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诗歌鉴赏唐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诗歌鉴赏唐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诗歌鉴赏唐诗.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诗歌鉴赏唐诗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 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 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第一首活象一幅江边码头的写生画: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估客云集的喧闹所在。前两句诗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三、四两句,描绘近景,增加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中的“争”字和“急”字,不仅点出了晚渡的特点,而且把
2、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迫的心理以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来。诗人写黄昏渡口场面时,还兼用了音响效果,他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之多和船工的惊慌劳动,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首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诗人很擅长捕获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气象氤氲,通过美丽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含思宛转,朴实美丽,而又独具匠心。堤上行的其次首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调。诗写入夜时堤上见闻。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漫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很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江
3、边堤上歌声四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寂静。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呢?诗人用一句诗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体会,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牵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切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方,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方歌中“情”与“怨”的无限。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飞动之势,又具明丽之性,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美丽、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飞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建了美丽的艺术境界,能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手法是超群的。总之,这两首诗,形象显明,音调婉谐,清爽隽永,写景如画;有深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新成就。(刘文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 2022 年刘禹锡 上行 其一 其二 诗歌 鉴赏 唐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