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学问识记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实力培育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缘由,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的观点。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并描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行忽视的作用;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日仍有肯定的借鉴作用。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2、难
2、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缘由;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唯恐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非常振动,最终接受了张玄素的看法,还嘉奖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依据学生的回
3、答,老师简洁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看法,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说明“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二)唐太宗李世民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斗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老师引导学生相识当今社会应当树立公允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相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乎其微的
4、。(板书)2、唐太宗的政绩。提问隋朝灭亡的缘由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探讨并回答。唐太宗从隋末农夫斗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当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留意节俭。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简单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许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行奢侈民力。”精简机构(可援引P5右下小字部分);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其次段小字部分);开放对外沟通(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5、。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明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板书):(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材料二:隋末农夫斗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能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材料三:唐太宗曾吩咐百官上书争论朝政得失。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看法都能切中时弊,一问,
6、才知道是他家的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马上召马周进宫,发觉他的确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宗破格提拔,立刻委任官职。马周果真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削减劳役,体恤百姓。探讨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依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格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相识到了君臣关系犹如“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其次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白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探讨,然后引导学生相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
7、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相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接受臣下的看法)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其次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学生回答后老师特殊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主动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缘由。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指责,仔细改正错误)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唐太宗?(四)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引导学生驾驭教材P11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杰出帝王的共同点:重视农业
8、生产,轻徭薄赋,注意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意纳谏这一点。同时结合P11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看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如此已特别难能珍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唐太宗的功绩是主要的。(五)课堂小结。以课后“思索与探讨”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学问找论据,经过探讨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对。在论证和反对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老师要应当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
9、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板书设计: 君民关系: 君臣关系: 用人方面 对待谏言 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问点复习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问点复习华东师大版 学问点 一、隋朝的灭亡 缘由: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表现: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斗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最终引发了大规模农夫起义。 暴政结果:农夫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无可忍,爆发隋末农夫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机纷纷起兵,导致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10、 三、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唐太宗的即位: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 用人纳谏缘由或背景:1、吸取隋亡教训,相识到君与民的关系如同舟与水,相识到人民群众力气强大2、勇于纳谏,知人善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马周) 四、贞观新政 实施背景:吸取隋朝兴亡的教训,唐太宗时期涌现的大批人才为贞观新政奠定基础 详细措施: 1、(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役薄赋税(保障农业生产,使人身束缚渐渐松弛,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政治)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相互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心集权) 3、(法律)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 4、(教化文化)重视、完善科举制
11、 作用: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国力增加,被称为“贞观之治”。 留意: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夫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擅长纳谏、励精图治,取得肯定业绩之后状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即使是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们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示例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示例北师大版 课题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年级 七年级 版本 北师大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班级 老师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目 标 通过学习唐王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了解“贞观之治”
12、的主要内容,培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能 力 目 标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驾驭基本学问。 通过课后活动,加深对“贞观之治”出现缘由的相识和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采纳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 感 目 标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使学生相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进步行改革措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 教 材 分 析 隋末农夫起义后,李渊建唐并统一了全国。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在经济上轻徭薄赋、政治上广搜人才,兼听各种看法,多方完善和巩
13、固中心集权制度。其在位时期,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贞观时期的政治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最鼎盛时期的风貌。因此,本课是学生了解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的最重要的机会,老师肯定要引起重视,把本课内容讲好讲活。 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的评价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实力比较突出,对新事物的爱好相对比较深厚。但是,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实力还比较弱,特殊是辩证思维实力基本上还未形成。因此,老师在教过程中,肯定要留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供应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分析问题也应当做好详细事例的铺垫,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 重点突破 “贞观新政”的内容并不困难,老
14、师可以支配学生阅读,并归纳“贞观新政”的主要措施。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为什么有利于唐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实力。 难点突破 对唐太宗的评价,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教辅手段 计算机协助教学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控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导入 中国历史上有个封建帝王
15、被称为“千古一帝”,是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治世”。今日我们学习 师:(多媒体演示课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打开教材,看本课的课题 1分钟 讲授新课 老师演示第一目:唐朝的建立 (演示隋炀帝陵)这是谁的陵?可以供应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个历史人物的画像,请学生猜想。 建议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嬉戏,方法是老师介绍与该图有关的信息,看哪个学生猜得有快又准。 1、这座墓在南方地区 2、它位于古城扬州 3、它的主子死于非命 4、墓主子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 5、他下令修建了闻名的大运输河 视察图片,思索,回答问题 25分钟 隋炀帝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请大家看教材第8页正文第一自然
16、段,说说隋朝为什么会快速灭亡,它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像,为什么? 此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B、东汉 C、西晋D、东晋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索,回答问题 58分钟 (演示唐高祖李渊像)这是谁? 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玩同样的嬉戏: 1、他原是隋朝太原留守。 2、隋末农夫大起义爆发后,他也乘机起兵。 3、他在几个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重新统一了全国。 4、他被自己的儿子逼迫禅位,而这个儿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 5、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 多媒体展示: 1、唐朝的建立者是 A、唐太宗B、唐玄宗 C、唐高祖D、唐高宗
17、 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 A、581年B、589年 C、617年D、618年 3、唐朝的首都是 A、洛阳B、长安 C、建康D、东京 学生看图,思索,回答问题 911分钟 (演示唐太宗李世民像)这是谁?(假如须要嬉戏,方法同上) 展示: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P8正文第三自然段。同学们思索一个问题:李世民有战功,但又杀死自己的亲兄弟,迫使自己的父亲退位,自己做皇帝,你怎样看这件事? 视察图片,回答问题 朗读,思索问题,可适当探讨,然后回答问题 1216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一、二自然段和唐太宗的话,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唐太宗看到隋帝国在农夫斗争中崩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 请同学们
18、阅读第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请一位同学回答: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从谏如流? 阅读,思索,回答问题 1721分钟 (演示魏征像)这是谁? 请同学朗读课本P9正文第三自然段。 演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提问: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提示学生阅读P9最终一段文字) 魏征。 看课件演示文字,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请同学朗读课本P10正文第一自然段。 探讨:唐太宗为什么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任能?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我国的封建制度能否保证每个皇帝都能任用贤臣呢?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国家始终保持
19、政治清明,选贤任能呢?(个小组集体探讨,最终请各组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指出专制制度下权力过于集中无法保证政治清明,因此,只有实行民主制度,是国家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保证官员得力,政治清明。这也是我们国家政治改革的努力方向。 朗读 探讨,发言(可联系实际,思索当今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230分钟 演示:贞观新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正文其次自然段到P11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 请同学概括一下(学生回答后,演示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简要分析一下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它的进步之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最终,提问,唐太宗晚年的政
20、局大不如前的缘由是什么?它说明白什么问题?(可以依据时间在课内完成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课下思索,下节课再回答。)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的学问,说说你对唐太宗的评价和相识。 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培育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有效信息的实力)。 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措施 阅读并思索 学生发言 3035分钟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学问 老师演示课件使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统治措施之间的关系。 3638分钟 课堂练习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缘由,错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留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擅长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
21、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化,增建了校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依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3944分钟 课堂延长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将这些故事汇总起来出一期手抄报或者板报,也可以制作成专题网页发布到校内网上供全体师生阅读。 45分钟 总结评价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