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优秀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优秀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优秀教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铁杵磨成针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劝、读、书、黑、发、勤、首、悔、迟”,会写6个字“书、发、首、劝、读、迟”,相识一个部首“力”,驾驭多音字“更”和“发”的读音。 2.相识并积累8个词语“灯火、黑发、勤奋、懊悔、劝学、读书、首要、迟早”。 3.熟读古诗劝学并背诵;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中蕴含的道理,懂得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重难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中蕴含的道理。 多媒体 运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集体内容特性设计 教学
2、过程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铁杵磨成针。 1.复习生字。 2.复习词语。 3.复习课文中的句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2)课文的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李白是唐代的闻名诗人,在他的身上发 生了什么事呢?谁再来接着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段。 (2)理解词语“中途”“放弃”。 什么是“中途”?(全程没有结束,半路。)年轻的李白学业还没有完成,就 打算离去,一件事情没做完就不做了,这就叫“放弃”。(读词卡“放弃”) (3)李白中途放弃学业会是因为什么呢?(懒散,遇到困难
3、等。)(4)你在学习中也遇到过困难吗?曾经有过和李白一样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5)小结:李白小时候不是一个特殊努力学习的学生,他后来改正了吗? 3.学习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李白和老婆婆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老婆婆和旁白的话。 理解词语“石砧”。(洗涤捶打衣物时垫在底下的石头,看插图。) 李白望见老婆婆拿着很粗的铁杵在石砧上磨,感到很惊奇,所以要充溢疑 惑地读李白的话,问句的尾音要上扬。 理解词语“相识”,相互相识。“不相识”就是不相识。 老婆婆说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信任了吗? 不信任,感到怀疑,就是“怀疑”。读读这个词。 他为什么会怀疑? (觉得老婆婆手里的铁杵
4、太粗了,听说老婆婆要用铁棒做针,觉得不行思议, 不行能。) 用疑问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面对李白的疑问,老婆婆坚持自己的想法。读一读她的回答。一天一天不断地磨,为了实现目标不停地做某件事,这就是“恒心”。读读 “恒心”这个词。 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语气更剧烈地说明只要有恒心,铁杵肯定能磨成针。 4.学习第4自然段。 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为什么感动?他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汇报) 指导朗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三、小组合作,思索探讨,加深体悟 1.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书写“为”
5、。 (1)细致视察这个字,谁能来说一说书写的时候应当留意些什么?(两个 “点”的位置和方向) (2)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重点强调笔顺。 (3)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再次强调笔顺:先写点,接着写撇,留意撇要长, 再写横折钩,最终写点。 (4)自己练习写两个“为”字。 (5)在实物投影下评价两位同学的书写,并进行改正。 (6)请你根据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 2.书写“相”。 (1)细致视察这个字的结构和组成,说一说书写的时候应当留意些什么。(木字的捺变成点) (2)和老师一起来书空,感受每一笔的走势。 (3)细致看老师把这个字写在虚宫格中。 (4)根据刚才所获得的信息,请把这个字端端
6、正正地写在虚宫格中。 (5)在实物投影下评价两位同学的书写,并进行改正。 (6)请你根据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 3.书写“业”。 (1)细致视察这个字,留意两个竖的区分,点和撇的方向。(2)自己练习写。 五、练习 回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给爸爸妈妈讲一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板书设计铁杵磨成针(贴字卡)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
7、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很多喜闻乐见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接着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肃穆,有的机灵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好玩的成故事,大家想
8、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观赏故事 2、小组探讨沟通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觉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变更了对学习的看法?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李白的资料的课件)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方只要有恒心肯
9、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驾驭许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实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果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却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知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识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宏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须要刻苦地
10、学习,那么一般人不就更须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当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胜利呀!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案 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闻和历史故
11、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很多喜闻乐见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接着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肃穆,有的机灵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好玩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观赏故事 2、小组探
12、讨沟通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觉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育学生阅读的爱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酷爱。 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绚丽文化,简简洁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许多成语
13、还包含着生动好玩的故事呢? 2、小结。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特别闻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特别的顽皮,成果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变更了自己的学习看法,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索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索:是什么事情让李白变更了自己的学习看法,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
14、都须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一般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当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许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成语两则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成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驾驭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理解部分文
15、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高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打算:多媒体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李白诗歌,竞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爱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16、?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简单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yu):“欲作针。”白/笑其拙(zhu)。老妪(y)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n)/卒(z)业。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老师引领,渐渐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
17、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zhuhunz choy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老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洪亮。 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指名朗读,订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订正断句。) 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视察字形
18、,说说“曰”字。 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联系文中语句,视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人物称呼,不断变化。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开重复,表达更简洁。) 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读一读带有“其
19、”字的语句。 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老师讲解并描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闻,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闻。你们发觉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假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胜利。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调调依次,感受句式。 看,下面这三句话,
20、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依次有什么改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依次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其次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化朗读 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 方/磨铁杵, 问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杵成针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优秀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