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摘 要:通过对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说明白当前城镇贫困产生的根源,结合实际分析了以社会最低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利弊,并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关键词:贫困;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地区收入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快速增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这一主要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不断增加,城市贫困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不行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实行了相应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需尽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允,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保障公民
2、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允,维护社会稳定。1 城市贫困居民现状及其特点1.1 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安排经济,对城镇居民实行供应制度,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虽不算太高,但较为稳定。城镇贫困人员主要是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实力,无赡养人或扶养人),由于数量少,政府能较好地解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贫困人口的数量起先逐年增多,1997年达到281万人,2000年达到402万人,2022年已达到2053.6万人。近几年国家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力度,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城市贫困率为4.2,近几年
3、的城市贫困发生率基本为6%-8%,而2022年我国城市贫困率为5.3%。城市贫困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仍大大高于十年前水平。1.2 特点分析2022年几个省市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其以下特点:1.不同类型区域与城市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2022年东南沿海地区的低保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平均为4.75%,低保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4.18%,而东北地区低保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平均为10.5%,低保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9.1%。2022年的低保平均水平为203.6元,东北地区为143.1元,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东南沿海地区为221.5,高于平均水平。明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贫困程度较
4、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更为严峻。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主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特征和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关。2.城镇贫困问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近几年的城镇贫困发生率基本在6%-8%,而2022年的这一数字下降到5.3%,贫困问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这得益与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安排的多年累积效应。近几年来,我国不但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而且也更加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相继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安排。2 致贫缘由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致贫缘由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即由于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企业破产,致使职工下岗与失业,家庭实际收入削减;二是个人因素,如个人健康问题、
5、素养问题、择业观念等缘由,导致不能从事或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三是家庭因素,如赡养系数大或其他负担过重等等。本调查问卷设计了五个详细缘由和一项其他缘由。从调查结果看,首要缘由是无固定职业;其次是下岗;并列第三的是子女上学和其他;第五是意外事故;第六是天灾。其中,无固定职业的比例最大,为40%, 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其次是下岗,所占比例为16%。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这些年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分不开的。一些受旧体制束缚的行业和企业,人浮于事,冗员膨胀,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须要,企业陷入极大的逆境。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造成其收入下降,陷入经济困难。这一宏观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城镇致贫的主要因素,应当予以重视。依据调查结果,子女上学已成为城市居民贫困第三大缘由。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提高,教化费用也水涨船高,在居民消费开支中,教化开支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对原来生活上就难以维继的贫困居民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子女教化费用的支出可能导致其更加贫困。调查结果显示,其他致贫缘由主要来自贫困居民家庭因素,如子女患病、主要劳动者身体状况差失去劳动实力、家庭突遭变故等。3 政策建议12下一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