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放飞蜻蜓教案 48小学语文三年级放飞蜻蜓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育学生擅长发觉问题,擅长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看法,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二、教学时间:两教时 三、教学打算:1、仔细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学问(特点、习性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2、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飘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劳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漂亮的)你们喜爱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宠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终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思索:(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依次写的?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祥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困难翠贞田埂孑孓驾驭
3、平衡摩挲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 (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探讨后沟通孑孓-蚊子的幼虫。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看法。陶行知-一位了不得的人民教化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老师小结)。 (4)文章工有11个自然段 (5)文章讲解并描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望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挚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依次写(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一、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索:陶行知见
4、到了怎样的情景?(“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区分“一个”和“一群” 2、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读第三段思索: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只有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全部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次,表现出了孩子怎样的心情?(赶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激起悬念师: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简单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终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书的课题)蜻蜓“放飞”掉(彩色粉笔加着重号)?陶行知原委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接着探讨。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简单写错的字:(想
5、一想,用哪些好方法记住它)蚊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2、完成习字册 五、课后作业:接着仔细朗读课文 其次教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巩固)陶行知慈祥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困难翠贞田埂孑孓驾驭平衡摩挲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讲解并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3、谈话导入,学习新课陶行知原委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其次段。 二、学习其次段自主探讨性学习(以小组学
6、习的形式开展) (一)自由朗读其次段 (二)探讨:孩子们为什么乐意放飞蜻蜓?陶行知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怎么说,怎么做,找到句子读一读,理解) 1、他停下脚步,慈祥地摩挲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谈话的看法亲善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2、陶先生说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挚友?”(先生不拿架子,敬重孩子。“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征求看法。)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当心地翻过去,介绍蜻蜓的身体构造,用商议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
7、性,讲究民主,细致讲解)孩子们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谈话,对蜻蜓了解了吗?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饥饿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复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练读孩子们说的话,学生沟通,老师作适当补充) (三)探讨后沟通 (四)老师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其次段三、理解深化,再次朗读第三段 1、师: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话,孩子们乐意把蜻蜓放飞吗? 2、引读第三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自己加上动作) 3、想象说话:孩子们目送着蜻蜓展翅翱翔,回怎么说?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沟通)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8、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总结全文 七、课外作业1、完成练习册2、把你了解带的蜻蜓的学问讲给爸爸妈妈听。3、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查阅相关资料验证。 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学问,明白道理。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探讨性学习活动。教学打算:关于蜻蜓的图文
9、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挚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得的人民教化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其次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3)第三遍读,依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愉快情景。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0、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3、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简单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终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原委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2、学生找出简洁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3、老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其次课时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
11、:陶行知先生原委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老师组织课堂探讨: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陶行知的语气:“慈祥的”、“商议的”(敬重孩子,耐性、民主,孩子们简单接受他的教化)(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相识到它是益虫,应当爱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
12、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练习分角色朗读。(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5、启发小结。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特别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三拓展沟通,深化理解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课后探讨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绽开沟通。) 三年级语文
13、下册放飞蜻蜓教案(语文S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语文S版)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育。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育。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
14、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吃食(同学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俺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俺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俺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尾巴(同学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俺们介绍了什么?(同学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同学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
15、个“据说”,这标明他也不是很有驾驭,只是听说而已。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同学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的须要,会咬自身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同学摘写资料(提示写姿)。在今后的学习中,俺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身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眼睛(同学发言)蜻蜓的眼睛非常特殊。(板书:眼睛)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
16、:大眼睛)结构很困难,是由(引读)不计其数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多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俺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示范批注。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详细吗?比方说俺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局部)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俺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歼灭孑孓等害虫。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
17、其他方面,好吗?合作批注。下面俺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探讨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仔细细致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一起商讨你划出的资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资料;);最终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确定发言人。)同学补充,老师巡察指导(留意指导同学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精确,而且字也写得很美丽)。合作效果展示(留意错别字的订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对全体同学)。俺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同学展示、沟通。(留意:指导以“俺们这一小组”
18、介绍;口头语言的训练。)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事实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时常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马上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似乎蜻蜓在时常地点水。)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洁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学问,真是“到处留心皆学问”啊!齐读。同学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有一对异样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多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在疾飞中
19、,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望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身体瘦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绽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细致,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洁,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学问。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随意美丽转动。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精彩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
20、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须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学问,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宠爱上蜻蜓了。(出示捕获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宠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交际训练。(留意老师角色的转换)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获蜻蜓的同学,你想对俺说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俺知道蜻蜓是益虫,可俺并不想损害它,俺只是想视察视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俺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21、蜻蜓身上还有什么隐私?你们能告知俺吗?蜻蜓能歼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俺并不想损害它,只是想细致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蜻蜓身上还有哪些隐私,你能告知俺吗?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俺们的挚友小挚友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二、走近陶行知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告小挚友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读、划,老师巡察指导。2沟通探讨,朗读体悟。“慈爱地摩挲”“拉着小挚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挚友
22、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切小挚友啊,到处为小挚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当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挚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非常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用商议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特别民主,把放飞的确定权交给小挚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3拓展引申。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敬重小挚友、酷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化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实地了解他。出示名言,配乐朗诵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飞蜻蜓 三年级 语文 放飞 蜻蜓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