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相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课件 学生打算: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接着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说明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
2、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依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激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季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终点,有些悲观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肯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
3、,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悲观到惊喜的心情改变。】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改变。(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长 1.观赏漂亮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改变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及反思设计说明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识的昆虫,勾起我们好玩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始终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阅历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
4、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厌烦。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栩栩如生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似乎也认得了。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爱好或喜爱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共享,共享时结合详细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老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好玩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课前打算老师打算: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学生打算: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5、境,引发情趣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识哪些昆虫呢?你仔细视察过它们吗?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视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好玩的故事等。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精确的
6、自然段,再细致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订正不正确的读音。(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索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三、汇报沟通,识字学词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句子。(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觉了,噌飞了。(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5)凡是有复眼的昆
7、虫,视觉都很灵敏。(6)昆虫备忘录。2课件中,其余字消逝,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3)学生沟通: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验,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3课件中,其余字接着消逝,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1)检查预习状况,认字实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2)老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3)小组探讨: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大家精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
8、的字?(4)汇报沟通,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录:绿去偏旁变成录。距:右边是巨,不是臣。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视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1默读课文,找出感爱好的昆虫,画出喜爱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爱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2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3集体汇报,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好玩。(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
9、大眼睛。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觉了,噌飞了。(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很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辨别物体的形态、大小,也能辨别颜色。(3)蜻蜓复眼的图片预设二:我喜爱瓢虫。因为它很美丽,也是益虫。(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殊美丽。句子三:有的瓢虫
10、吃蚜虫,是益虫。(2)你能为它画像吗?(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预设三:我喜爱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预设四:我喜爱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好玩。(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爱挂大扁儿这个名字。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爱画的。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
11、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特别好看。(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4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为喜爱的昆虫做份备忘录。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2)实力展示。(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绽开想象)6老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开心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老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好玩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宠爱,对自
12、然的探究之情。五、情感升华,作业延长1情感沟通:你喜爱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共享一下。2老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学问,有很多奇异的现象,这些都须要我们去发觉。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学问讲给家人或挚友听。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视察。板书设计昆虫备忘录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复眼外衣独角尖头灵敏美丽霸王好玩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美丽的语言,与他人沟通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1结合详细的
13、描写,发觉昆虫的可爱、好玩之处。面对自己喜爱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相识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在沟通与倾听中学会思索,学会提升。2为学生留下广袤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沟通中激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足够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沟通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三年级语文下册
14、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精品教案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妙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 关键: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闻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气勃勃地喜人景象。今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
15、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示意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美丽文章的段落是须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 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学三衢道中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许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6、。)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说明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依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肯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看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值诗人有些悲观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漂亮,听到其叫声?于是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
17、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悲观到惊喜的心情改变。)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改变。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说汉字,相识“三衢”历史1.说文解字“衢”(板书:)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相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18、说文2.说“三衢”来历作为一个衢州人,你知道我们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信任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出示)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隋志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唐元和郡志3.赏“三衢”美景(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4.引“三衢”诗文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设计意图: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忱。)二、读古诗,找寻“三衢”美景1.出示古诗2.回忆学法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19、,我们以前学到过许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铺垫。)3.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学习单:(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画出。(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途。(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须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主动的、特性的阅读体验。因此,借助“学习单”,以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启发学生充分经验语文学习的过程。)4.汇报沟通(1)出游时间。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从哪儿能看出来?“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呢?读了以下诗句你
20、就明白了。(出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三旬已过黄梅雨。苏轼舶趠风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赵师秀约客梅子黄时原来是多雨季节,可是诗人当时遇到的却是生:日日晴。(2)出游路途。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途?结合诗句推断行程图是否正确。“泛”和“却”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借助课文注释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设计意图:读诗句找出游时间、画出游路途图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他们的创建性思维实力。)三、品诗句,找寻“三衢”之情思索:一溪、一山、一泛、一行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途吗?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
21、?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1.创设情境假想(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晴”)(2)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盡”了舟,到了小溪的终点,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却”)(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结合生活阅历,激励学生绽开想象,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2.借助插图联想图文结合联想美景: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
22、五声”)随文补白联想美景: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想象实力。)3.加关联词概想(1)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视察到的美景吗?(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2)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采纳多种形式朗读。(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朝气与和谐,更要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四、拓诗文,悟“三衢”文化1.对比“不
23、减”和“添”(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的是什么?(2)“添”的又是什么?仅仅是黄鹂宛转好听的鸣叫吗?还有什么?2.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很多的诗词,其中元朝张雨、清朝方芳佩都写过三衢道中,我们来读一读。三衢道中(清)方芳佩初到三衢问水程,江乡风物总关情。滩声澎湃飞流急,帆影参差夕照明。山鸟啼来偏悦耳,野花看尽不知名。挑灯坐听篷窗雨,赢得诗怀格外清。三衢道中(元)张雨大溪中道放船流,船压山光泻碧油。三百里滩攲枕过,买鱼酾酒下严州。(1)自由朗读,想想三位诗人写的三衢道有什么共同点。(2)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衢道中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衢道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