正解的关键环节,否则就只能照本宣科甚至游离主旨了。国外规定每一位老师除必备书和必读书外,
11、还要定期培训,组织重新上岗考试,我们往往只用一本教参打天下,课外功夫下得不够,课堂教学缺乏广袤的视野和理性的深度,这样就不能全面开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也不能全面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导致教学成为一种仅仅浮于物质层面的浅层积累,使素养教化高耗低效。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失误的问题,而是一种治学精神的贫弱。 郑人买履课文 苏教版第六册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新鞋。他先比着自己的脚量了个尺码,就急连忙忙到集市上去了。 他在集市上挑中了一双鞋,才发觉量好的尺码遗忘带来,就对卖鞋的人说:请等一会儿。他回到家拿了尺码便急匆忙地赶回来,可是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这人振
12、振有词地答道:我宁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人教版第十二册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遗忘带了。他拿到鞋后,突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
13、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我宁肯信任尺寸,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缘木求鱼学案及答案7 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 一、目标导学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驾驭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 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予,“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纳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阅历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化,增长人们的才智和才能。 2一读郑人买
14、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 (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时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说明下列重点字词。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三、互动探究 (一)基础训练.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 .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 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二).翻译下列特别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
15、者。(提示:定语后置) (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 (3)无自信也。(提示:宾语前置) .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 (六)深化研读课文。 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 (二)课内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
16、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作者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履()宁() 3说明字词。履()操()市()罢()以()宁() 4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宁信度,无自信也。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 五、拓展阅读: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乏的样子。
17、病劳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说明文中加点的字。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4)至之市,而忘操之A.(1)(2)相同,(3)(4)不同B.(1)(2)不同,(3)(4)相同C.(1)(2)相同,(3)(4)相同D.(1)(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6这个寓言说明白什么道理? 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许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
18、。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 五古代寓言二则(2)缘木求鱼 一、目标导学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缘木求鱼的大意,驾驭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 2理解缘木求鱼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缘木求鱼,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2)文学常识积累 缘木求鱼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缘木求鱼,说明下列重点字词。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互动探究 (一)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
19、之所从坠()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所取()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 其: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者: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先自度其足()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翻译下列特别句式。 (1)是吾剑之所从坠。(提示:推断句)译:_ (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译:_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犯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
20、容。 第一层:其次层: (六)深化探讨课文。 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 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试想:假如你是缘木求鱼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实行什么方法找剑呢? (七)总结。 郑人买履和缘木求鱼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人。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楚人最可笑的“行”是:(用课文原句填写) 2下列句子中不能突出人物不会变通,不能因势而动的一项是:() A何不试之以足B至之市,而忘操之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D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课内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
21、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缘木求鱼这则寓言出自_,编者是_。 2为下列字注音。坠()遽()契() 3说明下列词语。 涉()是()遽()求()止()惑()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翻译句子。 是吾剑之所从坠。译: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阅读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ng)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窃取、偷盗。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22、。斯:那么、就、应当。 1说明文中加点的字词。其:或:是: 损:已:非义: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2)或告之曰(3)是非君子之道(4)请损之 A(1)(2)(3)(4)都相同B(1)(3)相同,(2)(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D(1)(2)(3)(4)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_ (2)是非君子之道。译:_ (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 4这篇寓言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二、预学导学 (1)ldudnngsu (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战国末期法
23、鞋子放置到了拿,携带用 到,等到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最终宁可不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三) 坐座座位反返返回 量长短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码到去指履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四) (1)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3)不信任自己的脚。 2全文参考译文: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了鞋子,(才发觉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
24、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啊。” (五) (1)一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因为忘了带量好的尺寸,结果没有买到鞋。(2)通过人物对话,深刻地揭示了郑人的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加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六)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非常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信任量好的尺寸,不信任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胜利的。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
25、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留意一切从实际动身,以免出现不应当的失误。 四、课堂练习 (一) 1.宁信度,无自信也。2.D (二)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2.lnng 3.鞋子拿,携带集市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用宁可 4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我宁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5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五、拓展阅读 1mnyg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知;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D 4今日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
