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湘教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湘教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人教版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P2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P4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4.经线和纬线的区分(见P5P7)纬线经线(又名子午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态圆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渐渐缩短等长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平行相交5.经度和纬度(见P6P7)经度(子午线)
2、纬度划分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划分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数值范围0180(180W和180E重合)090(90N(北极)90S(南极))表达方式度数W或E数值N或S改变数轴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东半球(20W-0-160E)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另: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例题11.写出A、B的坐标(A:15W,15SB:75E,0)解题方法:确定经线
3、、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推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干脆推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依据数值的增加方一直推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推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2.推断A、B的半球位置(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依据纬度推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依据经度推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
4、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推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3.A在B的方向(A在B的西南方)解题方法:依据经度推断东西方向:东经度大在东,西经度大在西(如:甲110E乙10E,则甲在东乙在西;丙110W丁50W,则丙在西丁在东;戊10E己40W,则戊在东己在西;两地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时,要特殊留意两地经度和是否超过180,若超过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
5、在东如:庚100W辛100E,则庚在东辛在西)依据纬度推断南北方向: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综合推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例题21.标出C、D的经度解题思路:由中心的北极点(N)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由北逆南顺知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在图中用铅笔标出该方向,以协助答题)。A的经度为0,B的经度为180,可知C、D的经度均为90。自A至C数值增大,且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向东增大,所以C为东经度即90E。自A到D数值也增大,但增加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为西经度90W2.A在B的方向(A在B的西北)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对于B的方位,A为要确定方向的点B为参照点。解
6、题思路如下:推断东西方向:从参照点动身到要确定方向的点去,若行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则要确定方向的点在参照点的东方,反之在西方推断南北方向:离北极点(N)近则为北方,离南极点(S)近则为南方综合推断的方向即为所求方向。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365或366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改变四季更替产生缘由地球是不透亮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5夹角注: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2.一年中正午
7、太阳高度的改变一年中白昼长短的改变3.四季学问归纳(见下左图)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节气北半球季节A3.210平分春分春季3、4、5B6.2223.5N昼长夜短夏至夏季6、7、8C9.230平分秋分秋季9、10、11D12.2223.5S昼短夜长冬至冬季12、1、24.五带的划分(见下右图)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别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来线间(23.5S23.5N)终年燥热太阳直射南温带南回来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四季分明无北温带北回来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四季分明无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终年寒冷极昼极夜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
8、N90N)终年寒冷极昼极夜5.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第三节地图1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肯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具体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
9、个0)方向:a一般状况下,采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3.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凹凸起伏的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凹凸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6.等高线地形图
10、的推断(见P16、P17)山地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悬崖:等高线重合处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71(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2)。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匀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四周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四周却是一
11、块陆地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态犹如“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5.大陆架、大陆坡、海沟6.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很多块,其中面积广阔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四周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
12、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7.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
13、大洋都是北冰洋;8.大洲的分界: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输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输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其次节海陆的变迁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改变(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
14、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别,渐渐形成了今日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
15、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逝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天气气候概念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短时间;常常改变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长时间;改变不大描述内容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气温、降水、气压、风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确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确定“无雨”。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16、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词语推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3.熟识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4.空气质量的凹凸,与空
17、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爽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见P48图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凹凸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次节气温柔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2.气温的改变:(见P51图3.12、3.13,会做活动题1.2)日改变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改变。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
18、,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年改变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改变。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渐渐降低(不同纬度)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同纬同陆)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5.等温线呈封闭形
19、态,假如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6.等温线推断: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从大气中着陆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时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
20、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改变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状况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来线旁边,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肯定的特征,一般改变不大。2.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柔降水3.驾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气候特征(见P58图3.
21、2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大陆西岸内陆大陆东岸极地冰原气候(全年少雨)极地苔原气候(全年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常年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夏季多雨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亚热带季风(夏季多雨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区)热带草原(夏季多雨区)热带雨林(全年多雨)4.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洋流:暖流增
22、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难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溶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难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5.能通过气温降水图推断气候步骤依据因素改变结论推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推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5寒带气候确定详细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安排状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夏雨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上册 期中 复习 提纲 湘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