26、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 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假如不从客观实际动身,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7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庸人自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智子疑邻等 古代寓言二则其次课时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学 1(1)shzhujqhu (2)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 2渡,从水上经过掉下去马上,匆忙雕刻 我找寻停止像迷惑,糊涂 三、互动探究 (三) 是:这,这儿对,正确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确定推断) 之:代词指剑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动词到去代鞋子 其:指示代词,那,那个他他的
27、而:表转折表顺接 自:从自己 (四) 1.(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不是很糊涂吗? 2.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连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 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争论,讥笑楚人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 (六) 1表现楚人信任自己的方法绝不会错的心理。“遽”写出楚人反映速度之快,生怕错过时机。“契”表明他仔细的看法。“求”表明他毫不怀疑自己的方法,认定能找到剑,增加了文章戏剧效果。 2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世界上的
28、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改变,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改变,适合于这种改变的须要。 3(1)让船夫马上停船,找船上识水性的人潜入江中,下去找剑。(2)可以在水中竖一竹竿,上曰:剑落此处,假如有一个足够长的竹竿,这应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等到船靠岸后,找一个水性好的人,回到插竹竿的地方下水找剑。(3)马上停船,选择一较重的铁块、石块之类的重物,用一根长绳把其系在一端,再找一漂移物系在绳子的另一端,然后把重物从落剑处投入水中。等到船靠岸后再找人来到该水域,依据漂移物的位置及绳子的方向下水寻剑。 (七) 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依据客观实际实行敏捷对策的蠢人。 四、课堂练习 (
29、一)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B (二) 1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 2zhujq 3渡,从水上经过代词,这,这儿马上,匆忙找寻停止迷惑,糊涂 4他的那,那个他 5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五、拓展阅读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 损:削减;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值的事理。 2B 3(1)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3)假如知道这不符合正值的事理,那就应当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 4要刚好改正自己的缺点。假如宽恕自己的缺点,必将种
30、下祸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郑人买履复习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郑人买履复习学案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字词学习】 字:欲、度、操、履 词:信度、自信、 【重点句子】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新鞋。他先比着自己的脚量了个尺码,就急连忙忙到集市上去了。 他在集市上挑中了一双鞋,才发觉量好的尺码遗忘带来,就对卖鞋的人说:“请等一会儿。”他回到家拿了尺码便急匆忙地赶回来,可是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这
31、人振振有词地答道:“我宁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练习题】 1.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 【参考答案】 1.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2)而忘操.之(拿,带)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_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拔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娴熟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
32、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假如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验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驾驭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假如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验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打算: (老师)1.打算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举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
33、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爱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日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学问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说明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好玩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知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拔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34、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留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盼望、力倦神疲、兴趣盎然、着急、纳闷 3.沟通问题,感知大意。 (1)师:究竟是谁拔苗助长?为什么拔苗助长? (2)拔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拔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留意视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留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索:盼望
35、什么意思?从每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着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着急。 6.理解其次、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力倦神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力倦神疲?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趣盎然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终于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欢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36、? (6)看到枯死的禾苗,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长 1.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假如你遇到,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其次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日接着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
37、文,等会集体沟通。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化理解 1.再读课文,思索: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巡察指导。 3.指名朗读,老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完力气威逼力倦神疲 蚌连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忘形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看法。 (2)问:就在这时,渔夫望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索: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子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
38、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懊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逆境,还威逼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讪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长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伤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冲突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索: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知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看法,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影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第一课时类型新授素养教化目标学问教学点:1、相识11个生字,会写“飞
39、”;相识三个偏旁:“三撇儿”“反犬旁”“宝盖头”。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3、相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实力训练点:使学生了解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能够依据自己的朝向辨别方位。德育渗透:了解什么是挚友。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生字。2、难点:了解方位、推断方位。教具运用手电筒、生字卡片、录音机等课前打算1、找一个阳光绚丽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嬉戏。2、将书上两幅插图合并成一幅活动的挂图:背景为蓝天、绿草、小路,“小挚友”“影子”和“太阳”单独用纸画,便于变动位置。“小挚友”的头可以转动。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设计意图一、启动:1、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初步推断自己或老师的“前、后、左、右”。2、出示谜语,揭示课题。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影子)表扬学生,激发爱好,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猜到的依据。二、互动:(一)初步了解本课内容。1、看图,借助拼音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字音。(学得快的同学能够练习连起来读课文)2、检查反馈a、读识字卡片,相识生字“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读准它们的字音。把生字用课件打出来,并且把“影、常、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